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爔彤
古詩文教學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古詩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古詩文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人生哲理和道德觀念,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理解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本文針對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育人價值的實踐路徑進行探討。
學習古詩文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古詩文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是通過探究、創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古詩文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并且探索古詩文教學的實踐路徑,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一、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興趣不高
古詩文產生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其語言表達、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與現代社會存在較大差異,這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從而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古詩文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情境作支撐,如果缺乏有效的情境創設,學生則難以真正理解和體會古詩文的內涵。不同學生的興趣點和文化基礎不同,如果教師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考慮,則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在現代社會,各種娛樂方式如網絡、游戲等容易分散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的注意力,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
(二)缺乏實踐環節
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和實踐的機會。教學活動多限于課堂講解和作業練習,缺乏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并且缺乏必要的實踐資源。
(三)教學評價不合理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努力,這種評價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應試學習的心態,而非真正理解和欣賞古詩文。過程性評價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能力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過程性評價往往不夠系統和全面,難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點都有所不同,而統一的評價標準往往未充分考慮到這些個體差異,從而難以對每名學生進行公正和合理的評價。古詩文教學不僅旨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然而現有的評價體系往往難以全面考查這些綜合能力。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是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互相學習的重要方式,但這些評價方式在古詩文教學中往往沒有得到充分運用。
二、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育人價值的重要性
古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學習古詩文,學生可以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培養創新意識,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古詩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觀念,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公民。
古詩文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理解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古詩文的學習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創作能力。通過學習古詩文,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三、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育人價值的特點
(一)情感育人
古詩文往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這些作品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引起情感共鳴。通過學習和欣賞古詩文,學生可以在情感上與詩人進行“對話”,培養同情心和同理心。古詩文是情感表達的典范,展示了如何通過文字來表達復雜的情感和情緒,通過學習古詩文,學生可以學會如何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古詩文中的情感內容豐富多樣,從憂郁到歡快,從孤獨到豪邁,涵蓋了人類情感的各個方面,學生接觸這些不同的情感體驗,能夠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增強情感韌性。古詩文的美在于其情感的藝術表達,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和欣賞美。古詩文中的情感故事和情感智慧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人生和人性,從而在情感上獲得成長和啟迪。古詩文教學通過詩歌的韻律、意象和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使學生在優雅的語言和深邃的哲理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養高尚的情操。
(二)自主育人
古詩文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詩歌的內涵、掌握詩歌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古詩文往往含有豐富的哲理和深層次的意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去挖掘這些內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師還可以設計探究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收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嘗試創作詩歌或對古詩文進行再創造。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計劃的制定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規劃能力。
(三)語言育人
古詩文教學通過讓學生接觸和欣賞古典文學的語言美,提高他們對語言的敏感度和鑒賞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藝術。古詩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學習和積累優美的詩句和詞匯,豐富語言庫,提升他們在寫作和口語表達中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模仿古詩文中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技巧,學生可以學習如何運用修辭手法和文學技巧來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進行創新性表達。古詩文教學通過詩歌的韻律、意象和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創造美。
四、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育人價值的實踐路徑
(一)創設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歷史資料介紹等方式,將古詩文創作的歷史背景再現于課堂,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文的內涵;積極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遺址等地,讓學生在實地體驗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古詩文文化的認同感;將古詩文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如討論古詩文中的自然景物、人際關系等主題,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體會詩文的情感和哲理;結合音樂、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創設一個綜合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體驗中感受古詩文的美;利用網絡資源和虛擬現實技術,創設一個模擬的古代情境,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角色扮演、互動體驗等,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以《詩經》教學為例?!对娊洝返臅r代背景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歷史環境,為了讓學生了解《詩經》的創作時期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古代的節日慶典、禮儀習俗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詩經》所描述的文化場景,如婚禮習俗等?!对娊洝分杏泻芏嗝鑼懽匀痪坝^的詩篇,教師可以通過戶外教學、郊游等方式,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感受詩中對山川、植物、動物的描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詩經》中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教師還可以講述感人的故事、播放情感豐富的音頻或視頻,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深化對《詩經》的理解。
(二)深度解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細致閱讀,分析每個字詞的選擇、句式的運用、意象的構建等,從而深入理解詩文的內涵和藝術特色,積極組織學生討論古詩文的主旨和主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詩文所反映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或情感體驗。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古詩文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異同,理解文學發展的脈絡和多樣性。教師也要激勵學生對古詩文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學術研究,如對古詩文中的某個專題進行深入探究,撰寫研究報告或小論文等。
以《歸園田居》教學為例。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逐句解讀詩句,分析每個詞語的意義、句子的結構、韻律的特點等,從而深入理解詩文的表層意義和深層含義。《歸園田居》充滿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等,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分析這些意象,把握詩人的情感和思想;組織學生討論《歸園田居》的主題思想,如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官場的批判、對自然的贊美等,探討這些主題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介紹陶淵明的生平和思想,特別是他對儒道思想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教授學生如何欣賞詩歌中的文學美,包括對詩歌的節奏、韻律、修辭等分析,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能力;將《歸園田居》與其他田園詩或山水詩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不同詩人對田園生活的不同表現和不同情感。
(三)文化拓展
教師可以通過比較閱讀,梳理古詩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讓學生了解文學傳統的發展脈絡和文學作品的相互關聯,引導學生在古詩文中尋找和探討哲學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哲學思想在詩文中的體現;將古詩文與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比較,探討中外文化的異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全球視野;鼓勵學生通過繪畫、攝影、視頻制作等形式,表達對古詩文文化內涵的理解,通過創意實踐加深對詩歌文化的認識。
以《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為例?!秹粲翁炖岩髁魟e》融入了古代神話傳說,如天姥山的傳說、仙人的故事等,教師講解這些神話傳說,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化中的神話色彩對自然界的神秘想象;將《夢游天姥吟留別》與其他描寫夢境、游仙或山水詩進行比較,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登高》等,分析不同詩人的創作手法和情感表達;結合中國古代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如山水畫、古琴曲等,讓學生在多種藝術形式中感受《夢游天姥吟留別》所表達的文化意境;推薦學生閱讀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相關的歷史文獻,如《史記》《漢書》中關于神話傳說的記載,以及唐代的其他文學作品,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引導學生思考《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文化元素在現代社會的體現和變遷,如對自然景觀的態度、對夢境的解讀等,培養學生的文化批判意識。
(四)關注評價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思考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困難和改進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注重發掘并評價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發展空間,鼓勵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探究,不僅評價學生的最終成果,也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設計個性化的評價方案,使評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以《蜀道難》教學為例。教師通過提問、討論或小測驗等,評估學生對《蜀道難》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對詩句意義、修辭手法、意象運用等的把握;設計一些實際應用的任務,如讓學生用《蜀道難》中的詩句或意境創作現代廣告語,評價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討論參與度、作品展示等,評價學生對《蜀道難》所表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收獲和改進空間;組織學生進行同伴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促進學生的互學和互助。
五、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育人價值的實踐路徑探討,旨在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果,實現育人目標。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深入挖掘古詩文的文化內涵,加強實踐教學,改進教學方案和教學評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