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馮驛馭
云陽風光
然而,一些遠離川渝兩地交界地帶的縣市,同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絕非“雙城記”的局外人。身處“遠位”,非毗鄰地區如何做到不失位,如何更好推進重慶市委“一號工程”?為此,記者前往處于川渝非毗鄰地區,遠離“極核”的重慶市云陽縣進行了調研。
生活在億年前的恐龍,在地球上留下了古老而珍貴的足跡。它們的故事,至今令人著迷。
重慶被譽為“一座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許多在重慶被發現的恐龍化石均出自云陽。對云陽人來說,恐龍便是故鄉的一張名片。恐龍的故事,便是云陽珍貴的發展優勢。
2022年5月,云陽縣普安恐龍化石管理委員會、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自貢恐龍博物館共同簽訂《川渝恐龍研究合作協議》,共建川渝首個古生物學科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根據協議,四川省自貢市將為云陽建設古巴蜀湖流域恐龍文化博物館提供技術、科研協同等支持,為云陽恐龍IP培育及推廣、文創產品開發、恐龍產業鏈方面提供專業咨詢,并積極開展合作,共同探索開發運營古巴蜀湖流域恐龍文化創意產品的路徑。
云陽、自貢相距400多公里,地理上并不相鄰的兩地,為何能夠合力書寫“龍的傳說”?
原來,2021年,一種被命名為蜀龍的小型真蜥腳類恐龍化石在云陽縣普安鄉被發現,這是該物種化石首次在重慶地區被發現,此前,蜀龍化石只在自貢市被發現過。此后不久,川渝兩地古生物研究機構組建了川渝地區首個、西南地區第二個古生物學科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川渝共建古生物與古環境協同演化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把兩地恐龍等古生物資源統籌起來,組建更高水平的研究平臺。有了這一平臺,兩地研究團隊得以把川渝作為整體放到恐龍演化的坐標系中去研究,得到更加全面細致的研究成果。
“蜀龍化石最早在自貢市被發現,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保護研究工作起步比我們要早。例如,自貢恐龍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其對恐龍化石的保護研究工作專業水平非常高。”云陽縣發展改革委區域協作科科長王燦介紹,“目前,我們正積極學習自貢市在博物館建設發展、恐龍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大力發展恐龍產業。重慶云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正有序建設,其中一些場館將于年底同游客見面。”
圖2是壓電振動能量俘獲的經典電路。虛線框內是壓電振動能量轉換裝置的等效電學模型[13],由等效電流源iP、壓電電容CP與寄生電阻RP并聯而成。圖2中CL為濾波電容,RL為整流電路的負載。
橙紅色的欄桿,石磚鋪就的地面,平整干凈的庭院,從池塘上掠過,驚起一陣漣漪的白鷺……這并非某個景區的景致,而是云陽縣鳳鳴鎮太地村的尋常一景。
太地村本就是一座好山好水的美麗村莊,但被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范村,其中緣由還不止于此。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幕拉開后,2021年,太地村便組織村干部、黨員、村致富能人等,前往四川省廣安市考察鄉村產業發展等情況。隨后,結合自身情況,太地村開始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對本村房屋、院落、道路等進行整修,同時在村居民點打造游客集散中心。此外,太地村還與來自四川省南充市的企業合力發展觀賞苗木產業。“太地村位于云陽縣城前往龍缸景區的必經之路上。村子變得越來越美,過路的游客也愿意在村內停留,這也讓我們村的旅游產業、苗木產業發展越來越紅火。2022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0萬元。”太地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樣被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范村的還有云陽縣盤龍街道革新村。革新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條“陽菊公路”。每到深秋,這條公路兩側的花叢便掛滿金色的花朵,形成別具特色的鄉村風光。此外,革新村還大力革新了公路主干道沿線的村居院落,利用舊磨盤、水車等農具打造能夠傳遞農耕文化、菊花文化的特色院落。
近年來,革新村引入了三峽陽菊產業,讓村內產業發展煥然一新。三峽陽菊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用于制作中藥原料、菊花飲品、菊花餅、菊花用品等。目前,這一產品早已走出革新村,走向新加坡、馬來西亞、北美地區等國際市場。
包括上述兩個村莊在內,云陽縣共有6個村莊入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范村名單》。名列其中,不僅意味著當地風景秀麗,更意味著該地區的產業能夠實實在在推動當地發展,推動當地特色文化、特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廣袤的世界。
對于遠離川渝兩地邊界,又同時遠離“極核”的川渝農村地區來說,這樣的“走出去”可謂是越多越好。
隨著各類行政事項實現“川渝通辦”,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網不斷延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阻礙要素自由流通的行政界線的存在感正變得越來越低,地理上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近”。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發展觀念也隨著一曲“雙城記”不斷更新。
云陽部分地區處在“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中,積極融入示范區發展,成為云陽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契機。
為此,云陽積極與周邊區縣抱團發展,努力推動實現“萬(州)開(州)云(陽)”一體化發展,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提升層級,實現共融共建。
不只是云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廣袤土地上,超越行政邊界,跨越地理距離的非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與四川省綿陽市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先是重慶榮凱川儀儀表有限公司與西南科技大學合作的磷酸鐵鋰電池管理系統BMS項目正式結題并投產,再是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與綿陽市梓潼縣簽訂蜜柚產業技術研發合作協議,以科技助力當地蜜柚產業發展,兩地校企間的牽手合作、設備儀器共享越來越常見。目前,兩地正積極探索深化“北碚—綿陽—西南大學”兩地一校合作模式,攜手推進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前沿研究中心等項目。
重慶市巴南區、成都市溫江區同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非毗鄰戰略合作區。近年來,兩地政府搭橋、企業聯手,正共同推動打造非毗鄰地區合作的產業協同發展載體。
重慶市九龍坡區、成都市新都區均為經濟大區、工業大區,鋁材料、汽摩、裝備制造等是兩地共同的主導產業。目前,兩地深化探索非毗鄰地區合作機制,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據統計,目前兩地已有數千家企業結對發展,涉及鋁材料、汽摩、裝備制造等多個行業。
……
3年多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已行至向縱深推進的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使命任務,必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對川渝而言,“就近原則”終有窮盡,跨越行政邊界、地理距離的合作發展則蘊含無限可能。接下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非毗鄰地區的合作發展將越來越緊密,一齊推動重慶市委“一號工程”行穩致遠,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