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更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的一員。京劇《新定軍山》以京劇唱段?《定軍山》為基礎,融入了新媒體技術,通過 燈光舞美、表現形式、服飾道具等方面大幅提?升了視覺沖擊力與藝術體驗,是一次對中國傳?統京劇的探索與革新,做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 的相得益彰,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定軍山》是京劇中的名篇,幾百年來,?這個經典文本得到過多次不同的演繹,而現代 戲劇《新定軍山》又是一次新的探索,它是傳?統京劇與新媒體技術的一次重要融合的探索實?踐。當下新媒體技術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京劇這樣的民族國粹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年輕人之中占領一席之地。
隨著網絡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成為傳統文化“破圈”的一大重要發力點。?短視頻平臺匯集了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內?容,融合了大量信息,其中豐富的內容和個性?化的推薦能夠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多方面的需?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自信的重要來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切實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
展,擺脫傳統的局限和新技術發展的沖擊,要?配合新媒體技術對自身進行傳播,以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在新時代更好地發展。
一、傳統與現代:新媒體語境下的傳統京劇新?表達
戲劇《新定軍山》立足于傳統與現代的沖 突與對立展開。舞臺上左右兩邊的道具也鮮明??地展示出這一點:戲服與手機直播,這兩個極 簡的符號元素傳達出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立與 沖突。父親想要兒子參加劇團的考試,而兒子 想要在網絡上做直播。戲劇與直播間之間的對 立也暗示了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之中生存的困境,?年輕人并不了解戲劇,對其傳承也缺乏興趣。??當下新媒體技術和融媒體平臺快速發展,人們 接觸到的信息內容也龐雜,而依賴于劇場和舞 臺進行表演的戲劇藝術傳播方式較為單一,因??此年輕人對于傳統戲劇的了解也越來越淺薄, 更不愿主動去進行戲劇傳承。正如《新定軍 山》中父親的那句“爸唱不動了,但這戲不能 停啊”,道出了京劇如今所面臨的危機與生存 困境。父親期望兒子去傳承戲劇,而兒子卻不愿走父親唱戲的老路,當下京劇靠師傅傳承的?傳統方式在年輕人之中已是行不通了?!缎露?軍山》無疑為傳統戲劇傳承指了一條明路,其?實現了戲劇與新媒體的跨界融合,發展出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興戲劇藝術。
立足傳統,守正創新。戲劇《新定軍山》?以京劇《定軍山》為戲曲母本進行了二次創?作,將其中的戲曲精神進行了美學提煉并插入?了家庭倫理的故事,完成了情感的遞進。結尾?時父子倆一同唱起了京劇《定軍山》,演員的?服裝、動作、唱腔都與京劇《定軍山》進行了?一比一的還原并具有強大的情感沖擊力。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京劇藝術的同時輔助舞臺表?演設計,大幅提升了觀眾的視覺觀感,給第一?次觀看京劇表演的觀眾耳目一新之感。
二、父與子:傳統京劇的薪火相傳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凝聚著濃厚的東方美學神韻。戲曲藝??術在中國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人們修身養 ?性、提升品德、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繼承中??國傳統京劇,傳承的不僅是戲劇文化,更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力量。《新??定軍山》就以兒子對著手機在直播間跳舞作??為開場,從小學習京劇的兒子作為“新生代”?不想繼承“舊文化”,想要擺脫劇團,與父親??抗爭。作為老藝術家的父親希望兒子傳承好京??劇,弘揚傳統文化。此外, 《新定軍山》利用??父子之間觀念的沖突,將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 ?聯結,形成了“一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共識?!缎露ㄜ娚健分懈缸觽z的關系也??特別契合當下觀眾的復雜心理,將新舊文化交??替產生的矛盾沖突體現得更為具象化,像是我??們身邊每一個都會經歷到的人、事、物,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當下所面臨的成長困境。“我??爸也想讓我去考公務員”“可憐天下父母心
哪”“我想念我爸爸了”劇中的畫外音和屏幕?上不斷閃出的彈幕作為現代傳播的符號元素,?體現直播中的實時交流、互動,搭建起劇中演?員和觀眾交流的橋梁。最后, 父親進行了妥協,?在直播間唱起了《定軍山》,兒子也明白了父?親的苦心答應去參加劇團考試。在舞臺上的光 影變幻和鑼鼓、二胡聲的烘托下,父子倆一同?唱起了“這一封書信來得巧,天助我黃忠成功?勞”,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傳統文化跨越代際得以薪火相傳。
“中國式父親”是威嚴、深沉、不茍言笑?的,劇中的父親也是如此,想讓兒子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去發展,苦口婆心讓兒子考公考編?而遭到兒子的“抵抗”。兒子不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父親也不理解兒子直播中的“不務正?業”。父子倆從沖突矛盾到攜手一同擔起傳承?戲曲的大任,大家在其中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父親的影子,感受到父親深沉的愛。
父與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具象化了傳統京劇?與現代觀眾之間的傳播壁壘,父與子的和解同?樣也體現出新媒體時代京劇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雙向奔赴”。劇中的父親作為老一輩藝術家?的縮影,?固守著傳承好傳統文化的初心與使命,?雖顯得較為教條與刻板,卻體現了京劇老藝術?家固守本心、不能忘本、口傳心授的人生信條。?劇中父親與兒子一同唱戲,父子之間的溫情又?讓人動容,體現出“中國式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嚴苛又不失慈愛,?具有人文關愛和生活本色。?結尾處京劇唱詞響起的時候,刻在每一位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覺醒了,也切實讓觀眾感?受到了華夏文明的精髓,感受到文化記憶在血?脈上的同根同源。
三、“老藝術”與“新媒體”:舊曲新唱中的?年輕力量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也要走近生活,更要走近年輕受眾。《定軍山》是京劇的經典曲?目,取材于《三國演義》,表述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戲曲曲目,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到如今卻曲高和寡、難以傳承,正如戲 劇《新定軍山》中的父親所道出的那樣:“如?今愿意扎扎實實待在京劇團唱戲的年輕人不多?了。”戲劇《新定軍山》舞臺上的戲服就是?“老藝術”的表征,而直播用的手機支架則是?“新媒體”的代表。“老藝術”在直播間迎來?“新觀眾”, “舊詞曲”有了“新唱法”,這?一切的轉變都離不開戲曲傳承中的年輕力量。
戲劇《新定軍山》將歌、舞、京劇融合?在了一起,體現出京劇的舞臺魅力,也給戲曲?傳承提供了新思路:京劇傳承可以實現跨界融?合,讓京劇與舞蹈、音樂、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大幅提升了京劇觀賞效果,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在《新定軍山》中,父親和?兒子在直播間唱起了《定軍山》,更是增強了?京劇藝術“全民參與”之感,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讓京劇變得觸手可及。劇中情節發展也表?現出鮮明的“劇場性”,利用線性敘事展現出?劇中人物細膩的內心活動及在特定情境中對于?事件的態度,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與多元表達。利用新的形式將舊的戲曲表現了?出來,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藝術的本質,讓?京劇變成一種潮流,通過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 式更好地傳承它。
《新定軍山》在內容上實現了與年輕人的?情感共鳴,選取了當下的熱點:考公考編。正?如劇中以年輕人口吻出現的畫外音:現在進個?編制不容易啊,我爸媽也想讓我去考公務員……?契合了當下年輕人的心聲,展現出年輕人生活 的“酸甜苦辣”,符合青年觀眾的價值認同。?融合了彈幕和直播時的趣味性話語,直擊年輕?人當下學習生活中的痛點、熱點話題。在人物選取上,劇中的兒子作為大學生也正是年輕人??的代表,用生動真實的人物形象拉近了與年輕??觀眾之間的距離,建立了與年輕觀眾之間的話 ?語聯系,表達了創作者對于年輕人當下處境的??人文關懷?!缎露ㄜ娚健吩谛问缴弦灿狭四??輕人的審美取向,以“戲劇沖突+京劇表演”?的形式提升了劇作的觀賞性,并用生活化的敘 ?事方式和網絡化的語言風格,削弱了傳統京劇??嚴肅正統的特點。詼諧幽默的表演方式也讓京??劇藝術更加接地氣,讓年輕受眾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轉而為主動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大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不竭的生命力與?巨大的潛力,只有進入年輕人的“公共話語體?系”,符合大眾思想傾向才能走得更遠?!缎?定軍山》給傳統藝術如何適應當下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采取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因此,如何去找到當下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很重要。新媒體平臺作為當下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傳統藝術應該利用好新媒體?平臺,提升大眾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戲劇?《新定軍山》不僅弘揚了京劇藝術,更是對于?傳統文化傳承的一次創新性表達,實現了文化?跨時空的交流與融合。當下我們更應該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藝術傳承,用年輕化的語態解構?文化內涵,?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基金項目: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視藝術專業碩士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 目編號: 2020JGZD02。
[?作者簡介?]?殷樂,女,漢族,湖南永州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 廣播電視學專業,研究方向為視聽傳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