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汪茂盛

執法人員通過“慧執法”平臺進行現場檢查
21個執法領域、61個執法場景、1168個應檢事項……在人少事多的情況下如何讓農業執法辦案更加規范、精準、高效?重慶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給出了亮眼答案——搭建重慶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慧執法”平臺。
從分線作戰到統一調度,這支成立僅3年多的年輕隊伍,堅持向信息化要能力,向信息化要編制,不斷推進“互聯網+執法”,讓數字賦能農業發展,全面提升全市農業執法綜合能力。
2019年12月,為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原市農業行政執法總隊、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市農機安全監理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市種子站整合組建成重慶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隊伍整合了,能力又該如何快速整合?
“例如有些隊員是從動監所整合過來的,現在要開展其他領域的執法工作,對相關法律、流程不熟悉,但打擊違法行為卻不等人?!笔修r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舉報受理室負責人鄭艷解釋。
彼時,在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黨委領導班子的心里,一個萌芽已久的想法正迅速成形。
原來在原總隊時,總隊長就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希望通過數字賦能農業執法。單位整合后,曾經各自獨立的執法系統不能再“各自為政”,市總隊亟須一個后臺數據深度融合、前端態勢精細感知可視的系統來統一步調。
但農業綜合執法點多、線長,什么樣的系統才能滿足各項復雜的需求?方法無他,只有集取眾智。
一線執法人員最清楚需求。因此,總能在執法現場看到執法人員緊皺眉頭的畫面。
2020年冬日的一天,寒風刺骨,總隊長帶領一隊執法人員在一家農藥門店外生生站了5個多小時,為的是通過實地調查執法場景,研究如何建設現場檢查系統。
日復一日地在實踐中找問題,“慧執法”平臺的框架也逐步清晰起來。
市總隊在平臺未正式上線前,開發了“慧執法學習版”,全市執法人員可通過“學習版”進行數據采集、反饋意見,不斷完善平臺功能。此外,市總隊還邀請專家就此開展課題研究。
反復試運行后,2022年2月,“慧執法”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此后,市總隊根據運行反饋,完成了《“慧執法”平臺應急指揮調度方案》《總隊政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管理制度》等20余項信息化制度建設,對現場檢查子系統和案件辦理子系統進行了25個大項203個小項功能的改造升級。以OA辦公系統、業務辦理、執法辦案、視頻監控、分析決策、指揮調度六大功能為主體的“慧執法”,拉近和提高了執法距離與效率,形成從總隊到支隊、從中心城區到區縣上下貫通、指揮順暢的執法體系,為重慶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科技助力。
僅2022年,“慧執法”平臺便辦理案件2265件,獲取案件線索3334條。2022年底,這一模式還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2年全國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涉及農業執法的案例。
2月2日上午10時8分,“慧執法”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提示,渝北區大盛鎮東河段岸邊一男子正進行多竿垂釣。不到5分鐘,一位護漁員走進監控畫面,將該男子勸離。
這樣的快速高效,是執法人員過去難以想象的。
“重慶禁捕區域點多、面廣、河流長,非法捕撈和非法垂釣屢禁不止,執法人員不可能一直守在岸邊,那樣太消耗人力資源?!编嵠G說,總隊開發的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解決了這一問題。
市總隊在重點流域和河段架設攝像頭,運用高清監控、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精準鎖定違法行為,從而轉變漁政執法監管方式,減輕執法人員24小時巡查蹲守壓力。
同時,市總隊依托河長制在全市22個區縣建立起的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確認預警信息發出5分鐘內,分區護漁員需前往現場處置情況。若10分鐘內未解決,問題將被轉接至分區負責人,這為“發現難、取證難、反應慢”的禁捕執法提供了先機。
不僅如此,為降低夜間作案率,攝像頭都配備了紅外模式。
2022年3月21日凌晨3時42分,云陽縣農業綜合執法支隊通過“慧執法”,發現有人在云陽縣養鹿鎮澎溪河水域從事非法捕撈活動。通過系統對作案現場進行定點跟蹤,該支隊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萬州分局云陽派出所現場查獲了楊某的非法所得。
除開漁政領域,為防范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市總隊依托全市“畜牧云”整合升級了重慶智慧動監系統,實現檢疫申報、調運備案、動物檢疫、指定通道檢查站檢查等工作“一部手機”辦理,檢疫監管與養殖、運輸、屠宰等信息互聯互通智慧化監管。
“漁政、動監原本是獨立系統,我們通過單點登錄模式,打通了數據后臺,將其納入‘慧執法’子系統,執法人員真正實現一鍵登錄、一網共享。”總隊長說,接下來,市總隊還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開發研究動監的規定動作和禁止動作等更為復雜的AI行為算法,進一步擴大數字監察的使用效率和范疇。
一個案件,從調查、立案到審結有多少項步驟?結果令人震驚,僅案件總結材料就多達100多頁甚至200多頁。
秉承為基層減負的原則,市總隊通過“慧執法”將智能指引貫穿執法全過程,涉及相關法律條例指引、應檢事項查詢、文書規范指引、智能糾錯提示、回執單在線打印、遠程審批等功能。保姆式的服務讓執法人員只需“一張表、一手指、一部裝備”即可應對各類執法場景,能集中精力進行現場檢查、識別、判斷等工作。
“慧執法”實現的無紙化辦公不是單純的文本電子化,更是讓執法數據“說話”。
“以前我們一到年底就頭疼,案件太多,需要分析的事項也很多,一個總結就弄得大家焦頭爛額。”鄭艷一邊說一邊打開“指揮調度”版塊的“專業領域”菜單。
一張如牡丹花般綻開的生豬入境路線圖展現在面前,點擊不同的線條,能看到生豬流入的全過程,而制作這樣一張路線圖,曾經需要整整一周時間。“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有了‘慧執法’,可直接在地圖上通過坐標定位瘟疫點,對半徑3公里內的養殖場、屠宰場進行消殺,布控卡口?!编嵠G說,在以前,光確定半徑“畫圈”就要耗費不少時間,現在不僅一秒搞定,還能遠程指揮、精準調度。
“慧執法”最大限度地將執法人員從寫總結、填報表等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
“分析決策”版塊內設有1094項可統計項目,執法人員可自選項目隨機組合。1分鐘內,一張帶有數據報表的圖文總結便被生成出來,執法人員還可根據不同需求進入文檔模式對其進行編輯。
“如果問我系統能生成多少種不同的報表,我回答不出,但數字肯定很驚人。”鄭艷說,像執法次數、結案數目等信息也為總隊評優評先、管理隊伍提供了數據支撐。
上線短短一年多時間,市總隊會辦案人員從成立之初的僅占全隊總人數的16.3%,到如今人人基本“慧”辦案,全市執法人員辦案參與率達89%,實現了質的飛躍。接下來,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還將繼續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這個根本動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業執法大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和分析決策系統升級上下功夫,讓數字農業執法技術“慧”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