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芬 彭瑩
摘? ?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驟然暴發給國際公共衛生事件治理帶來了巨大考驗。信息系統尤其是符碼監控系統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引入Bourdieu社會實踐理論,剖析疫情背景下我國健康促進背后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符號資本、社會資本以及習性、場域的相互作用邏輯,對健康促進社會化再生產實踐邏輯進行習性變遷研究。研究發現,健康符碼的保持作為一種在線符號行為,能夠影響場域中的參與者采取具有象征意義的策略,以及這些策略背后發生的各個層面的資本糾纏,從而促進個體健康習性轉向。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符碼;場域;資本;習性
中圖分類號:C916.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2-0147-05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健康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治理造成了重大影響。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國創造性地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疫情防控中,推出中國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大力推進健康碼在全民健康信息收集、疫情態勢判斷、人員流動監控等方面的應用,有效遏制了新冠疫情在國內的烈性傳播,確保了社區管理、復工復產、復學等工作的精確性、科學性及秩序性。
信息技術的符號化和符號資本化,已經成為個體所處健康促進場域中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符號資本與個體所擁有的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相互糾纏、彼此影響并相互轉化,對所在場域的個體習性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到個體的健康促進。本文以新冠疫情符碼監控系統實施為切入口,引入Bourdieu的社會實踐理論,揭示在疫情符碼監控的虛擬場域中各大資本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踐邏輯及其對疫情防控過程中健康促進社會化再生產的影響,探究個體獲得、使用并維持在線符碼這一表象的內在機制,以及相類似的基于信息技術的在線符號行為對個體健康促進的作用路徑,從而為個體健康習性的改變和全民健康促進提供理論解釋和實踐參考意義。
一、相關文獻回顧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事件。Sweileh指出,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不良健康反應可能會對全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并出現許多尋求庇護的人,從而導致社會不穩定[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究領域到目前為止已經在政府宏觀政策、組織中觀響應能力和微觀個體參與方面取得了較為全面的發展[2]。2003年SARS 疫情后,Brennan等(2004)對SARS傳播路徑進行研究,指出政府必須堅持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宏觀管理,并且要不斷創新治理機制,否則將可能導致難以預估的后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張儀娜等(2020)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農村管理進行研究,強調政府在主導農村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3]。同時,政府必須與社區、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協調治理,才能更好發揮各個主體的資源與優勢。沙勇忠(2010)等人對美國社區進行了研究,指出我國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應該注重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間的協調,加強社區層面的管理。此外,個體風險感知能力和防控意識也是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治理能力的關鍵。有學者指出,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必須堅持以公眾為中心,從公眾的利益和需求出發,否則公眾會感到更加驚恐和無助,從而導致嚴重的后果[4]。
(二)健康促進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渥太華憲章》指出,健康促進是 “通過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促使其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的過程”[4]。早期關于健康促進的研究主要從以醫學疾病為中心的生物醫學階段出發,探討政府制定的醫療方針以及對特定疾病人群健康干預的政策。隨著健康促進研究的不斷深入,個體所處自然及社會環境對其健康促進行為的影響在健康促進和健康研究中變得突出,研究對象從特定疾病的居民擴展到婦女、青少年以及企業職員等,研究的健康問題包括吸煙、肥胖、體育鍛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5]。學者開始關注到個體所處自然及社會環境對其健康促進行為的影響,探索健康促進行為的社會決定因素,包括社會資本促進心理健康的潛在能力、社區內部和社區之間的權力和不平等問題、健康可持續發展、健康促進等等。
Dixon等在對吸煙的健康風險進行研究時指出,堅持吸煙的行為在社會邊緣群體中更普遍,尤其是那些教育水平較低的群體[6]。Macdonald等探討農村年輕女性健康和健身的意義,指出農村年輕女性在性別化的農村話語和健康主義話語的交叉點上被邊緣化[7]。還有學者指出,在數字化時代,圍繞體育活動、健身等健康促進行為的公共健康信息充斥著大多數流行媒體,這些關于健康促進的論述和說話方式塑造了圍繞身體活動的行為和實踐[8]。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健康促進的全面、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普及為個體獲取健康知識、培養健康素養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內涵的理解加深,健康促進領域的研究也從個體健康向社會健康延伸,人們開始認識到健康促進不只是以健康為中心的個體微觀行為,更是涉及政府、社區、個人以及環境的多角色參與、多種社會因素共同影響的完全社會化的問題[9]。
上述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和健康促進的研究多采用結構和能動性二分的孤立視角。其中,個人主義視角通過信念、風險感知、價值觀等心理學的因素解釋個體面臨健康干預時的行為差異,結構主義視角則主要從國家制度、社區環境等進行整體性探討。這些視角雖然在探索健康促進研究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將結構與能動性分割開來,忽略了處于社會空間中的個體與結構性因素之間結構與被結構的動態關系。此外,現有健康促進的研究未能將各種策略和行為的符號性和工具性視為身份認同形成、關系建設和社會文化條件的一部分,這很有可能是健康促進政策失敗或效率低下的原因。
二、基于Bourdieu社會實踐理論的健康促進實踐邏輯
Pierre Bourdieu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理論家之一。Bourdieu的社會實踐理論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實踐=資本(動力資源)×習性(內在傾向))+場域(位置)。在該理論中,場域可以看成一種關系網絡,即主體所處的環境。在場域中,資源總是稀缺的,社會空間是根據不同形式的資本分布按等級構成的,個人在社會空間中的分布隨著他們相對的資本總量和資本形式的構成變化而變化。場域中的主體都在不斷積累資本,從而改變自己所處的位置,獲得更多權力。
個體不斷積累資本的過程實質上體現了社會和文化再生產的過程,不同的選擇意味著對不同資本形式的“投資”,投入某些資本以增加其他資本并最終在象征性的場域中獲得社會權力。例如,擁有較高經濟水平和文化資本的個體自愿參加健身活動,這種活動可以被理解為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投資,在健身活動中產生的社會資本反過來會進一步增加主體的經濟資本,并可能產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符號資本。值得注意的是,個體在做出選擇時總是受到其資源和社會身份的約束和影響。Bourdieu提出的習性概念則是將個人的理解和選擇(如健康生活方式)與個人行動的結構性約束或影響(可獲得的資本)結合在一起。習性是一種持續的、內化的、不斷變化的、開放的性情傾向系統,它是資本與場域之間的機制,推動著擁有一定數量資本的行動者們采取某種特定策略,積極參與場域的博弈或遠離博弈旁觀伺機,體現了人們對社會環境做出反應和積極處理的方式。
綜上,不同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的人建立和保持 “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機會不同,這體現了健康促進與Bourdieu的社會實踐理論之間的邏輯相通性。健康促進行為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特定的習性,它是由代理人所擁有的資源以及這些資源賦予個體的實際意義決定的,即擁有不同資本的人對保持健康的態度和行為是不同的。此外,分析健康促進行為時應該將場域中擁有不同權力和地位的群體聯系起來,這些行為者之間存在多維度、競爭性和充滿權力的歷史客觀關系。本文以Bourdieu的社會實踐理論為基礎,研究符號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在健康促進場域中資本總量構成及種類分布,進而對宏觀調控及中、微觀執行的實踐邏輯進行習性變遷研究,總結各行為主體為獲得健康而采取的具有象征意義的措施,并探討由于這些措施而發生的個人層面的資本糾纏及其導致的個體健康風險認知與健康行為的提升。
三、在線符號行為機理解構及其對健康促進的作用路徑探索
(一)健康碼的釋放機制
防疫期間,為了實現對不同人群的管控,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全國各地開始推廣“健康碼”數字化防疫措施,公眾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終端以打卡的方式填寫個人信息來獲取健康碼。健康碼分為紅、黃、綠3種顏色,隨著健康碼的使用不斷普及,逐漸發展出“金色皮膚”、護盾圖標等特色符碼。申請者健康碼的種類是根據大數據綜合判斷的,其評判標準源于申請者的空間位置信息(如居住和工作等地點、出行路線等)、時間信息(如外出的次數和外出的時間長短)、社會信息(如人際關系、近期接觸人群等)以及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情況信息等,這些信息是導致符碼差異并最終決定公民通行權利的主要依據。
信息系統為社區提供了各類級別的聲譽符號,并保證了符號行為規則的最終實現。由于信息系統的支持,在線健康社區跨越了地理局限,成為個體、企業和政府各方參與者進行在線符號行為的最重要場所。
(二)符碼行為的流動場域構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更好防控疫情,產生了符碼、健康碼等在線符號,實質上這類在線符號對社會空間進行了象征性的區隔。與特定且相對穩定的醫療系統場域不同,由于健康符碼的產生和使用而形成的場域會隨著個人在不同地域空間中的使用而發生流動,傳統醫療場域中的地理邊界被淡化,公民個體可以通過互聯網終端定位、打卡等措施獲取健康符碼,健康符碼所承載的象征性意義決定了個體能否自由行動。在符碼監控的虛擬場域中,政府、組織、社區和個體都是參與者,不同的參與者為了實現自己的最佳效益會通過施加不同的措施從而影響個體的資本存量與結構,進而實現個體的健康促進。符號可以發揮識別不同參與者群體的區隔功效,而符號級別越高,代表該群體或個體在流動場域中所擁有的資源權利越大,其舉措對資本糾纏發生的作用就越大。
符碼監控系統是人類的社會物質化呈現,具有象征意義,涉及四大資本的動態糾纏,是政府、組織、社區以及個體之間實踐互動的體現。在該系統構成的虛擬場域中,各個行動者為實現自己的最佳效益,維護并提高自己在場域中的權利和地位,會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競爭。政府領導多部門共同協作,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運行機制、監控通報發布機制和預警響應機制,統籌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兩個大局。社區和組織積極推動疫情防控科普宣傳、監督并協助個體使用符碼系統,是政府實現疫情評估和防控決策的關鍵力量。此外,符碼等在線符號是象征著個體的疫情風險和健康狀況,個體會為獲得訪問權利積極行動,從而確保了符碼監控系統的實施有效性,進而實現個體健康促進。
(三)在線符號行為機理解構
本文引入Bourdieu的社會實踐理論,基于關系型思維創造性地對在線符號行為下個體健康促進的實踐邏輯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流動場域中,個體擁有不同的在線符號(如健康碼是否擁有盾牌)導致其在場域內的位置和空間發生變化。為了爭奪和維護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和空間,個體會采取各種策略抗擊疫情。此外,由于個體處于流動的場域中,其資本的變化不僅受個體的策略影響,還受場域中各個級別的主要參與者影響,不同級別的主要參與者將通過不同的舉措與個體的資本發生糾纏,從而改變個體的資本存量及結構。同時,不同級別的參與者之間所持有的資本不同,從而導致了差異化的權利,因此其舉措所引致的與個體資本發生糾纏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1.符碼監控虛擬場域中的資本及轉化
場域運作的原動力“在于它的結構形式,同時還特別根源于場域中的相互面對的各種特殊力量之間的距離、鴻溝和不對稱關系”。行動者擁有的原始資本決定其場域中的初始位置,行動者在遵守場域規則的基礎上,在場域中進行資本的比較、交換、競爭以及再生產,獲得更多的利益。符碼監控虛擬場域中包括政府、社區、組織和個體,各個行動者在場域中的活動都出于物質或非物質目的。Bourdieu認為,資本的四種主要類型為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符號資本,且各種資本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中國的抗疫實踐場域中,個體的健康促進行為不僅體現了自身習性的改變,還體現了主體通過將自身擁有的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轉化為符號資本,從而建立獲得和維持自身通行合法地位的內在機制。
2.個體健康促進習性改變的運作機理
在流動場域中,個體總是不斷通過與其他參與者互動來調整和完善自身行為,從而逐漸形成其特有的健康行為習性。上述過程是動態發生的,因此,本課題除了構建在線符號的靜態作用機理,還考察主要參與者如政府部門在線符號行為、企業(社區)在線符號行為和個體在線符號行為所產生的動態過程,演化其中的要素變更過程,探討流動場域中的個體、政府部門和企業(社區)等的符號行為對個體健康促進行為的影響。
(1)經濟資本與健康促進
在符碼系統的健康場域中,個體擁有的“經濟資本”來源于政府撥款、企業和社區的捐贈以及個體的資本積累等。符碼監控系統的研發投資和維護資金、人力成本、疫苗的研發和免費接種等,為個體獲得符碼并取得通行權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此外,企業和社區是落實政府政策的重要主體,除國家統一的符碼,它們可能還會采用自制的符碼系統。該系統可能要求個體進行定位打卡、健康信息申報以及做出承諾等。這些符碼的開發及應用需要企業和社區投入經濟資本。同時,企業和社區往往會為個體提供免費口罩、消毒酒精以及衛生紙等物資,以確保員工或社區成員的健康狀況。同樣,個體的經濟資本也會影響其獲得符號資本的能力。相較于經濟資本較低的個人,擁有更多經濟資本積累的個體在獲得和維持健康碼時具有更多的優勢,他們可以通過購買更高質量的抗疫物資、及時尋求高水平醫療幫助、減少公共交通出行等方式促進個體健康,從而最大程度避免出現健康碼變黃、變紅的情況。在符碼的監控場中,經濟資本的投入一方面體現在個體必須通過符碼來獲得通行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這些經濟資本幫助個體用盡可能低的成本來保持身體健康并獲得通行的權利。
由于政府投入大量抗疫資金進行統籌分配,企業和社區積極響應相關制度,個體為獲得通行權配合使用這些制度,最終將一些列為獲得健康符碼而進行的健康促進行為內在化為個體所擁有的健康習性。
(2)文化資本與健康促進
文化資本是符碼監控場域中抗擊疫情的重要補充。Bourdieu(1989)認為,“文化資本”是通過傳統的精英階層、家庭地位、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語言能力和寫作技巧等產生的。在抗疫過程中,政府管理人員會通過許多事物來行使文化資本給他們帶來的權力(如管理媒體輿論、給群眾普及抗疫知識、實時更新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新動態等)。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部分地區的政府推出獨具特色的健康碼,包括在注射疫苗后融入盾牌圖標、當地象征物以及音效等。這些文化元素的加入,極大程度地吸引了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不僅是對接種新冠疫苗的宣傳,最終還能夠轉化為增強接種疫苗自豪感、滿足公民心理需求的符號資本。文化資本在企業和社區的抗疫過程中也同樣重要,如使用簽到和簽退的表格、制作抗疫宣傳海報和健康碼小程序的二維碼海報、舉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講座等。
文化資本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推進社會治理,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政府、企業和社區文化資本的輸入,讓公民習慣性地認識到抗擊疫情的重要性以及使用健康符碼的必要性,這實際上反映了對參與者的“符號暴力”。文化資本的客觀資源配置在符碼監控場域中轉化成符號資本,導致公民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即這些積極參與防疫知識培訓、擁有健康綠碼以及獲得了“疫苗接種者”盾牌標識的公民行為被認為是正確的。由于這些習慣和傾向的產生,預期的健康促進行為才得以產生,從而為恢復全國經濟生活秩序奠定了基礎。
(3)社會資本與健康促進
我國的符碼監控系統的實施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種非制度性的社會資本[10]。由于新冠病毒較強的傳播性,一旦有一人的健康碼變色,就往往會采取全家隔離和社區封閉的措施,因此,社區或企業在防疫期間會增強內聚的社會資本,以實現內部溝通及時有效、促進和諧健康、充分發掘內部凝聚力。個體為了保持自身的健康碼可以正常通行,不僅會加強個體的健康促進行為,還會增加對所處社群的關注和互動,以積極團結的態度共同抗擊疫情。同時,處于社會網絡中不同地位的人,其健康促進行為也會有所差異,那些更有影響力即擁有更多社會資本的人將利用他們的權力獲得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并將這些信息和資源傳遞給他的親戚、朋友或社區中的其他成員。此外,由于他們處于社會網絡的中心地位[11],會受到大量且持續的關注,致使他們往往會在維持自己健康碼方面付出更多努力,采取更多的健康促進行為。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艱難時刻,社會資本能夠為個體帶來關于疫情的信息和知識以及相關的資源,一旦公民獲得了這些信息和資源,就更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健康碼和通行權。因此,處于符碼監控虛擬場域中的個體會積極競爭這些社會資本,并采取更多的健康促進行為,以期將社會資本轉化為象征“自由通行”的符號資本[12],最終,個體的這種傾向也會使得符碼監控機制變得更加有效,由此我國的防疫成效就更高,從而實現了低成本的疫情防控輕管理。
結語
本文引入Bourdieu的社會實踐理論,消除個人主義和結構主義視角的對立,從關系思維考慮結構與參與者的能動性,探討疫情場域中個體與環境、經濟等結構性因素之間相互塑造、不斷建構的動態關系。闡述了健康符碼的保持作為一種在線符號行為,如何影響場域中的參與者采取具有象征意義的措施,以及由于這些措施而發生的資本糾纏,從而為疫情防控場域中的健康促進提供更全面、多層次的見解。
參考文獻:
[1]? ?Sweileh W M.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health-related literature on natural disasters from 1900 to 2017[J].BioMed Central,2019,17(1).
[2]? ?張凌,樊維維.我國衛生政策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分析[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5,5(4):74,98-104.
[3]? ?張儀娜,鮑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農村應急管理研究——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5):7-8,10.
[4]? ?Fischhoff B.Treating the Public with Risk Communications: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J].Science,Technology,&Human Values,1987, 12(3/4).
[5]? ?呂書紅.國內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科學研究進展綜述[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12):1119-1122.
[6]? ?Dixon J Banwell C.Theory driven research designs for explaining behavioural health risk transitions:The case of smoking[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9,68(12).
[7]? ?Lee J,Macdonald D.‘Are they just checking our obesity or what? The healthism discourse and rural young women[J].Sport,Education and Society,2010,15(2).
[8]? ?Mcgannon K R,Mauws M K.Exploring the Exercise Adherence Problem: An Integration of Ethnomethodological and Poststructuralist Perspectives[J].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2002,19(1).
[9]? ?劉華,傅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01,(10):757-759.
[10]? ?符平.論國家社會資本及其功效[J].人文雜志,2003,(6):130-134.
[11]? ?Chen,Baird,Straub.Fostering Participant Health Knowledge and Attitudes:An Econometric Study of a Chronic Disease-Focused Online Health Community[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9,36(1).
[12]? ?Jayasinghe K,Wickramasinghe D. Power over empowerment Encountering development accounting in a Sri Lankan fishing village[J].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10,22(4).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Symbo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 Based on Bourdieus Social Practice Theory
WANG Hui-feng, PENG 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The sudden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event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especially the code monitoring syste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VID-19 in China. Based on this, Bourdieus social practice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logic of economic capital, cultural capital, symbolic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habits and fields behind Chinas health promo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o conduct a study on the habits change of the practice logic of social reproduc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symbols, as an online symbol behavior, can influenc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field to adopt symbolic strategies and the capital entanglement at all levels behind these strategies, thus promoting the individual health habit turn.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ymbol; field; capital; habit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