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瑜



【摘? 要】現階段,ESG已逐漸成為企業的“第二份財報”。論文從“雙碳”背景出發,以2015-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探討企業ESG實踐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聯關系,及融資約束是否為其中介路徑。研究結果表明,ESG實踐可顯著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且融資約束在此影響機制中存在中介效應。同時,通過對全樣本進行污染異質性分類檢驗,論文發現ESG實踐對研發投入的作用在兩組樣本之間存在差異,且在重污染企業中促進作用更加顯著。
【關鍵詞】重污染企業;ESG實踐;研發投入;融資約束
【中圖分類號】F272.5;F273.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2-0044-04
1 引言
人類開啟工業化進程以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也遭到破壞,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成為人類努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2020年,我國提出了“雙碳”目標;2021年,發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強調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種種舉措無不體現了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決心。
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責任主體,企業是落實綠色低碳發展的主力軍,理應成為首要治理對象。ESG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的新發展理念和評價標準,其從3個維度為企業協調發展和綠色治理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結構框架,已被業界公認為企業的“第二份財報”。該理念高度契合“雙碳”目標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成為企業兼顧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有效抓手[1]。ESG通過詳細披露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拓展投資者的決策依據,引導信貸資金配置過程中的資金流向,優先將稀缺有限的資源向ESG實踐表現良好的企業分配,降低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壓力[2]。
創新是企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新工藝的改進或新產品的創造,幫助企業搭建技術壁壘,獲得長期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實力[3]。但是,創新活動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具有研發周期長、失敗風險高等特點,會抑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養自身研發團隊、自主開展一系列研發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只有掌握充足的資源,企業才有開展創新活動的底氣。那么,隨著ESG理念在企業運營管理和投資決策過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良好的ESG實踐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更多的優質資源,加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嗎?
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從“雙碳”背景出發,以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將ESG實踐的3個維度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來探究其對企業研發投入的作用及融資約束是否為其中介路徑,拓展了該方面的理論成果。
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2.1 ESG實踐與企業研發投入
企業的研發活動是一項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只有擁有充足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才能支持企業長期有序的研發活動,否則很可能功虧一簣,抑制企業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生產運營效率的提高。ESG著眼于綠色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本真要義高度契合,其中,環境責任的履行會激勵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探索綠色前沿技術,助力企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幫助企業形成良好聲望,積累道德資本,促進與利益相關者的合作,獲得外部認同和資源供給;治理責任的履行能夠幫助利益相關者監督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抑制委托代理沖突,糾偏管理者過于規避風險的短視行為[4]。因此,ESG成果的披露有利于激發企業將資源投入研發創新活動的意愿,從而形成綠色生產優勢,獲取長期效益[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
H1:ESG實踐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2 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
基于融資約束理論,當內部盈余積累不足以滿足企業需要時,要向外部進行資金籌集,從而會面臨申請周期長、審批環節多、資金配置失衡等融資約束問題。企業積極開展ESG實踐有助于緩解其面臨的融資約束[6]。第一,企業披露ESG實踐信息,有利于打破現有的信息壁壘,拓展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渠道。投資者可以通過“第二份財報”來了解企業在履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等方面的非財務信息。為提高投資效率,投資者更愿意將進行ESG披露且具有良好ESG表現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降低其融資成本和難度,滿足其創新投入的資金需要。第二,良好的ESG實踐,說明企業在自身發展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之間追求平衡,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和認同感,并向外部傳達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號,從而吸引更多客戶的青睞,獲得政府、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贏得更多資源支持,進而增強其研發創新的意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二個假設:
H2:ESG實踐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來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作為考察樣本,以驗證企業ESG實踐和研發投入之間的假設關系,其中,ESG數據源自Wind數據庫,其他數據均從CSMAR數據庫獲取,并剔除ST、*ST、金融保險公司和存在缺失值的公司樣本,最終得到觀測值23 511個,包含3 938只股票。
3.2 變量定義
①研發投入。本文借鑒楊敏等[7]的做法,從研發資金和研發人員投入兩個維度來度量,且使用相對數指標,研發資金投入(RDS)用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來衡量,研發人員投入(RDP)用研發人員數量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來衡量。
②企業ESG實踐。本文借鑒上官澤明等[8]的研究,對華證ESG評價結果C~AAA級按照九分制從優到劣賦值1~9,分數越高,表明企業的ESG表現越好,反之則越差。
③融資約束。目前被廣泛借鑒的測度方法有SA指數、WW指數和KZ指數,本文借鑒李志斌等[9]的做法,選擇Hadlock和Pierce構建的SA指數模型來測量[10]。該模型計算的SA指數較為穩健,契合我國資本市場情境。
④控制變量。參考已有的相關文獻,本文確定了企業規模(Size)等作為控制變量,詳細定義見表1。此外,控制行業(Indcd)和年份(Year)固定效應。
3.3 模型構建
為檢驗假設H1,本文構建模型(1)和模型(2):
RDSit=α0+α1ESGit+αiControlsit+∑Indcd+∑Year+ε? ?(1)
RDPit=α0+α1ESGit+αiControlsit+∑Indcd+∑Year+ε? (2)
為檢驗假設H2,本文參考林炳洪等[11]的研究設計,聯合模型(1)和模型(2),構建模型(3)、模型(4)和模型(5):
SAit=α0+α1ESGit+αiControlsit+∑Indcd+∑Year+ε? ? (3)
RDSit=α0+α1ESGit+α2SAit+αiControlsit+∑Indcd+∑Year+ε(4)
RDPit=α0+α1ESGit+α2SAit+αiControlsit+∑Indcd+∑Year+ε(5)
式中,RDSit、RDPit表示i企業第t年的研發資金投入和研發人員投入;ESGit表示i企業第t年的ESG表現;SAit表示i企業第t年的融資約束程度;α為回歸系數;Controls為控制變量;ε為隨機干擾項。
4 實證結果與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對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見表2)。其中,RDS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424.93,標準差為8.414;RDP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94.49,標準差為13.899,說明樣本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差異較大。ESG的均值為3.849,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8,總體處于中下水平,且在樣本數據中,沒有企業的ESG實踐達到AAA級別,說明我國上市公司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4.2 基準回歸結果
在表3中,模型(1)和模型(2)檢驗的是企業ESG實踐與研發投入的關系。其中,模型(1)中ESG系數為0.152,模型(2)中ESG系數為0.121,且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ESG與RDS、RDP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ESG實踐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加大對研發資金和研發人員的投入力度,假設H1得到驗證。
在假設H1通過驗證的基礎上,結合模型(3)、模型(4)和模型(5)檢驗融資約束是否為其中介路徑。其中,模型(3)中ESG系數為-0.01,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ESG實踐可以緩解企業融資約束。模型(4)中ESG系數、SA系數分別為0.124、-2.642;模型(5)中ESG系數、SA系數分別為0.096、-2.472,均表現顯著。由此可以認為,企業承擔ESG責任緩解了其面臨的融資約束,降低了信貸資金籌集的難度,使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和精力開展研發活動。因此,假設H2得到驗證。
4.3 穩健性檢驗
為避免某些因素對回歸結果產生干擾,本文進行方差膨脹因子檢驗和內生性檢驗,以確保前文實證結論的可靠性。
①方差膨脹因子(VIF)檢驗。若模型中選取的變量存在多重共線性,則會影響實證結果的可靠性。根據表4的VIF檢驗結果,VIF均值為1.11,排除了模型變量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②內生性檢驗。考慮到ESG實踐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問題,本文將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替換為其滯后一期項,對模型(1)、模型(2)再次進行回歸。從表5的檢驗結果可知,ESG實踐對研發投入的正向促進作用依舊顯著,與前文結論一致。
4.4 污染異質性分析
履行環境責任是企業積極踐行ESG綠色發展理念的主要表現方式之一,特別是“雙碳”目標提出和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重污染企業的工業活動受到越來越多來自政府、社區、投資者的關注[12]。為避免嚴格的環境監管,迎合各方對環境的需求,重污染企業積極尋求綠色發展之路,以順利度過環境輿論危機。由此本文預測,企業ESG信息披露對重污染企業的研發投入影響比非重污染企業更為顯著。基于此,本文借鑒潘愛玲等[13]的研究經驗,按照《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和《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的相關規定,將樣本觀測值分類為重污染企業(Pollute=1)和非重污染企業(Pollute=0),進一步對基準假設進行分析,檢驗結果見表6。可以看出,在重污染企業中,ESG實踐對研發資金和研發人員投入的作用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在非重污染企業中,ESG實踐對研發資金投入依舊表現為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而對研發人員投入的影響則不明顯,說明ESG實踐對企業研發投入的作用在兩組樣本間存在差異。
5 結論
作為企業的“第二份財報”,ESG實踐披露了企業在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履行、內部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成果,高度契合當下高質量發展這一理念。本文基于該背景,選取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ESG實踐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且融資約束在這一影響機制中發揮中介作用。同時,本文對全樣本進行污染異質性分類檢驗,發現ESG實踐對研發投入的影響在不同污染程度的樣本企業之間存在差異,在重污染企業中促進作用更為顯著。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企業應積極參與ESG實踐,尋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平衡點,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獲得各利益方的支持和認可,為研發創新活動爭取更多的資源支撐。第二,政府可制定ESG強制披露的相關政策,提升市場對ESG信息披露的可信度,防止“形大于實”。同時,相關部門要強化政策宣傳,制定支持政策施行的激勵措施,有效引導企業,特別是重污染企業,積極踐行ESG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王翌秋,謝萌,郭沖.企業ESG表現影響銀行信貸決策嗎——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經濟學研究,2023,38(5):97-114.
【2】王世文,張尹,祝演.金融科技、融資約束與全要素生產率——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2(8):55-64+74.
【3】姚樹潔,蔣藝翅.可持續發展之路:ESG實踐與企業創新[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99-111.
【4】苑澤明,劉甲,張淑溢.高質量發展下企業ESG表現的價值效應及機制研究[J].會計之友,2023(18):81-89.
【5】趙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財貿經濟,2021,42(7):114-129.
【6】陳玲芳,于海楠.ESG表現、融資約束與企業績效[J].會計之友,2022(22):24-30.
【7】楊敏,陳澤明.企業研發投入、知識生態與價值創造[J].統計與決策,2023,39(15):172-177.
【8】上官澤明,張媛媛.企業ESG表現與金融資產配置:刺激還是抑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3,25(6):44-58.
【9】李志斌,邵雨萌,李宗澤,等.ESG信息披露、媒體監督與企業融資約束[J].科學決策,2022(7):1-26.
【10】Charles J. Hadlock,Joshua R. Pierce.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5):1909-1940.
【11】林炳洪,李秉祥.ESG責任履行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基于資源獲取與資源配置的視角[J/OL].軟科學,1-12[2024-01-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68.g3.20230304.2231.004.html.
【12】楊睿博,鄧城濤,侯曉舟.ESG表現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J].技術經濟,2023,42(8):124-134.
【13】潘愛玲,劉昕,邱金龍,等.媒體壓力下的綠色并購能否促使重污染企業實現實質性轉型[J].中國工業經濟,2019(2):17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