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予 郭威利 黃源
摘? ?要:根據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黨建帶團建工作需求,以創新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為出發點,通過對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相關研究及挑戰進行分析,提出“傳統方式與新興模式相融合、工作要求與實際情況相契合、思想教育與實踐行動相結合”的創新青年思想引領策略,構建“黨建引領+團建賦能”青年思想引領工作路徑,從而達到創新引領青年思想新形式、準確把握青年思想新動態、構建打造青年思想新平臺的工作目標,全面助力新時代高校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提升。
關鍵詞:黨建引領;團建賦能;青年思想引領
中圖分類號:G41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2-0107-03
一、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的研究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及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快速更迭,新時代青年的成長環境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從而對新時代高校共青團青年思想引領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高校共青團應聚焦主責主業,根據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黨建帶團建工作需求,構建強黨建促團建特色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模式,加強思想引領,培育時代新人。南京大學何檑等人認為,目前“大思政”格局已經形成,在青年的思想引領方面,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工作的中心;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實踐教育;要利用好網絡新媒體,加強網絡育人;要堅持務求實效,避免形式主義;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實現精準思想引領[1]。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李雪芬認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起到實效,就要緊密結合青年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行為模式,要從大歷史、大時代的角度幫助青年解讀新時代,要創新工作載體和工作方法有效引領高校青年大學生[2]。赤峰學院孫寧表示,目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主要存在功利化思想嚴重、過度崇尚多元化發展、政治趨向不準確、信仰缺失等問題。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要以工作結合新媒體引領學生思想,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升教育質量,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重視對大學生的需求引領[3]。
國內相關研究多是就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的價值內涵、重要意義、問題不足、工作措施、創新模式等方面的深入思索和探討。為進一步提升高校共青團青年思想引領工作質量、落實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黨建帶團建工作需求、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研究將通過梳理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面臨的挑戰,創新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的相關策略,以及“黨建引領+團建賦能”青年思想引領路徑的構建,創新并積極探索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的路徑和方法,以期為新時代高校青年思想引領工作落實提供可行性建議及方案。
二、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面臨的挑戰
(一)互聯網信息與技術快速更迭的挑戰
互聯網海量信息和新技術的快速更迭加速了青年思想獨立和價值多元的形成。互聯網高速發展與應用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將不同的世界呈現在青年群體面前,以信息獲取、信息分析等為代表的事物解釋權由單一的認知窗口向立體觀察視角轉變;同時,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理念影響,投射于不同青年群體身上,展現出的是豐富多元的價值取向。多元價值既能帶來包容和開放的思維,也能導致沖突和撕裂的結果。同時,互聯網的傳播模式和使用習慣會導致青年在接受互聯網信息方面形成特定的信息接收行為記錄。相關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為增強用戶黏性,采用精準推送等智能算法,不斷讓用戶看到符合自身價值取向的信息,久而久之,用戶就會被包裹在信息造成的“繭房”中而不自知。長期沉浸在特定的信息流中,會造成不同青年群體在思想認知上產生偏頗、變得極端,形成一個個不同的思想認知圈層。不同的認知圈層發生固化,將無可避免地在現實生活中造成青年群體間思想壁壘甚至行為沖突。
(二)虛擬與現實環境并存的挑戰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當代青年尤其是“九零后”、“零零后”的成長環境存在并行的兩個時空。一個是具有“等級”觀念的現實時空?,F實時空中,對父母、教師、上級等的從屬關系對青年思想產生著直接影響。另一個是平等互動的虛擬時空。虛擬時空中,自我表達、個性展示、個體自由得到彰顯,表達欲、表現欲、表演欲得到滿足,進而發生“外溢”,反作用于現實世界。自我為中心的“虛擬”自由,將導致個體逐漸無法適應現實時空中的規則及所在集體環境中的部分權利“讓渡”,導致集體主義觀念的弱化,個人群體活動的參與度發生明顯下降。隨著飛速的技術更迭和環境變遷,進一步衍生出長輩要向晚輩學習的“后喻文化”,讓年長者逐漸失去“經驗傳喻”的權威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價值觀傳統傳遞模式的影響,平添了思想引領的難度。
(三)青年思想引領工作創新需求的挑戰
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廣大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也在改變。報紙期刊廣播等傳統媒體已經逐漸淡出青年的視角,取而代之的則是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平臺。而對于青年思想引領的宣傳工作往往停留在黨團建設宣傳片、校報期刊等傳統的宣傳媒介,一部分涉足新媒體平臺的宣傳凡是過于固化和保守,不能吸引青年學生的目光,并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在對青年進行思想引領的實際工作中,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為完成任務而舉辦活動的現象,在主題、選材和形式上用心不足,往往流于表面,活動形式單一,得不到廣大青年的內心認可。未能結合高校青年思想的實際情況,要么內容枯燥古板,不能使團員青年內心有觸動,思想受到洗禮;要么就是娛樂化因素過重,使得教育活動的主題不鮮明,忽略教育活動的真正意義,削弱了教育效果。實際上,新時代青年思想日益變化與思想引領工作思維固化之間的矛盾,是導致青年思想引領工作參與度不足、教育效果差的根本原因。
三、創新新時代青年思想引領的相關策略
(一)傳統方式與新興模式相融合
在新時代的青年思想引領工作中,共青團組織要采取傳統方式與新興模式相融合的方式,打造青年喜聞樂見的思想引領方式。具體以推動實施青春建功“十四五”行動、新時代青年發展促進計劃為抓手,堅持服務大局與服務青年相促進,堅持繼承傳統與探索創新相統一,持續深化主題實踐教育、理論宣講、主題活動等傳統模式,同時積極探索青年思想引領渠道,進駐微博、微信、QQ空間、今日頭條、抖音、快手、一直播等新媒體線上平臺,運用“滴灌式”、“沉浸式”、 “體驗式”等多種教育模式提升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效果。利用互聯網與青年保持緊密聯系,傾聽他們的呼聲與愿望,及時捕捉青年“熱點”,把握青年“焦點”,解決青年“痛點”。新媒體網絡平臺要在高效地運用中真正成為讓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溫暖的集聚地。
(二)工作要求與實際情況相契合
根據新時代青年思想特點,圍繞各年齡段青年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深入一線,準確把握青年思想動態。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好黨的要求是“天線”;向青年傳播好黨的主張、引導服務好青年成長發展是“地氣”。青年思想政治引領者的工作就是要做到“天線”時刻不偏,“地氣”時刻不離,既要緊緊圍繞黨的要求“公轉”,又要緊緊圍繞青年需求“自傳”。針對不同年齡的青年進行思想調研,通過召開青年座談會、單獨訪談青年、發放網絡問卷等形式,全方位了解青年思想及各方對于青年的評價。常態化開展與團員青年談心活動,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定期深入基層、走訪一線,了解新時代廣大青年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將黨的主張轉化為青年職業規劃、長期發展、人生理想的具體落腳點。
(三)思想教育與實踐行動相結合
加強“青年化”理論闡釋。高校團組織要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做好對文件、制度、政策、理論“青言青語”轉化工作。結合具體場景,結合現實事例,結合青年個人成長,把故事講生動,把邏輯講明白,把理論講透徹。并通過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以團支部為基本單位,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青年為主體,堅持分層分類引導,鼓勵各團支部結合實際創新方式方法,多用青少年語言,多用青少年身邊的生動事例,多用青少年喜愛的時尚元素,精心設計內涵豐富、形式新穎、互動性強的教育內容,切實增強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在內容的策劃、執行、創作中,始終突出優質內容是青年思想引領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這一要求,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采用線上和線下面對面,讓參與者成為組織者等多元形式,分析青年群體的興趣和需要,注重寓教于樂,使青年文化活動更加豐富、文化精品不斷增多、傳播能力大幅提升。
四、“黨建引領+團建賦能”青年思想引領路徑的構建
(一)走近青年,創新引領青年思想新形式
1.通過將業余黨校與業余團校打通,以黨的知識理論融入,進一步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將業余黨校、業余團校與大學生慕課相結合,通過線上視頻學習、討論組交流、線上作業等方式,讓青年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補充學習。
2.持續深化傳統形式的學院黨委書記上黨課、黨委委員講授思政課等活動,從教室延伸至黨建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沉浸式的講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青年學子重視思想理論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3.注重“青年講給青年聽”、“青年武裝青年”,組織團學干部講團課,有序開展“團的故事我來講”、“四史”宣講等,用青春的形式、時尚的表達、親切的語言,實現對黨的科學理論闡發的青年化。
4.將傳統宣傳渠道與新媒體宣傳媒介相結合,構筑線下到線上宣傳教育的延伸渠道。利用學院宣傳欄、道旗、LED屏幕、條幅、學生經常路過的墻面等傳統渠道進行宣傳,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引領。在課間、午休等碎片化休息時間,利用校園廣播進行每日新聞、一周要聞、紅色歌曲等播放,讓青年學生置身于“紅色陣地”中,耳濡目染地進行思想政治引領。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渠道,開設“黨史挑戰賽”“我與共青團的故事”等板塊,通過青年學生們喜歡、新穎的方式進行思想引領。
(二)了解青年,準確把握青年思想新動態
1.創建“團干大講堂”線下學習平臺,團干部們根據時事熱點、黨政知識等相關內容為青年學生線下講解,通過和同學們的互動,談收獲講分享,了解青年思想動態,更好地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去,更準確地把握青年思想動態。拉近團干部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團組織對青年學習教育的重視,從而推動學院青年思想引領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
2.通過黨員與團員結對,“學習強國”與“青年大學習”相結合,使黨員和團員青年互相督促共同學習。定期組織黨員、團員青年開展黨團知識競賽,以賽促學,在比賽中學習知識,你爭我趕,共同進步。
3.突出典型引領。增強“優秀黨員”、“優秀團員”、“先進個人”等評選的參與面、代表性和先進性,促進各支部可親可信可學的青年典型不斷涌現,爭做校園文明風尚的示范者。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開展學院“優秀團支部”、“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評選,履行黨團組織“推優、育優、薦優”的職能,選出一批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發揮生力軍作用的優秀青年,用身邊的例子感染青年,引導廣大青年在實踐行動中建功立業。
4.常態化開展與團員青年談心活動、“我為同學辦實事”活動。團干部定期走訪青年宿舍、教室,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困惑,及時解決青年學生的問題,了解新時代廣大青年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三)融入青年,構建打造青年思想新平臺
1.打造大思政格局下的共青團教育培訓平臺。積極落實“課程思政”工作要求,建立青馬工程與思政課程融合機制,通過邀請思政教師擔任青馬工程講師、青馬工程部分課程及主題活動融入思政課等方式,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大力推進黨的領導、黨的工作和思政工作全融入。
2.構建黨團融合實踐平臺。通過將黨日主題活動與團日活動打通,促進青年大學生以實踐行動鞏固思想學習成果,筑牢沉浸式學習機制和思想引領實踐陣地。利用好省、市、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抓住重大節慶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節點,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厚植家國情懷,爭做愛國進步思想的引領者。通過團員代表參與黨日主題活動,使團員青年身臨其境感受黨員生活,聽“老黨員”分享經歷,和“老黨員”共同學習,激發團員青年對于黨組織的向往,繼而更好地促進青年思想政治引領。組織團員青年參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四史”學習等主題教育,圍繞黨帶領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決戰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生動實踐,向青年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3.積極適應青年互聯網生存的特點,強化互聯網思維,打造新媒體展示平臺。帶領學生高質量編創傳播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思想宣傳作品,精心策劃開展網上主題活動。組織學生拍攝志愿者活動紀實、團日活動vlog等作品,通過當下熱門的短視頻方式在學生中傳播正能量。通過讀書筆記設計大賽、黨史思維導圖繪制等活動,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提升思想認識。通過宣傳海報設計大賽等,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教育當中,用自己的語言和圖形語言對同伴進行思想政治引領。建構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矩陣,根據青年的年齡特征、群體特點,圍繞熱點時事,持續提升傳播內容品質,匯聚更強青春共識。
參考文獻:
[1]? ?何檑,劉宇杰,周家霏.新時代高校共青團青年思想引領工作路徑探析[J].高校共青團研究,2021,(5).
[2]? ?李雪芬.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研究[J].山西青年,2019,(7):45-46.
[3]? ?孫寧.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相關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89-92.
[4]? ?郭威利,劉英睿,郭天予.構建“黨建引領+團建賦能”特色工作模式的實踐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2,(17):153-155.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