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欄目供圖/視覺中國
聚焦FOCUS
“盲眼識物”柔性觸覺手套研發成功觸覺認知實現新突破
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相關團隊,成功研發了能讓機器人“盲眼識物”的柔性觸覺手套,實現了從觸覺感知到觸覺認知的創新突破。
研究團隊利用絲網印刷與點焊的工藝,制備集成有致密壓力和溫度傳感陣列的柔性觸覺手套,并提出多次測量解析法用于解決陣列電阻網絡因高度集成化所引起的交叉耦合問題。利用此阻值測量方法搭建觸覺傳感陣列信號無線采集系統,該柔性觸覺手套能實現對微小壓力與溫度變化的無線檢測與映射。
前瞻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團隊與合作者開發出一種“超靈敏且可自修復的離子皮膚”,它擁有像人體皮膚一樣的彈性且具有自我修復能力,靈敏的觸覺功能可以隨著傷口的愈合而恢復。團隊設計開發出新型的離子導體,并以銀納米線為柔性電極、聚氨酯為封裝材料,組裝成目標離子皮膚。
生機
■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相關研究員課題組利用畢赤酵母構建細胞工廠,從頭合成了一線抗癌藥物長春堿的主要原料——長春質堿。與傳統的長春花大規模種植及提取法相比,該研究具有綠色環保、可持續、周期短、過程可控等優勢。
發現
■ 中國水稻研究所相關課題組研究發現了納米銀抑制稻曲病菌的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機制,并揭示了納米銀對稻曲毒素合成的調控作用,為利用納米銀防治稻曲病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表明,納米銀會導致真菌毒素合成基因的表達上調。因此,在應用納米銀時,需要考慮與抑制真菌毒素合成的殺菌劑聯合施用,以降低毒素污染的風險。
預見
■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所相關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用于追蹤中小型動物的集成技術,其核心為利用無人機搭載一臺“生物性泛在網絡”網關回收輕量GPS 追蹤器中的定位數據。該集成方法在種群生態學、集合種群生物學、群落生態學、保護生物學等相關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創新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相關研究員組成的團隊創新性地通過優化二維鈣鈦礦中有機大分子的吡啶環中N 原子的位置,使大分子的偶極矩增大,實現了具有鐵電性的二維鈣鈦礦。
揭示
■ 中國水稻研究所相關團隊近日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克隆了同時調控水稻株葉形態建成與產量、耐熱性的相關雙鏈RNA 結合蛋白編碼基因SRL10,并揭示其與過氧化氫酶CATB 互作、協同調控水稻耐熱性的分子機制,鑒定了SRL10 在水稻中具優異耐熱性的等位變異。
開辟DEVELOP
靶向急救給藥系統研制成功無人機投擲給藥裝置成為現實
浙江大學藥學院、金華研究院相關團隊聯合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相關團隊,發明了一種基于無人機的靶向急救給藥系統。該系統由無人機、投擲給藥裝置和含有緊急治療藥物的微針貼片組成。
該無人機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當搜索和識別到病人后,在適當高度懸停,隨后釋放投擲給藥裝置,將負載藥物的微針插入病人皮膚,包覆在微針里的藥物會很快在皮下釋放,實現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