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馨 郝亞維
一、漢繡的歷史與藝術特性
(一)漢繡的起源與發展
漢繡作為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成員,擁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底蘊。?漢繡植根于武漢及其周邊城市群,是湖北地區 特有的一種民間刺繡藝術。雖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漢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 國時期。楚繡作為當時傳播較廣的民間工藝,?成為孕育漢繡發展的基礎。楚繡以極具裝飾作?用而著稱,是楚國宮中精致的刺繡品。當時楚?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且政治穩定,楚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為后續刺繡文化多元化?埋下種子。
隨著時間推移,楚繡的技術與風格在地域?文化的滋養下逐漸演變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地?域化特征。漢代,由于楚地(今湖北一帶)是?漢代重要的經濟與文化區域,當地的刺繡技藝 得以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漢繡流?派。發展至清代末年,朝廷則以漢口為中心,?設立織繡局。越來越多的民間手工藝人開設繡?坊,后逐漸形成蘇繡、湘繡、漢繡三種刺繡門?派。而漢繡因其地域特色和獨特性而得名。在
表達方式上,?漢繡除繼承楚繡的傳統技法之外,??還融入了民間社會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通 過基本的幾何圖案、抽象自然元素、提取自神 話傳說中的圖案等來進行繪制。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逐步推進,漢繡于?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多彩的漢繡元素與視覺表達
楚地人民對于美好事物的偏愛,造就了漢?繡圖案極具吉祥和幸福的寓意。小到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如花、鳥等)?,大到傳說中的吉?祥物(如鳳凰、祥云等)?,繡工通過對這些元?素進行提取和抽象化處理,利用簡單的色塊作?為勾勒,呈現出極具生機的視覺表達效果。漢?繡喜用龍紋和鳳紋元素。二者一個象征權威,?一個象征繁榮吉祥,是楚地文化中較為重要的?精神圖騰。從構圖上來看,漢繡的構圖形式一?般被分為兩種:中心對稱式與均衡構圖式。前?者將視覺中心聚焦在主體物上,通常以較為巨?大且有沖擊力的中心物為畫面主要內容,而后?者則是將多個物體以大小、疏密作為排列方式?形成畫面,它更加突出整體的韻律和動態,雖?不及中心對稱式有沖擊力,但具有潛在的律動?感。區別于其他的繡派,類裝飾畫的功能讓漢繡紋樣對于內容飽滿度的要求較高。刺繡藝人?往往會通過對元素進行組合、重復、繞轉等方?式對畫面進行填充,從而達到充盈的畫面效?果。
色彩作為視覺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繡文化中也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沿襲楚文?化中對顏色的重視,漢繡的色彩強烈且厚重,?以紅、黃、藍、白、黑作為經典五色,搭配金?銀等繡線勾勒。馮澤民稱其為“平金夾繡,分?層破色”。而在底色的選擇上,漢繡會以如藏?青、大紅等重色作為底色,與色彩的濃烈形成?對比,烘托氛圍。
二、漢繡文化元素在衍生品設計中的應用
(一)文創衍生品的定義
文化衍生品是文化衍生物的外在表達形?式。作為文化內涵的實體化和商品化表現形?態,涵蓋了從有形到無形的各種產物。這些產?品是基于原有文化內容演化而來。文化衍生品?的形態可被分為實體化和抽象化兩種。實體化?的形態看得見可觸摸,例如書籍是文化知識與?思想的實體化載體;而非實體化的衍生形態則?多為意識類別的產物,諸如文學思潮、文化觀?念或創意流派,它們在傳播中不斷演變擴展。?我們所說的文創衍生品則是依托文化產品本體?所衍生的信息、知識及審美價值,通過實物來?表達特定文化內涵的特色文化產品。它是通過?將文化衍生本體的文化精神濃縮為文化符號,?并通過藝術創造將其轉化為實物形式的文化產?品。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衍生品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全球文化的發展與交流推動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各地的文化交流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文創設計的本質在于將深厚的文化內涵與
創新設計理念相結合,賦予文化以新穎的表現?形態和時代意義。文化衍生品設計則是通過現?代文創設計手段對各類傳統文化的再詮釋與應?用,讓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將 文化元素和現代產品相結合的方式,成為文創?產業的重要創意方向。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衍?生品中的價值分為四個部分:文化的傳承、情 感的連接、藝術價值以及為產品賦能。從文化?角度來看,元素與衍生品的有機結合可以增強?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提升民族自信;?也因其自身承載了文化的情感與記憶,可以更?加迅速地連接不同的個體,喚起人們心中對于 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價值角度來看,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衍生品中的運用可以增加產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中國的傳統文化大多?歷史悠久,其自身擁有的魅力可以為衍生品帶 來不一樣的藝術視角和文化內核,可以利用獨?特的文化符號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衍生品設?計。
(三)漢繡文化元素在衍生品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漢繡文化元素在衍生品設計中的應用主要 分布在服飾、家居、禮品與旅游紀念品等領域。?如絲巾、眼鏡盒、手機包、書簽等,其受眾主?要是女性。在這些文化衍生品中,植物紋樣和?動物紋樣是被選擇較多的文化元素。植物以花?卉、葉子為裝飾,而動物則以鳥紋、魚紋為設?計中心。設計師將漢繡的針法(如平針繡、摻?針繡、滾針繡、盤金繡等)作為引子,結合漢?繡的特殊紋樣,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設計?在各類服飾以及家居產品上。分層破色、層次?分明、色彩強烈是這類文化衍生品的表達特色。?此外,現代審美的差異也會對設計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旅游禮品文創的設計上,設計?師更傾向于對漢繡的元素進行提煉、簡化、再?設計的處理。他們會根據文創產品本身的風格屬性,將漢繡的紋樣元素進行風格化處理,使?其更加貼合產品的功能。
科技的發展也為其結合帶來了全新的技?術與結合手段。在一部分招貼設計以及沉浸式?展廳設計中,設計師和藝術家會以新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作為媒?介,讓漢繡動起來。在傳承其紡織技藝和展現 畫面精美的同時,賦予更多的動態展示形式。
(四)當今漢繡文創衍生品的問題與挑戰
雖然漢繡擁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其主要傳播地域為荊楚地區,仍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局限性。從近現代開始,漢繡產業逐漸出?現了沒落的趨勢。據中國近些年來對刺繡商品?的國內外消費市場及外貿出口統計數據反映,?蘇繡制品在整體市場份額中占據了超過?80%?的?比重,湘繡占據了約 12%?的比例。其余有限的 市場份額主要被蜀繡、粵繡以及其他地區性繡?種分割,其中并未見漢繡占據顯著地位,漢繡?在廣大的刺繡市場中顯得并不突出。因此,技?藝傳承的斷層與流失或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一?個突出難題。漢繡有其自己的技藝獨特性和復?雜性。這種工藝要求繡者具備高度的藝術修養?和手工技能,從基礎針法到構圖布局、色彩搭?配,掌握每一步都需要經過長期且系統的學習?與實踐。由于現代生活的節奏加快,大多數從?業者對于此類繡法很難像以前一樣耗時去鉆研?與雕琢,于是選擇放棄。
值得一提的是,年青一代對傳統手工技藝?的關注度與過去相比相對較低,這也成為漢繡?文創衍生品沒有被未來市場廣泛接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現代文創設計的語境下,傳統?漢繡紋樣的美學體系與當今社會主流審美觀念?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大?眾更樂意接受卡通化、潮流感強、簡單輕松的?商品視覺氛圍,這與漢繡厚重、復雜的風格截
然不同。與此同時,雖然市場上的漢繡文創紀?念品并不缺乏實用性產品,但大多數產品呈現?出高度的同質化,可以看出漢繡文創產品缺乏?創新,呈現出了單一的風格。如何在保留漢繡?特色的同時,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與需求的?漢繡文創產品是設計者和制造者需要面臨的又?一挑戰。
三、漢繡文創衍生品設計的未來發展
漢繡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文創衍生品?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意源泉。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與時代相結合,創造更符?合時下審美和市場需求的文創衍生品將是漢繡?文創衍生品的重要課題。面對多文化交流的設?計局面,設計師可采用提取元素、多元文化融?合等方式將漢繡的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以獲?得大眾的喜愛。面對新興技術的開發,設計者?可考慮將數字化技術、3D?打印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應用到漢繡制品中,在保留其風貌的同?時賦予漢繡新的生命力。面對年輕化的市場受?眾,漢繡文創衍生品需要更多地創新自己的產 品形式,開發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內容。未來,?漢繡文創產品將秉承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發展理?念,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傳承漢繡技藝,通過創?新設計手法和科技手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應順應數字化時代的潮流,在虛擬展?示、在線教育及智能制造等方面探索新可能,?進一步拓寬應用領域。
[?作者簡介?]?陳婉馨,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設?計學。通訊作者:郝亞維,女,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