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玲
1978 年,李吉林老師開啟了情境教學的研究,40 多年來,隨著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不斷發展,情境的內涵不斷豐富。作為一線教師的筆者,不僅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情境發展給自身教育教學帶來的改變,對情境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化、完善。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情境給筆者最初始的印象是它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像一個有情趣、有魅力的發光體,在課堂上牢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
筆者曾聽過李吉林老師上《燕子》一課,她在黑板上寥寥數筆,勾勒出草地和柳絲,將學生帶進生機盎然的春天里。學生目不轉睛地看著黑板上的簡筆畫,就像看到了無盡的美景,紛紛舉手要和小燕子對話。筆者聽李老師的徒弟上《出塞》一課,一段激昂的音樂,就讓學生走進了遼闊的古戰場,化身為戍邊將士。他們和著旋律放聲誦讀,個個斗志昂揚,壯懷激烈。
看到情境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引發了課堂的無限活力,筆者心生羨慕,也嘗試著去創設情境。上統編語文二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筆者在黑板上畫了幾條葫蘆藤,還掛上一個真葫蘆。果真,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他們就進入了故事里,變成了種葫蘆的人,他們設計出各種語言和動作,表達對葫蘆的喜愛:有的輕輕撫摸著葫蘆,懇求它快點長大;有的暢想葫蘆長大的樣子……學生學得特別積極,精彩的表現層出不窮;筆者也沉浸其中,教得興趣盎然。
從此,筆者努力創設情境,挖掘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情境中,筆者帶領兒童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往葡萄溝,賞美景,嘗葡萄;戴上潛水鏡,潛入西沙群島的海水里,找珊瑚,抓海參,給小魚起名字;套上頭飾,跟隨螞蟻隊長一起把奶酪搬回家……情境架起了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橋梁,激起了兒童學習的興趣。興趣越強,他們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越集中,學習就越持久、高效。情境,就這樣為學習提供了支撐,為教學的展開,邁好了堅實的第一步。
情境的作用僅僅是激趣嗎?當然不是。隨著對情境教學的深入學習及實踐,筆者發現:情境在教學的每個步驟里,都能發揮作用;對兒童的每個方面,都能有所促進。情境,就像一個多面體,讓課堂充滿驚喜,展現更多精彩。
統編語文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較長的童話,筆者創設了一個“旅行”的情境,貫穿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用“旅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梳理“旅行”的過程,讓學生繪制小蟋蟀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線路圖,并進行演示;接著體會“旅行”的驚險;最后,一起交流“旅行”的收獲,將最驚險的一幕演出來。
在情境的作用下,學生紛紛行動起來:為繪制牛肚子里的旅行線路圖,他們努力從語句中提煉有效信息,因此掌握了“牛有四個胃”“牛會反芻”等科學知識,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為上臺展示并解說,他們梳理語言的順序,組織邏輯周密的語言,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為感受“旅行”的驚險,他們深挖蘊含在詞匯里的情感緣由,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了朋友的真諦;為表演“驚險一幕”,他們設計語言、神態、動作,他們不僅學會了語言運用,還學會了合作……在情境的推動下,他們的能力得以鍛煉,思維得以舒展,情感得以升華,他們站到了課堂的中央,獲得了全面而真實的發展。
一次次課堂實踐,一個個情境帶來的成就感,讓筆者對情境的認識愈發深入:情境,能搭建理解平臺,成為構建知識體系的腳手架,帶著兒童步步登高;能創造鍛煉機會,成為提升能力水平的練習場,讓每一個訓練點都落在實處;能立足底層邏輯,直指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成為激活思維發展的催化劑,讓思維的火花迸發……情境就像晶瑩的鉆石,每個面都閃耀著價值之光,把課堂映照得光彩閃亮。
情境教育博大精深,就像是浩瀚的大海,越是沉浸其中,越能領略其別樣的美。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也是對情境功能再認識、再開發的過程。通過對情境功能的重新審視,筆者發現:情境不僅能幫助兒童夯實能力,開闊思維,還能提升審美能力,促進兒童生命的和諧生長。
有了情境,學生就能在“好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里,觀察白鷺,在美的意境中,發現美、鑒賞美、評價美,進而體會“一花一鳥總關情”的審美主題。有了情境,學生就能穿越時空,和冰心奶奶一起吹肥皂泡,然后,向大作家學表達,用個性化的文字描述自己的獨特感受,寫下“吃撐的肥皂泡抱著顫乎乎的大肚子,轉過花叢,晃過小溪,猛地一下攤在蒲公英的絨毛堆里,還舒坦地抖了抖,仿佛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這樣充滿童趣的文字。有了情境,學生就能和梁啟超先生一樣,不失信念,堅信“少年強則國強”,鼓起勇氣,奮發圖強;就能和周恩來總理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奮發向上,擔起家國責任……情境幫助兒童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中,向著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不斷邁進。
只要有巧妙的設計,飛揚個性、開發悟性、端正德性、激活靈性的作用,就可以在一個優化的情境中同時發揮出來。統編語文五下第三單元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單元,主題為“遨游漢字王國”。筆者創設情境,帶領學生在漢字王國里體會漢字的形態美、音律美、變化美、意蘊美。學生被祖國文化深深折服,文化自信、愛國情懷油然而生。他們根據情境自選任務,或探漢字造字之源,或講漢字趣味故事,或梳理字體演變歷史,個個樂在其中。情境不僅能助“學”,還能促“用”。大家寫書法,學篆刻,進行漢字創意設計,讓漢字為生活添彩。情境將兒童的語言訓練、思維發展、審美創造以及價值觀塑造糅合在一起,將兒童的成長推向了一個嶄新的層面。
在情境的作用下,語文課堂從“生動”走向“深刻”,從“趣味”中挖掘出“意味”,更加重視課堂的價值引領,更加尊重學生的現場生成,更加倡導語文與生活的完美對接。情境就是一個蘊含著無盡能量的生命體,它自我生長著,成就著課堂、教師和學生,讓語文育人的愿景實現得更加圓滿。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在“課程理念”部分明確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可見,情境還在發展,功能還在開發,情境在豐厚自身的同時,也在為學習方式的變革積蓄力量。就讓我們繼續努力,在教學中積極實踐,創設出內容新穎、內涵豐富的學習情境,構建出一個富有廣度、深度、厚度的情境育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