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成二 王牧寅
當下的安徽,有一種現象,不知你有沒有關注到,就是徽商“回安徽、建家鄉”,正在掀起一股熱潮,成為一種趨勢;“回安徽創新創業”成為徽商們的共識。
他們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慨?
我們從一份名單說起。
2023年12月11日,一份“2023年度25位影響力企業領袖”名單在朋友圈刷屏。
這份名單是觀察中國商業的一個窗口,也是中國商界優秀代表的實力體現。在這份名單中,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華潤集團董事長王祥明、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榜上有名。
梳理發現,今年來自山東、福建和安徽三個省份的企業家人數最多,都是4位。更讓外界點贊的是,這4位徽商“大佬”全部進入了前十位,王傳福排在第1,王祥明排在第2,楊元慶排在第8,方洪波排在第9。
拉長時間來看,徽商的表現也十分亮眼。梳理發現,自名單首次發布以來的21年間,有16位徽商上榜,2022年、2023年更是有10位入圍。
實際上,在各類商業榜單上,徽商企業家一直都是“霸榜”的常客:2023《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中,徽商企業16家;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徽商企業12家;中國制造業綜合實力200強中,徽商企業9家;2023福布斯中國最佳CEO榜單50強中,4名徽商上榜;《胡潤百富榜》上,廣東身家超千億元的十大富豪中,有4位是徽商;截至2022年底,各類徽商上市企業超過25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徽商企業31家,成為資本市場中的一股新力量……
徽商的進擊態勢,引發外界強烈關注,以至于有媒體用“兇猛”兩字來形容,刷爆朋友群。
“霸榜”的背后,是徽商的硬實力。放眼全國,今天的徽商在新經濟“風口”上崛起,走在產業發展前沿,積極投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賽道,創造出許多新經濟典型,在經濟發展格局中獨樹一幟。

王傳福將比亞迪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李斌創辦的蔚來汽車,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代表性企業;方運舟打造的哪吒汽車,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尹同躍從零起步,帶領奇瑞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發展成為國內汽車業的佼佼者,連續20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李縝創辦的國軒高科,推動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走在全球最前列;余承東將華為問界汽車放在合肥量產交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今的徽商,已占據中國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的“半壁江山”,有人評論說,安徽盛產造車大佬。
除了廣泛存在于被稱為“工業中的工業”的汽車產業外,多個新興產業賽道上,也涌現出徽商的身影。
曹仁賢創辦的陽光電源,是全球光伏逆變器頭部品牌;董經貴創辦的雅迪控股,成為“中國電單車之王”;劉慶峰創辦的科大訊飛,建設“世界聲谷”,成為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劉會平創辦的巴比饅頭,創造了早餐標準化生產、連鎖式經營的新模式,成為中國“包子第一股”;章燎原創辦的三只松鼠,以“互聯網+”的方式,創造出現象級商品零售……
他們都是各自賽道的領軍者。當然,這樣杰出的徽商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他們用奮斗開創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新創奇,成為中國商界的一支勁旅。
在他們的身上,有許多鮮明特質:堅持產業報國,創新能力強,很多都是新經濟的引領者;學習能力強,對標競爭對手,在產業賽道上提速超車;開放視野強,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這里,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他們的家國情懷深,始終心系家鄉,關心支持家鄉發展,刮起了一股徽商回歸的旋風。
王傳福帶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大項目回來了!
方洪波帶著美的新能源項目回來了!
李西廷帶著醫療科技產業項目回來了!
……
數據顯示,2022年,安徽省億元以上在建徽商回歸項目650個,總投資1821億元;2023年前十個月,安徽億元以上在建徽商回歸項目469個,徽商投資額達1299.7億元,比2022年同期增長13.6%。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帶著真金白銀回到了家鄉,還主動當起了安徽發展的“合伙人”,加速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
這在李斌身上體現的格外明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斌一直是合肥的高級招商專員,比亞迪之所以能落戶合肥,就有著李斌的一份功勞。
不僅是比亞迪落戶合肥,到2023年10月,僅在蔚來汽車周邊,已有四五十家汽車產業關聯公司投資落戶合肥。于是,有句話廣泛流傳開來:“李斌從合肥市政府拿的工資,比他在蔚來領的工資要高。”
簡單的一句話,將一個徽商的家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比亞迪落戶合肥長豐后,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汽車產業鏈企業匯集合肥,僅2022年就有約350億元的產業鏈項目簽約落地。“幾乎每周都有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希望前來投資,八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長豐縣下塘鎮領導說。
也是在比亞迪落戶合肥的同一年,王傳福又在家鄉蕪湖無為市,投資了200億元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配件項目,并且還當起了蕪湖市招商的“推介人”。
有了蔚來和比亞迪這兩家頭部車企的落地,以及李斌和王傳福的“招商”,一大批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向安徽集聚,加之安徽本土的江淮、奇瑞等整車企業,國軒高科、巨一科技、中鼎控股、晶合集成等汽車零部件企業,共同建立了汽車全產業鏈體系。
如今,全國每4輛出口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全國每生產10輛新能源車,約有1輛“安徽造”,成功樹起了極具辨識度的產業地標,形成了集聚發展的“安徽現象”。
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在安徽十大新興產業中,都能看見徽商回歸的身影。
數據顯示,在徽商回歸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際到位資金占比近8成,其中就有:
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新徽商”華晟新能源徐曉華;人工智能產業,中科寒武紀陳天石;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聯想集團楊元慶;食品產業,巴比饅頭劉會平……
他們與安徽本土徽商共同投身十大新興產業,挺起安徽新興工業大省的脊梁。
這股徽商回歸熱潮涌動的背后,固然有濃濃鄉情的感召,但在市場經濟背景和競爭激烈的招商環境下,僅靠鄉情引得“雁”歸來,已經越來越難。
他們為什么都愿意回到安徽?
一個關鍵因子,便是安徽日益優越的營商環境。
大家都知道,企業家是用腳投票,哪里的營商環境好,資金就往哪里流、項目就往哪里建、企業家就往哪里去。
安徽的營商環境究竟如何?
徽商的感受最為直接、理解最為深刻。“我是新徽商,來安徽創業三年零兩個月,非常開心。我認為來安徽來對了,安徽是創業最佳的選擇、最好的地方,沒有之一。”徐曉華說。
“安徽投資環境變化非常大,在投資建廠的過程中,有問題了,基本上立馬就能得到解決。”李西廷說。
“每次回來,都能感受到家鄉寬闊的胸懷,真誠的話語。”北京亞信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沈丹婷說。
越來越多徽商肯定安徽營商環境,點贊安徽的營商打法,特別是省領導頂格推進、頂格協調、頂格服務項目的頂格戰法,在徽商圈內口口相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為彰顯對徽商在內的所有投資人的誠意,安徽還專門打造了“投資安徽”小程序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可以找市長,還可以找廳長,更可以找省長。
在徽商心里,“如果家鄉的‘一把手都見不到,心里肯定沒底”,因此,安徽從一開始就堅持“頂格戰法”,讓徽商心里踏實、創業有勁兒。
“在安徽見領導都不難,這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之一。安徽發展得好,我們在外面更自豪,更有力量。”上海市安徽商會會長洪清華說。
但營商環境雖然很關鍵,還不是決定性因素,畢竟任何一個徽商投資,都要講經濟回報,他們更看重的是投資項目的發展潛力和經濟效益,簡單來說就是“能不能賺到錢”。
“回鄉投什么?”“投什么能賺到錢?”“哪些產業有投資前景?”……坦白說,很多徽商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顧慮。
面對顧慮,安徽不僅當好項目投資“解讀者”,建立由省級領導牽頭負責的專班推進機制,逐一編制產業鏈圖譜和雙招雙引路線圖,將政策和服務滴灌到徽商心里最渴望之處;還著力當好“設計師”,精心做好產業布局,助力企業高效融入當地產業鏈,讓徽商回來有錢賺、發展有未來。
“當地政府官員能夠深入地討論行業話題,他們不是局外人,而是幫助企業發展的設計者。”“溝通起來很愉快,能在一個頻道上對話。”多位徽商回鄉考察后表示。
當然,感召徽商回歸的優勢還有很多,安徽創新活躍強勁、制造特色鮮明、內陸腹地廣闊、生態資源良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及專業化招商隊伍、“以投帶引”招商模式等等,徽商所在的行業不同,看中的優勢自然也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所有徽商都非常關注的,就是安徽當前的發展態勢: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正在圍繞打造“三地一區”,加快建設“七個強省”。
大力推動皖北全面振興,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大手筆建設“科大硅谷”,高質量推進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一系列大動作釋放出廣闊的投資空間、市場空間、消費空間和眾多創新創業機會。
投資圈有句話,投資趨勢,永遠不會錯。當徽商企業家們拿到了安徽的“邀請函”,都會毫不猶豫回到安徽投資興業。
“徽商好,安徽才會好;安徽好,徽商會更好。”這是安徽對天下徽商的堅定承諾和誠摯呼喚。
2023年12月20日,一場為徽商“代言”的高端活動—2023徽商助力安徽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徽商總會成立大會成功舉辦,天下徽商云集,成為安徽有力感召全球徽商的生動縮影;同一天,一場以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為主題的徽商文化思享會,為“新時代徽商精神”和徽商回歸作出了新的詮釋,讓“回安徽,對了!”這句話格外更有熱度、更有力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