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 范欣瑗
摘? ?要:結合產業經濟學課程特色優勢和經濟學專業建設要求,依據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提出了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并根據目前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中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不足,提出教師要正身正行、言傳身教,率先做好思政模范示范作用;學校要建立立體化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促進思政教育與課程專業知識教育融合發展,并提高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通過以上做法,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專業成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建設;產業經濟學;原則;效果;專業成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F062.9?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2-0116-0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形成協同效應。”自全面啟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建設以來,甘肅農業大學堅持立德樹人,加大課程思政建設力度,圍繞“課程思政”推進教學研究工作,進一步完善教學規范,積極構建綜合性實踐育人協同體系,推進課程思政開放交流平臺建設,取得了良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產業經濟學是一門主要研究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目前我國經濟建設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要在產業經濟學專業知識教學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引領,拓展產業經濟學的課程思政內涵,在專業課程教學知識中挖掘和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并將課程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深度融合。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并將其轉化為思政教育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有利于在教學中發揮專業學科特色及優勢,對培養具有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有拼搏精神及愛國情懷的經濟學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原則
(一)將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和有益的補充
成功的課程思政教育能將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無縫對接。從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內容兩方面看,優秀的課程思政不僅可以從宏觀層面給學生以指導,通過思政案例的分析還能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一方面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極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因此,課程思政不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補充,也是其有益補充。
(二)課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地為了思政教育而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在課程思政實施中生搬硬套的課程思政說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僅達不到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反而會降低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因此不能生搬硬套地“為了思政而思政”。在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中要深度融合課程專業知識教學點和思政內容,在案例選擇、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中,要依據專業課程教學知識點,恰如其分地選擇思政案例和材料,并且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靈活展開課程思政教育,將思政內容有效展現、傳遞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教學任務。
(三)要形式多樣靈活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在課程思政實施中要結合專業辦學特色,盡可能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如果以單一而且傳統的說教方式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不僅會使思政教育效果有限,有時會適得其反,引起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反感及抵觸。因而,根據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思維方式探索靈活多樣、喜聞樂見的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對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極其重要。
(四)不僅要開展課程思政而且要不斷強化課程思政,并長期堅持思政課程
在課程思政實施中,要把課程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及側重點等方面的關系處理好。要認識到課程思政是專業知識學習的必要而且有益的補充,成功的課程思政教育不僅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有裨益,而且通過解決“為誰育人”、“為誰服務”問題,更能夠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在專業課程課堂上開展課程思政,教師還是要以專業知識的講授為核心,不能使課程思政變為思政課程,要引導學生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不能因為強化了課程思政教育而淡化了專業知識講授。
二、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效果
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和實踐中,通過在課堂教學、在線教學和實踐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注重多樣的專業知識案例教學方法,在專業理論知識講授中貫穿價值引領,注重建立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形成了統一、協調、完整的“三全育人”的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通過創新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學術興趣,實現了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通過過程考核與終極考核相結合,最大程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提升了學生學習效果。
(一)學生學習態度明顯改善,課堂參與度不斷提高
在專業知識學習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后,將傳授專業知識與注重學生實踐體驗相結合,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德育課變得生動有趣。運用鮮活的案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并在教學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由被動到主動。學生上課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堂討論和作業完成主動性有所提升,課堂互動參與性意識有所加強,課下作業復制粘貼現象明顯減少,課程中的團隊作業極大地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
(二)全面提升學生的認知,學生對課程評價較好
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不能弱化專業課程教育的地位,也不能降低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求,而應使專業知識學習和思政建設相互促進和補充,實現學生專業素養和思想素質同步提升。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和加強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訴求和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獲取知識、思政素材的渠道,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學效果調查,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引入的案例、分組討論、課外調研及講解內容接受度較高,學生一致反映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充實了人生經驗,使自身社會經驗有了提高,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強。
(三)提高學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意愿,學習效果有較大提升
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后,學生對學業和未來規劃更為明確,人生方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具體表現在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SRTP科研訓練計劃或積極參與到老師的科研課題中,參加各類競賽的積極性有所提高,部分同學積極利用自己的特長在業余時間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尤其在疫情期間同學們能積極應聘志愿者,助力抗擊疫情,為師生服務,為學院和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班級學習氛圍明顯改善,逐步形成學習積極、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風氣。
(四)教師教學能力不斷融合與提升
為提高專業課程知識與思政教育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國內外經濟學理論和經濟發展實際,注重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動態、國家政策,尤其是各國產業政策的動態變化,主動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知識儲備,不斷對課程教學內容完善和補充;另一方面,為使課程思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與時俱進,首先要率先對思政教育的內容有比較深刻全面的認識,然后根據思政教育內容收集課程思政案例和素材,并將案例和素材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融入課堂教學內容,結合思政教育內容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修訂,把思政內容以案例、視頻、課程調研等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討論、課程小論文等形式將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融入專業知識內容學習中。這些,都有利于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思政”能力不斷地融合與提升。
三、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效果及專業成才提升策略
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還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方法,使課程思政建設有高度、有深度、有熱度,使課程思政教育對促進學生專業成才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具體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師正身正行、言傳身教,率先做好思政模范示范作用
教師是高校思政課程的實踐者,也是學生的引路人。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自己信、自己做才能給學生做好表率,也才更有利于學生接受課程思政的內容。尤其在當前復雜的國際背景下,這一點尤為重要。在學習方面,教師應該身體力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自己的思想和學術水平能與時俱進;在生活方面,要修身養性,杜絕奢靡之風。在工作方面,要積極開展科研和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愛崗敬業。在教學方面,要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做到師生共同進步,真正實現思政課程“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目的。
(二)建立立體化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以提升課程思政效果
在教學中課程應從教材選擇、教學模式的改進入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接、過程評價與終極考核相結合,建立“重學生學習態度、重學生教學參與、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在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中,要在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學習需求,依據課程教學內容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專業知識教學中,做到專業知識教學內容既要主次分明還要體現反映專業學術前沿,根據時代特點不斷補充和更新案例,轉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案。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改變以往“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構建和完善包括價值引領貫穿課程始終、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互補、知識傳授與案例教學融合的教學方式,用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課后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修改完善下一步教學安排,提升教學效果。
(三)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首先,結合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實踐,以知識傳播、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為導向,對經管類專業課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教育的綜合實踐教學目標、思路、組織方式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設計、案例介紹和課后反思等教學環節進行探討,并對示范課程建設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和歸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以中國產業經濟突飛猛進的實踐激勵學生,將“我知、我信、我行”有機統一,實現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其次,在專業知識教學中,通過對學生介紹我國經濟發展中取得的成就,在潛移默化中注重融入正能量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培養和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溫暖中國、奮進中國、創新中國、友善中國和綠色中國的形象,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注重學生道德素養、是非觀和榮辱觀的引領塑造,使學生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崇尚榮譽,拼搏進取,鍛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對學生“專業成才”與“精神成人”的有機結合。同時,要注重形成并發揮“課程”與“思政”協同效應,以立德樹人的總體課程思政理念為指導,實現高校“三全育人”目標,通過課程學習培育新時代政治立場堅定、能夠迎接21世紀的挑戰、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能夠肩負起理論經濟學發展重任的經濟學人才。
(四)提高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紙上得來終覺淺”,產業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是保證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基礎、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為突破口,扎實開展實踐育人活動;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實行“第二課堂”制度;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發揮學科競賽在促進學生專業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不斷提高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 ?曾光.產業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3):188-192.
[2]?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