
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
政策推動,打通城鄉通道
農村物流是一個相對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運輸、搬運、裝卸、包裝、加工、倉儲及其相關的一切活動的總稱。
過去,農村快遞給人的普遍印象是“小、散、亂、慢”,這跟長期以來農村小農經濟慣性和自然村落分散布局以及農村交通物流基建薄弱等相關。近年來,為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與“最初一公里”問題,進一步推動農村物流行業發展,我國陸續發布了許多政策,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如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農業、供銷、郵政等部門和單位及電商、快遞企業對相關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的共享銜接,加快完善縣鄉村農村物流體系,鼓勵多站臺一、服務同網。
此后,又相繼發布了多次改進政策。如2017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2018年發布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都包括了農村物流建設方面的內容。
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再次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實施“快遞進村”工程,鼓勵發展“多站臺一”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在國家的號召下,各省市積極響應,加速推進農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推動農村物流行業發展。
如湖南省發布《湖南省“十四五”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整合完善縣級農村物流節點停車裝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電商快遞、郵政寄遞等綜合服務功能,健全鄉鎮和村級物流節點快遞收寄、電商交易、信息查詢、便民繳費等功能。
山西省發布《山西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加強城鄉互動的雙向物流體系建設,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渠道。
隨著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有效破解鄉村發展困境:有利于促進農村商品流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將農副產品輻射到更大范圍,促進貨暢流通,創造運輸和時間價值,增加農民收入。更加通暢的鄉村物流,也將推動一批有地域特色的產業持續壯大,帶動一批有影響力的地域品牌不斷形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國各地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正在持續建設與完善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如據官方消息,目前山西省縣、鄉、村物流節點已基本建成,城鄉循環更加暢通,年內拉動運城蘋果、呂梁雜糧、山西老陳醋、長治小米等特色農產品上行銷售超5000余萬件,拉動產值超18億元。
數字賦能,加速推進現代化
在新疆伊寧,自動化改造后的菜鳥鄉村共配中心正在高速運轉,快遞車輛運來的數萬件快件進入同一條分揀線,通過“混揀”,快件精準地落入村級收件地址對應的格口當中。不到兩個小時,自動化分揀系統已經完成了當天上午全部包裹的分揀。
隨著自動化技術“下沉”縣鄉,農村物流的末梢神經正迅速激活。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呂建軍表示,“農村物流相關企業及個體經營者應積極擁抱數字化變革。”他建議技術和資金條件較好、實力較強的物流企業可以自建平臺,通過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和行業經驗來實現數字化升級;個體經營者等自身條件和資源較弱的物流企業可以利用微信群等方式獲取物流供需信息,或與優秀第三方平臺合作提升數字化水平。
而這,僅僅是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現代化進程中的小小一環。放眼全國,在國家大力推進新基建的背景下,農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正在重構,新技術、新應用、新產業催生,加速農村電商發展,農村物流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目前,農產品上行仍是“農民—批發商—商場—消費者”的傳統鏈路。如何將農產品上行全鏈路重組,實現冷鏈設施產地化?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這或將是農村物流主要發展方向。物流企業可抓住產地冷鏈倉儲、冷鏈運輸等發展機遇,在田間地頭形成“生產+倉儲+運輸+銷售”的新模式,撬動一片新藍海。
隨著國家對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各地也在加快建設數字化產地倉以及集農業生產、信息發布、全程溫控、溯源跟蹤、產品查詢等功能為一體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大數據平臺。如自《“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印發以來,各地政府制定了農產品產銷結合政策和措施,鼓勵大型生鮮電商、連鎖商超等企業統籌建設城鄉一體冷鏈物流網絡,加強城鄉冷鏈設施對接,推動城鄉冷鏈網絡雙向融合,促進城鄉冷鏈物流雙向均衡發展。在生產端,按照一村一品、一縣一品、多品聚集,發展“平臺企業+農業基地”“生鮮電商+產地直發”等新業態新模式;在消費端打通高品質生鮮消費品下鄉進村新通道,擴大生鮮等高品質消費品供給。鼓勵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等共建共用冷鏈物流設施。
與此同時,冷鏈物流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在農產品產地新建或改建保鮮倉、冷庫等。目前,順豐、京東、中國郵政和通達系等大型寄遞企業積極推進冷鏈物流建設,一方面提供農特產品田間地頭預冷服務,完善農產品“最初一公里”建設,助力農民增產增收,支援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另一方面對接醫藥、生物企業,制訂全流程冷鏈物流解決方案,提升藥品、生物制品運輸安全性,培育核心競爭力、實現盈利空間,提高企業生存能力。
在數字時代的賦能下,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現代化正在加速推進中。
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的完善,破解了鄉村發展困境,對于促進農村商品流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數字技術在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之余,也正悄然改變著農村物流。未來,相信在相關政策的推動與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我國農村物流體系現代化建設將更上一層樓。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