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黑題材大劇《狂飆》自開播以來,討論度以及口碑也以破竹之勢一路“狂飆”。該劇以極富張力的劇情鋪陳、細膩入微的角色塑造以及意蘊深刻的主題呈現,為掃黑題材電視劇創作立下了行業新標桿。縱觀近些年來同類型的電視劇,《狂飆》的表現可謂稱得上現象級:不僅安欣、高啟強、李響等主線角色獲得了極高的公眾認知度,張彪、王秘書甚至小五等只有幾場戲、幾句臺詞的配角也被觀眾記住了名字……上一部享有同樣“待遇”的還是2017年的《人民的名義》。《狂飆》為何能夠贏得如此廣泛的共鳴?同為掃黑反腐劇,它又有著怎樣的不同與魅力?
人性的抉擇
傳統的掃黑劇里,黑白對立是最主要的矛盾沖突,但臉譜化、工具化是塑造人物的大忌。現實生活里,尚且沒有永遠偉大、光明、正確的好人,也不會有壞得徹底、失去復雜性的反派,到了戲劇中亦如此。與普通的掃黑影視劇相比,《狂飆》沒有過早地框死反派角色,臉譜化反派人物,把每個反派角色都塑造成不擇手段、陰狠狡詐之輩,反而是將大量鏡頭“分”給了反派。
正義值得歌頌,邪惡同樣需要客觀剖析。《狂飆》的特殊之處就在于講活了一個普通老百姓走向邪惡深淵、演變成黑社會“老大”的唏噓故事。在《狂飆》中,正邪不是勢不兩立,而是彼此相交,甚至互相轉換的。在這種轉換之間,觀眾能夠真切明白,沒有人一開始就是黑社會,走向罪惡的過程有著錯綜復雜的社會土壤。
在人物塑造上,《狂飆》通過對兩位主角的充分刻畫,展現掃黑行動中的善惡較量和復雜人性。主角安欣是心懷正義,憑借一股“軸”勁辦案的基層刑警,他深入虎穴,屢受重傷也毫不退卻,只為揪出藏在暗處的“保護傘”。可當師父營闖、戰友李響接連離去,安欣在絕望與掙扎間被調離刑警一線,他無奈之下選擇不露鋒芒,直至掃黑督導組的出現;高啟強原本是菜市場中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魚販子。13歲那年失去雙親后,他就扮演起“父親”的角色,獨自拉扯弟妹長大。經歷社會的毒打和現實的蹂躪,高啟強步履蹣跚從社會底層往上爬,通過拜山頭、賄高官等方式完成身份的“晉級”,逐步走向罪惡的深淵。兩人從相遇相識相知,再到“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決裂,在理想與世俗的價值觀沖突間展開正邪的較量。
作家柳青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關鍵處就那么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對很多人來說,正義在左、邪惡在右,一念之差也許就是一生之遙。《狂飆》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正邪間的斗智斗勇,也是人心浮動和人性的抉擇。它借高啟強詰問著黑暗面的來處和緣由,借安欣詮釋難以摧折的正直與信念;借正義與邪惡的對比,揭示人性的善惡抉擇。所以看《狂飆》的過程,也是觀眾跟著劇中角色,一次次作出抉擇的過程。
掃黑除惡編年史
《狂飆》的編劇朱俊懿說:“作為后來者,《狂飆》失去了改編真實案例的先天機會,但這也倒逼《狂飆》創作者跳出了掃黑劇依靠案件烈度、情節強度天然吸引觀眾的舒適區。”《狂飆》在敘事層面的最大亮點在于其經典三幕劇的敘事結構。從2000年、2006年再到2021年,劇中角色在既定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人物命運的走向變化、人際關系的多次反轉讓觀眾揪心不已。
在三幕劇中,每一幕都有一個大事件:如第一幕中圍繞黑社會頭子徐江展開的智力對決,高啟強和安欣走向陌路;第二幕將視角置于莽村的土地開發,展現盤根錯節的利益場;第三幕則呼應開篇,聚焦督導組的行動開展,講述常態化掃黑除惡的決心與決策。如此一來,每一幕都在較短體量下展現激烈的戲劇沖突。
《狂飆》三幕劇式的敘述方式橫跨了20年的時間,這20年可以說是中國掃黑除惡的編年史和回憶錄。這么大的時間跨度意味著飛速發展,發展則意味著變化,伴隨著問題,牽扯著改革,特別是圍繞如何從中國式人情社會走向中國式法治社會的時代命題,劇中也有很好的體現。與此同時,《狂飆》在劇情展開過程中從細處著筆,觀照社會背景,展現時代變革。如小靈通成為致富商機、土地政策下備方勢力的明爭暗斗、掃黑常態化……種種標志性事件都喚起觀眾的時代記憶,體現出強烈的真實感與共情力。
《狂飆》的另一亮點在于其精妙的懸念設置。該劇沒有依照傳統掃黑劇的模式,把幕后黑手是誰作為懸念,而是通過多時空閃回的方式,把懸念放在了人性的轉變和人物的命運上。《狂飆》的主角安欣,名字意為“安心”,卻是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棱角鮮明、意氣風發,但過于耿直剛烈,一直被人情社會擠兌,最終一夜白頭;而安欣的戰友李響,名字意為“理想”,卻是個地道的現實主義者,為了扳倒黑惡勢力,毅然選擇深入虎穴,獲取證據,明知自己沒有好結局,卻依然一步一步推著自己走向生命終點;而黑社會老大高啟強,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他深諳人情社會,會抓住他能接觸到的所有資源、人脈,并無限放大,不斷給自己找機會。就這樣,在正義與邪惡的抗爭中,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和機會主義也在不斷“狂飆”。而選擇哪種主義,這也是《狂飆》給觀眾提出的終極問題。
據《狂飆》的創作團隊介紹,《狂飆》的劇名取自詩句“狂飆為我從天落”,希望借此劇的播出,全國的掃黑除惡工作也能一路“狂飆”,把黑惡勢力洗滌干凈。事實上,電視劇中的“安欣”取材于許多真實原型,角色閃光點來自千萬個平凡的政法英雄。他們有傘必打、有網必破,為人民幸福社會安寧“狂飆”出擊。而劇中所呈現的強情節、現實質感以及正邪交鋒中所透出的光明底色,則彰顯出這一現實主義佳作獨有的品質和敬意,也讓觀眾明白,正是因為有一個又一個“安欣”的忘我付出甚至是犧牲,這個社會才充滿了祥和與安寧。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