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笑穎 (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管理工作一直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數字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制造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道路,在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制造企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制造企業想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必須緊跟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主動積極地進行財務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進一步為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而奮斗,將財務管理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為制造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財務管理信息化就是指企業為實現現代化管理,將現代互聯網技術、數字化、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與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相結合,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財務信息的整合和業務流程的規范,使企業能夠將財務信息充分利用,對財務工作中的一切管理活動進行控制,并提供決策、預算、控制的手段,將財務管理職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使企業內外部的財務信息能夠實現有效共享,從而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并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增加[1]。財務信息化就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標準化,通過信息化的軟件應用,對財務流程進行統一的管理,減少人為因素干預影響,使最終獲得的信息更加的規范。財管模式的標準化極大地增強了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并實現財務信息的高效傳遞,大大提高了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制造企業需要將其與內部財務管理實現有效的融合,這是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也是企業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而作出的努力,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同樣也為制造企業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第一,制造企業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通過財務信息系統的使用,致使企業財務信息實現更快的整合,對于產品成本和利潤進行更加全面的匯總分析,并通過全面有效的產品成本核算,盡可能降低企業的成本。同時財務管理信息化使得財務人員在事中參與控制,有助于企業管理者及時準確地了解當前經營情況,并為決策提供相應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經濟收益。第二,有利于增強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財務管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涉及多個部門,信息化為各部門之間創造了高效的交流途徑,并提高了其與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效率,可以將財務信息實時共享到各部門,在眾多部門的積極配合下使財務管理的質量得到提高。第三,有利于財務工作模式朝向智能化發展[2]。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實現財務管理的轉型升級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智能化時代下,財務信息化通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先進信息技術,在實現數據及時更新且有效對接的基礎上,打破傳統財務工作模式,使其朝向現代智能化發展。第四,有助于企業風險管控能力的提高。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市場環境的不穩定給制造企業在發展經營過程中帶來相應的風險。企業管理者在制定相應的決策時,其主要依靠財務信息,財務信息化的建設能夠很大程度上保障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為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從數據源頭對風險進行規避,提高了制造企業的風控水平。
目前制造企業對于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關注度不夠,信息化意識比較薄弱。對于制造企業而言,管理層大多都是從技術型人才被提拔上來的,因此,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大多注重是企業技術的發展,以及將重點放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上,對于財務管理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其管理能力相對而言比較薄弱,因此,就沒有大力投資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就制造企業而言,其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投入并不多,其往往為了在經濟市場站穩腳跟,將企業發展的重心放在經濟效益的增加上,大力進行業務拓展,大多數企業過于注重短期效益,導致內部財務管理存在漏洞,其管理模式已經處于落后狀態[3]。由于企業管理層的不重視,導致財務信息化建設一直無法真正有效落實,導致制造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且財務工作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從根本上不利于企業經營發展,也無法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制造企業想要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就必須注重對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對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將財務管理的質量得到提升。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制造企業并沒有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勢,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部分原因是先進信息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盡管一些大型制造企業可以通過技術支持完成對財務數據的統一集中整合,并使財務工作效率提高,但其包含的范圍過小,沒有覆蓋整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并不能從整體上使企業財務管理的能力提高,財務信息的建設也不夠全面。另外,少數制造企業在引入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不注重與財務工作的融合,導致財務信息系統部分功能沒有被開發出來,一定程度上對信息系統的管理資源造成浪費,同時在信息系統的運用上并未與實際經營相結合,導致財務信息系統沒有發揮出實際的作用。
專業人才是財務信息化能夠順利建設的基礎,其對于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在財務信息化建設中,財務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的會計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對信息技術有一定了解,能夠熟練掌握信息軟件系統,并實施操作。但針對制造企業而言,由于其核心業務是產品生產,企業大多將人才培養的重心放在技術人員的培養上,內部財務人員的招聘門檻低且能力相對而言不夠強,大多只具備基礎的會計專業知識,相對而言管理能力比較欠缺,并且對于信息技術的認識并不深刻,對于先進的信息技術軟件也無法實現熟練操作。財務人員的能力參差不齊,且企業缺乏對其財務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導致其并不能勝任信息化模式下的財務工作,高素質復合人才的缺乏,導致企業無法進一步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給其發展帶來了阻礙。
制造企業具有產品加工程序復雜和生產線長的特點,由于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支持,因此,財務信息化的建設目的應該是保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并實現信息系統多個模塊的統一銜接,將各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旦發生突發情況,通過信息共享能夠使各部門集中力量迅速采取相應的措施,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突發事件給企業造成的損失[4]。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制造企業在信息共享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壁壘。盡管一些企業已經運用信息系統軟件,但內部各系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并沒有實現不同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致使在各項經營活動開展過程中無法實現財務信息數據的有效共享。同時,一些部門并沒有積極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缺乏與其直接的聯系,信息數據無法及時共享到財務部門,給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阻礙,財務部門無法保障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因此無法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依據。
制造企業想要落實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首先就要轉變傳統財務工作觀念,從思想上解放出來,加強內部財務信息化的建設。首先,作為企業的管理層應該學習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對信息化建設進行全面的了解,轉變思想,將新型信息技術與企業財務管理融合,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目標,將信息化建設與戰略水平相統一。其次,企業管理層不僅自身需要掌握相應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知識,還需要調動員工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大力宣傳財務信息化的優勢,將財務信息化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當中去,提高企業員工對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主動積極地配合財務管理工作,為信息化能夠在企業順利建設做好前期準備。最后,企業管理層還需要轉變經營理念,不能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只注重短期的效益,而忽略了財務信息化的建設,在追求更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內部管理問題,避免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巨大漏洞,給企業帶來風險損失。
企業財務管理得到信息化技術的支持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財務職能,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更加完善,推動其更快實現財務管理的轉型。制造企業應該加大信息化的建設力度和資金投入,全面引入先進信息技術,將其與內部財務管理進行完美融合,建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先進信息系統的運用,使企業在會計核算、成本預算、資金配置等方面實現信息化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定期對企業的各項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評估,進一步擴大信息管理范圍。其次,由于制造企業與其他企業不同,核心業務主要是產品的加工生產和銷售,因此,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格外注重構建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數據庫,尤其是對于原材料、成本費用等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能夠幫助企業減少一大筆成本支出,同時,財務人員也需要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實時更新,并對一定時間內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企業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幫助企業規避相應的風險[5]。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其必須要注重對財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大培訓力度,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能力,進一步促進會計人才向管理人才的轉型升級,使其更好地為財務信息化建設提供服務[6]。首先,企業需要對新入職的財務人員各方面能力進行考核,根據能力不同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培訓,尤其是對理論知識較為薄弱的新職員,應該給予更多時間的培訓,將其理論知識夯實,確保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應該注重財務人員管理能力的培養,企業可以定期外派財務工作者到先進企業去學習實踐,將其視野進行開拓,學習優秀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豐富其實踐操作能力,將財務人員的創新思維激發出來,運用到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當中,將財務工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另外,企業可以開展對應的財務信息化建設講座或者論壇會,通過線下學習和線上交流,最大程度地激勵財務人員去了解學習相關的財務知識,活躍思維,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后,企業應該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通過與激勵機制結合,增強財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明確其工作職責,使其在財務信息化工作當中充滿積極性。
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制造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諸如各部門之間信息傳遞不夠流暢,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等問題。制造企業首先應該加大共享中心建設的力度,學習先進企業共享模式的運用,通過與自身實際經營情況相結合,制定出專屬于企業自身的共享模式,并對企業內部組織進行優化,通過共享中心建設,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職責。企業可以在ERP系統的基礎上搭建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充分利用財務共享中心的各個模塊,將財務與業務模塊的數據實現口徑統一,并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對共享中心的運行程序進行規范,在保障各模塊數據信息的共享之外,減少人為因素影響造成的信息數據錯誤等。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對各部門共享數據信息的真實完整性進行監督,確保財務共享中心的正常運行[7]。
例如,A制造企業通過財務共享平臺的搭建,對財務費用報銷口徑進行統一,成本核算流程標準化,將業務劃分為核算和管理模塊,集中對業務核算在預算、決策層面實現數據信息的統一共享。另外,通過構建共享中心,對A企業內部票據管理進行規范化操作,將原始的憑證錄入到系統中,直接掃描上傳至共享中心,并擁有獨立的電子檔案編號,通過獨立的編號與相對應的業務進行聯系,財務工作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制造企業勢必要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其對企業的發展和生存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企業應該著重將信息化優勢發揮出來,并與內部財務管理工作實現有機融合,使財務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加速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升級。盡管在財務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障礙,但通過對財務信息化的深入學習了解,加強信息化建設力度,實現信息化技術的充分運用,不斷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等為其建設奠定基礎,并搭建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實現財務工作信息化的全面覆蓋,為制造企業持續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
相關鏈接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資本結構理論是研究公司籌資方式及結構與公司市場價值關系的理論。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結論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上,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無關——MM理論。米勒因MM理論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莫迪利尼亞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是關于最佳投資組合的理論。1952年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該理論,他的研究結論是:只要不同資產之間的收益變化不完全正相關,就可以通過資產組合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馬科維茨為此獲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研究風險與收益關系的理論。夏普等人的研究結論是:單項資產的風險收益率取決于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和該風險資產的風險。夏普因此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紀念獎。期權定價理論是有關期權(股票期權,外匯期權,股票指數期權,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認股權證等)的價值或理論價格確定的理論。1973年斯科爾斯提出了期權定價模型,又稱B—S模型。90年代以來期權交易已成為世界金融領域的主旋律。斯科爾斯和莫頓因此獲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