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景、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边@里的4 個“以”,突出了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的4 個重要特性。一是以生活為基礎,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化,讓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二是以活動為主線,強調語文學習的活動化,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三是以主題為引領,強調語文學習的主題化,讓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重大主題文化氛圍中學語習文。四是以任務為載體,強調語文學習的任務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目標清晰有方向?!吧睢顒印黝}—任務”,這四者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語文學習任務群。
基于此,學習六上第八單元時,我們嘗試建構了“走近魯迅”語文學習任務群。這個任務群圍繞單元主題“走近魯迅”,安排了3 個學習任務模塊:“云游魯迅故里”“閱讀魯迅作品”“傳承魯迅精神”。在每個任務模塊中,我們又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研究性閱讀”與“情境性表達”。我們設計這個學習任務群,就是通過生活化場景、活動化實踐、主題化引領、任務化落實,把魯迅這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人物形象與精神品格具象化在云游故里中,內涵化在閱讀作品中,融化在精神傳承中。魯迅這個名字,不是一個冰冷的過去式,他是鮮活的、有溫度的;魯迅精神“民族脊梁”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他是具象的、有內涵的。
1.線上云游
地點一:紹興魯迅故里。紹興魯迅故里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等一大批人文古跡,是讀者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情、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云游紹興魯迅故里(見圖1),能讓學生走近魯迅的少年生活。
地點二: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有魯迅故居、魯迅墓、魯迅紀念館,通過三位一體介紹魯迅生平,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紅色旅游景點。云游上海魯迅紀念館(見圖2),能讓學生走近魯迅的偉大人生。
地點三: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有魯迅故居和魯迅生平陳列館,是為了紀念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云游北京魯迅博物館(見圖3),能讓學生走近魯迅的精神思想。

(圖1)

(圖2)

(圖3)
2.比照閱讀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學習的地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回憶了他童年讀書時的事。三味書屋也是參觀者經常駐足的地方,吳伯簫參觀后寫下了散文名篇《早》。學生比照著閱讀這兩篇作品,可以走近兒時的魯迅。
1.參觀留言
在線上云游紹興魯迅故里、上海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后,有工作人員會邀請你提筆留言——魯迅先生印象。請在工作人員提供的留言簿上,認真工整書寫。
2.演講提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早》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魯迅先生書桌上刻“早”的故事。結合線上云游,你還能發現這個“早”字貫穿了魯迅一生。如果請你在周一升旗儀式上,以我們要有“早”的精神為話題,進行一次主題演講,你準備怎樣表達呢?試著列一個演講提綱。
【建構意圖】云游故里,走近其人
六上第八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走近魯迅”,編排了《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4 篇課文,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走近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格。本單元的一個語文要素是“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們建構“云游魯迅故里”這個學習任務群,就是引導學生結合相關資料,在真實學習情境中走近魯迅。魯迅一生與時代緊緊相連。云游其故里,尋訪他學習成長的足跡,對今天的學生走近他、傳承他的精神至關重要。
國內有十多處魯迅紀念場館,我們選取了紹興魯迅故里、上海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3 個典型代表,引導學生掃二維碼云游。紹興的魯迅故里是魯迅從小長大的地方,這里有我們熟悉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上海是魯迅晚年生活的地方,他在上海逝世;北京的魯迅博物館,是他寫下《朝花夕拾》《華蓋集》《野草》等的地方。云游故里的同時,我們還重點推薦學生閱讀與魯迅故里相關的兩篇文章——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吳伯簫的《早》。在真實的故里情境中,學生閱讀這兩篇文章,可以產生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在“云游魯迅故里”這個學習任務群中,我們設計了兩個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任務。一是參觀留言,這是很多紀念館、博物館中的真實安排。我們在學生云游魯迅故里后,邀請他們提筆留言,這是一項真實自然的語言活動。此時,學生留言大多是對魯迅先生的整體印象,沒有深度也無妨,為后續進階學習作好鋪墊即可。二是演講提綱,這是基于學生在參觀、閱讀中的興趣點而設計的?!霸纭钡墓适律鷦佑腥?,但“早”的精神如何傳承?列出“早”的主題演講提綱,是一項有挑戰性的語言活動。從故事到精神,學生需要理清思路,而只列提綱不寫文章,可以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
1.文學作品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他創作的小說開啟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創作的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開創的雜文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民俗等的百科全書。
掃碼閱讀表1 中每一類作品中推薦的一部作品,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廣泛閱讀。

表1 魯迅作品集及推薦閱讀
2.書畫作品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也是偉大的藝術家,在書法、篆刻、印章、版畫等藝術研究中成就斐然。
(1)下面三幅圖(圖4、圖5、圖6)是魯迅先生的藝術作品,請將作品與下面對應的介紹用線連起來。

(圖4)

(圖5)

(圖6)

(2)下面兩幅作品(圖7、圖8)是魯迅先生的書法代表作,請試著讀一讀。

(圖7)

(圖8)
1.制作書簽推薦作品
學習完第八單元后,我們舉辦了一次魯迅文學作品推薦會,引導學生通過制作書簽介紹魯迅作品:請你從先生小說、散文、雜文中選擇一部作品,制作一個小書簽,用簡潔的語言寫出推薦詞。
2.聯系情境解讀作品
明明的爸爸在法院工作,有一天他在法院會議室里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他有點兒奇怪,為什么法院會議室要懸掛這副對聯呢?請你試著給明明解釋一下。
【建構意圖】閱讀作品,親近其文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偉大的奠基者,魯迅一生留下600 萬字的作品,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閱讀魯迅作品”這個學習任務群中,我們先引導學生分類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散文集、小說集、雜文集,然后有重點地聚焦其中的3 部作品《藤野先生》《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并引導學生通過掃碼閱讀,在文字中親近魯迅先生其人。
魯迅先生也是一位藝術研究者,他喜愛鉆研漢畫像和碑帖,提倡木刻版畫,喜愛書籍裝幀設計,篆刻融入了他的一生,其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大部分學生只知道魯迅是一代文豪,不太清楚他還如此多才多藝。在這個學習任務群中,我們嘗試了跨學科學習資源整合,搜集了魯迅的書法、篆刻、印章、版畫等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魯迅先生的才華橫溢。在這種跨學科學習體驗中,學生可以多角度親近魯迅。
在“閱讀魯迅作品”這個學習任務群中,我們設計了兩個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任務。一個是制作書簽推薦作品。這一推薦作品任務,就是新課標中倡導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另一個是聯系情境解讀作品?!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精神人格的寫照,這副對聯現在懸掛在法院會議室里,具有特定的內涵。這一解讀作品的任務,就是考查學生在具體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正所謂“有活力的知識,能夠在生活情境或復雜的生活需要中得以充分地調動與使用,能在結構不良的情境中激活與運用,從而在一定情境中,解決問題,生成素養,并最終實現知識的內在價值與育人目的”[1]。
1.魯迅名言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4)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5)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6)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7)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9)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從魯迅名言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用毛筆或鋼筆工整書寫,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懸掛在書桌旁。
2.他人評價(見圖9)
還有許多名人也評價過魯迅先生,如郭沫若、茅盾、郁達夫等,請你查閱資料,讀一讀他們的評論。
3.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命名的文學獎項。魯迅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旨在獎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的創作和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有哪些作家和作品獲得過“魯迅文學獎”呢?請同學們查閱有關資料,了解相關內容。
1.觀點爭辯
有一個學生說:“魯迅先生的文章太深奧了,好多詞句需要查閱資料,才能讀懂里面的意思,沒有閱讀繪本、動漫有意思。”
另一個學生說:“魯迅先生已經去世80 多年了,我們的時代和過去也不一樣了,魯迅精神已經過時了,我們需要與時俱進?!?/p>
對上述兩種說法,你有什么看法?請聯系“云游魯迅故里”“閱讀魯迅作品”“傳承魯迅精神”這些學習內容,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誦讀傳承
請你結合圖(見圖10)文,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文字。如果有興趣,可以制作一個“走近魯迅”的微視頻,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圖9)

(圖10)
一雙犀利的眼睛,一身素凈的長袍,一支永不停歇的筆,一種民族精神!這就是魯迅。
魯迅先生創造了我國新文學領域的一座高峰,是我國思想文化戰線上一面光輝的旗幟。
魯迅精神是擔當時代使命、關心民族命運的愛國精神,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民情懷。
我們應該傳承賡續,沿著魯迅先生的方向,將“民族魂”的旗幟傳遞下去。
【建構意圖】升華主題,傳承精神
魯迅的思想是深邃的,精神是廣博的。教師引導學生傳承魯迅精神思想,需要設置具體的附著點,如前面兩個學習任務群“云游魯迅故里”“閱讀魯迅作品”。我們在“傳承魯迅精神”這一學習任務群中,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引導其慢慢走近魯迅先生的精神思想:首先閱讀魯迅先生的9 句名言,珍惜時間、讀書學習、民族脊梁……言為心聲,這些名言就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接著閱讀他人對魯迅的評價,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魯迅精神;最后了解魯迅文學獎,這不僅是知識的一種擴展,更是傳承魯迅精神的一個有形載體。
在“傳承魯迅精神”這一學習任務群中,我們設計了兩個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任務。一是觀點爭辯,從學生真實的學習與思想實際出發,引出兩個爭辯話題——魯迅文章深奧要不要讀?魯迅精神過時了嗎?這兩個話題也是當下時代需要回答的命題?!白呓斞浮逼鋵嵰彩亲哌M一種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學生而言就是一種語文核心素養。另一個是誦讀傳承,魯迅精神是什么?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或淺或深的答案。這里通過圖文結合、誦讀傳承、微視頻分享等方式,把魯迅精神融入視聽媒介中,既是一種學習成果分享,也是一種精神文化傳承!
建構“走近魯迅”語文學習任務群是一次嘗試,是基于現有語文教材的單元學習突破。這一學習任務群有三層意義:一是學習內容的拓展延伸,從單元課文中的魯迅,到任務群學習中的魯迅,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與精神品格得到了具象升華。二是主題活動的整體建構,走近魯迅這一主題被設計成三個實踐活動——云游魯迅故里、閱讀魯迅作品、傳承魯迅精神,這不是扁平化的學習形式,而是進階式的學習歷程。三是真實情境的閱讀表達,這一學習任務群巧妙地把“研究性閱讀”與“情境性表達”兩個任務模塊連接起來,無論是閱讀還是表達,都是在真實的生活與學習情境下發生的,這是一種沉浸式的語文學習,能讓學生真切產生語言運用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