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冬妹
【摘? 要】當今世界正步入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與企業業務融合衍生了數字驅動的產業經濟,不僅為企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是加快了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中堅力量,其數字化轉型對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普遍面臨轉型驅動力不足、數字化認知有限、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因此,論文基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概況,從戰略、意識、政策、人才4個角度出發,提出適合中小企業的轉型路徑,以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6.3;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2-0127-03
1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成熟,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及5G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有效運用,眾多企業紛紛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自身的管理運營工作,這預示著企業管理從傳統向數字化新業態轉型。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9.2萬億元[1]。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數字經濟作為重點,總結過去5年我國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政府職能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及擴大消費方面的數字化成效,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國家對數字經濟的重視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使我國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目前,互聯網、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眾多知名企業已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而且實現了降本增效,增強了企業的綜合實力。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為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由之路。
2 中小企業的發展概況
中小企業可分為中型、小型、微型3種,具體根據不同行業性質、企業規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進行劃分。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相關數據,截至2021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 800萬戶,比2012年末增長2.7倍。其中,中型企業占比44%,小微型企業占比56%[2]。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減稅降費、資金補貼、融資、技術援助等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業不僅在企業數量、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成果方面不斷攀升,而且在就業、民生方面的社會貢獻率不斷提高。但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弊端,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2.1 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
中小企業規模小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資產規模;二是人員規模。資產規模小體現在經營資本少、現金流少、市場份額低;人員規模小體現在員工數量少、人員結構性短缺。基于資產和人員規模特性,中小企業的主營業務偏向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小、體量小、資金投入少的傳統領域。企業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專業化發展。中小企業雖能憑借低端產業的“薄利多銷”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低端產品可替代性高,被市場淘汰的風險高,而外部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也會影響產品價格波動,極易導致中小企業產品滯銷,出現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2.2 管理水平不高,人才資源短缺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一些中小企業抓住時機、勇于變革,在產品創新、經營利潤上不斷爭創佳績,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頗多。但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仍沿用家族式管理,導致公司內部裙帶關系嚴重、管理人員水平低、管理規章制度及晉升流程不規范等問題出現。這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通病,因為企業為了生存,更多關注企業經營利潤,而沒有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企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上。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不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導致人才流失率高、內部人才資源匱乏、人員結構失衡。由此可見,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和人才建設體系將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
2.3 市場競爭力弱
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首先,面對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中小企業往往依靠過去的經驗或自身的判斷來經營公司,了解市場信息和捕捉市場需求的能力較差,因此,不能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無法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極易被市場淘汰。其次,很多中小企業對競爭的概念、手段和秩序沒有深刻的認識,這也導致產品價格戰不斷、假冒產品層出不窮。不良的市場競爭秩序將對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而資金短缺、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企業首當其沖,極易快速失去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
3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為基礎、信息技術為驅動、需求為目標,根據需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對現有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預測和運用,實現業務分解協作、業務板塊互通、信息共享、高效協同。數字化轉型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動中小企業向科學化、流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資金、人才及技術的制約,在數字化轉型中普遍存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
3.1 生存為王,轉型驅動力不足
企業數字化轉型涉及多方面的變革,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人力成本的持續投入必不可少。雖然數字化轉型可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優化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內部管理等,但轉型投入是企業的一大顧慮。中小企業的資金規模及人員配置遠低于大型企業,抗風險能力不足,生存和利潤增長才是主要目標?!吨行∑髽I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0)》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有14%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占年銷售額的比例為5%,約70%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不足年銷售額的3%[3]。顯然,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投入少,仍以市場生存為目的,轉型驅動力不足。
3.2 數字化認知有限,轉型意愿低
中小企業的家族式管理使企業管理層、基層員工的工作思維比較固化,對創新性的事物接受度較低,在工作上極易安于現狀。管理層從戰略角度認為IT系統足以滿足公司發展需求,未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擔憂數字化工具的數據安全性、實用性問題,顧慮數字化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同時,基層員工按部就班,對數字化的認知大多停留在辦公軟件、OA系統等便捷工具層面。而數字化轉型上到頂層設計,下至基層員工意識轉變,是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對數字化認知有限、缺乏數字化轉型意識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態度。
3.3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數字化轉型基礎薄弱
數字化轉型可劃分為“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3個階段,信息化被視為初級階段。信息化初級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企業基礎性、事務性、重復性工作的替代,卻無法將辦公自動化軟件與其他業務模塊的數據庫互通、互聯。數字化轉型是對企業整體信息化系統、智能管理平臺的建立和優化,實現業務數據互通、部門工作高效協同,在信息化基礎之上將企業業務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達到智能化轉型。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公開資料,7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4]。可見,大部分中小企業在數字化實踐和運用方面經驗不足,信息化、數字化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導致企業整體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難以開展集成化信息管理,阻礙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3.4 專業人才匱乏
專業人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基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思維固化、資金不足、市場競爭力弱的特性,中小企業在人才招募中提供的薪酬福利、辦公環境和發展空間遠遠不如大型企業具有吸引力,導致中小企業人才引進困難。此外,中小企業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缺乏科學的員工培養規劃,對人才隊伍建設投入不夠,留住人才、儲備人才成為中小企業轉型的一大難點。由于外部招聘困難、內部培養意識不強,專業人才與企業轉型發展需求長期處于不平衡狀態,使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處于被動狀態。
4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資金、技術以及人才資源的制約,在數字化轉型中更加需要審視自身、因地制宜。首先,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明確階段性戰略目標,不能隨波逐流;其次,企業需要在管理意識和具體行動上推動組織變革,充分發揮員工的創新潛力,實現全員數字化意識轉變;最后,需要利用國家政策以及平臺資源啟動數字化轉型,并且通過建設數字化人才隊伍對數字化工具進行改造和升級,增強數字化核心競爭力,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實施。
4.1 明確階段性戰略目標
企業的發展可分為初創期、發展期、擴張期和穩定期4個階段。不同階段中小企業的經營目標、組織架構、資金能力、數字化需求都不一樣,因此,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布局要分4個階段開展。第一,企業初創期即“信息化起步階段”:要考慮有限的資金和人才資源,從基礎業務如電子郵箱、Office辦公應用、財務統計等著手進行信息化初步建設。第二,企業發展期即“初級信息化階段”:要從實際問題出發,從關鍵業務著手確定信息化系統方案。通過開發或引進適用的人力資源管理、資金財務管理、供銷存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數字化工具運用。第三,企業擴張期即“中級信息化階段”:要考慮企業發展規模、經營目標變化,對現階段信息化運用系統進行升級??梢酝ㄟ^多系統、多技術的融合,實現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的集成管理。第四,企業穩定期即“高級信息化階段”:需對人力、財務、生產、采購、供應鏈、銷售、日常經營服務等環節實現IT高級應用,打通各業務板塊的數據、信息壁壘,實現各部門高效協同,提升管理效率。
4.2 營造創新氛圍,形成數字化意識
中小企業要有“勇于創新、擁抱變革”的管理思維,要積極營造創新氛圍,為數字化轉型做好鋪墊。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產業數字化、業務智能化的升級,更是一場管理層與基層人員認知思維的變革。首先,管理層人員對數字化轉型起關鍵性作用,提高管理層數字化認知水平尤其重要??梢酝ㄟ^行業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對管理人員進行“理論提升+實踐運用”培訓,讓管理層人員認識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對公司經營管理產生的實際作用,從而使數字化轉型的方向與企業的戰略目標保持一致,推動中小企業在不同階段實施數字化轉型。其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強化基層員工對信息平臺以及數字化工具的使用,使其了解數字化轉型對工作帶來的便利,提高對數字化轉型的認可度,形成較強的數字化意識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4.3 擁抱政策,積極合作
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2022年11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該文件提出要加大資金支持,發揮地方政府專項資金作用,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推動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合作降低轉型風險。2022年8月,工信部啟動了為期1個月的“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節”活動,從技術、經驗、渠道、資本等維度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受益中小企業超過60萬家。在政策的支持下,不少互聯網公司基于平臺資源、技術工具與中小企業合作,在技術層面為中小企業轉型助力,促進中小企業業務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因此,中小企業要擁抱政策,積極主動進行組織變革、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增強數字化管理意識、推廣數字化工具,從而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此外,中小企業需加強與金融、互聯網技術公司的合作,在資金和技術方面保障數字化轉型順利進行。
4.4 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人才隊伍建設是極為關鍵的一環,也是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基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0)》的數據顯示,數字化相關人才的平均占比僅為20%。因此,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更要加強對數字化人才的重視,可通過“引進人才+技術團隊合作+內部培養”的形式進行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以穩步推動數字化轉型工作開展。首先,轉型初期要高薪從外部引入專業人才或與技術公司合作,這能夠在技術能力、數字化工具操作方面較快地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為企業提供較為合適的轉型方案以及在轉型過程中加快解決問題的響應速度。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不定期地為內部員工提供培訓和學習實踐機會,做好核心技術人才儲備,以支撐企業不同階段的數字化需求變化、數字化工具調整、智能平臺功能升級、信息安全隱患處理,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得以順利進行。
5 結語
2023年3月4日至13日,全國兩會順利召開,會議中數字經濟成為兩會代表的關注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由此可見,數字經濟在未來的發展態勢一片大好,數字化工具的運用將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民生和就業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其數字化轉型更是重中之重。但是中小企業的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自然也一樣。因此,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立足長遠規劃,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R].北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
【2】王政.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N].人民日報,2022-09-02(010).
【3】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0)[R].北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2020.
【4】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R].北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