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趙曉燕,陳建平,王蘇樂
(烏蘭察布廣播電視大學,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所謂生態學主要是指研究關于生物個體與其周圍生存環境關系的理論學科。與傳統人文學科相比,生態學更關注個體所處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在生態學視域下,更強調整體生態系統中不同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系,注重各個因素在相互流動和信息傳遞過程中保持的生態平衡。在教育領域,教師團隊的建設同樣也可以用生態學的理論基礎進行解讀。
教育的生態結構包括宏觀、微觀兩個層面,教育生態學則是生態學應用于教育領域的新方向,用以探尋教育系統的內在關系與演化發展過程,解決教育領域的生態性困境。在教育生態領域中,教師是一個與整體教育環境積極接觸、產生交互作用的有機體,是教育生態領域中的有機組成之一。優質的開放大學教師隊伍不僅是服務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現代遠程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由此可見,開放大學教師的發展與大學本身的教育生態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從教育實踐的角度來講,影響開放大學教師生存發展的教育生態因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開放大學物質、制度、文化教育環境和教師本身的心理環境。教育生態環境的失衡會引起教師發展的生態危機,因此,探究生態學視域下開放大學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教師團隊建設的主要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在當前,很多開放大學的內外教育環境不利于高素質教育人才的引進培養。首先,從開放大學內部的教育生態環境來看,部分開放大學的教育人才培養基礎和內部環境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短板,比如專業學科建設的整體實力有限、專業教師團隊的建設基礎不足、學科創新和優秀教師團隊的數量較少、規模較小等問題。此外,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帶領的教育創新團隊數量不足,并且人員分配結構上存在不合理性,導致教育創新團隊的整體合作、創新發展意識淡薄,特別是一些特殊的學科和科研工作,在考核方式上也具有滯后性。
不少開放大學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足,特別是學術帶頭人的視野不夠開闊,在工作上不主動,學校本身對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引進更是不夠重視,人才引進的規章制度也存在不明確、不到位等問題,難以結合政府出臺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這些因素導致開放大學無論是對高端教育人才的吸引還是優秀教育人才的培養、骨干人才的發展都形成了制約。
生態視域下開放大學的人才培養失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階段的教師成長培養機制尚不完善,二是院校的學術生態環境失衡。首先從開放大學的教師成長培養機制方面來說,不少開放大學的教師培養方式較為單一,很多學校只注重對一線教師的學習培養,更多以訪問學者的形式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但是開放大學與普通高校不同,開放大學教師也需要具備服務地方的能力和教育創新的能力。不少開放大學對教師的培訓進修成果的評判標準主要集中在學位證書和論文發表兩個方面,主要的教師人才培養效益不足,針對教師參與進修培訓的業績津貼也偏低[1]。
不少開放大學由于教育要求相對比較寬松,存在教師隊伍學術失范的問題,不少開放大學教師的教學活動逐漸走向了“功利性”的道路,正常的學術競爭的本質被扭曲,通過以往的教育案例可以看出,不少開放大學當前仍然存在著學術腐敗問題,比如學術剽竊、靠關系評先進、教育權錢交易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學術生態環境的正常發展。
首先,部分開放大學的人事機制改革不完善,人才考核的機制不夠健全,并且教師團隊的隊伍管理水平不足[2]。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1.開放大學課程的開放性導致學校本身認為“有老師會上課”即可,對競爭上崗機制和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不夠重視,教育競爭機制的重點放在了教師的職稱評選上。2.一些地方開放大學普遍存在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學校沒有將科研團隊建設的相關政策落實到位,導致很多教師只能靠自己摸索研究方向,無人與其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探討;部分教師迫于評職稱的壓力進行科研活動,在職稱評定后,便停止了科研工作;另外一些青年教師的工作任務較多,沒有精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更新知識結構。3.部分開放大學的教育激勵機制尚不完善,針對新教師的聘任考核和針對老教師的教育評價制度考核標準逐漸一致,忽略了不同專業存在的差異性,教師管理制度不夠人性化。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職工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導致開放大學教師團隊建設質量不足。
其次,從教師本身的心理生態環境角度來說,現階段眾多開放大學教師的工作壓力本身有所欠缺,開放大學專業課程的開放性使得眾多教師認為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根據筆者開展的關于“開放大學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20%的調查對象認為開放性課程的教學壓力較大,有65.23%的教師認為在開放性課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有55%以上的教師認為開放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由此可見,開放大學教師的心理生態環境重視程度有所不足[3]。
開放大學首先要樹立起“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原則。開放大學與普通高校的發展不同,其針對的教育對象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生源上的差異性導致開放大學在堅實團隊建設過程中存在較高的難度。因此,開放大學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牢固樹立“人才是首要發展”的觀念,營造最優人才生態,將推動“人才強校”的戰略活動作為教師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黨政管理或者是教育服務都要建立在專業教師人才培養的基礎上,重視教師學術能力的不斷提高和個人品格的不斷完善,為教師團隊的發展提供根本動力[4]。
堅持專職和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模式。該模式有助于專兼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升,也有助于學校提升教學質量,辦出開放大學特色,構建和諧合作的團隊生態文化。采用開放式的教師選用模式,拓寬教師來源,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首先,要以專業和課程建設為核心,引進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其次,從社會聘請各行業、企業中的優秀人才,形成一支結構多元、優勢互補、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再次加強教師的培訓,把培訓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加強校企合作,加大對教師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以此建設一流的開放教育師資隊伍。最后,建立開放大學教師評價激勵體系,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1.圍繞專業學科的建設,推動專業學科帶頭人的培養
在現代開放大學發展過程中,專業學科建設直接影響著課程教育的下限。因此,推動專業學科的高效發展首先要培養學科帶頭人,培養結構科學、素質優秀的骨干教師團隊。無論是教師聘用還是專業能力培訓都要立足于專業學科建設,重點培養具有教育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5]。
比如開放大學生物學專業在建設過程中,首先要重視生物學領域的專業人才的聘用,結合“百人計劃”加強高學歷、教育經驗豐富的人才的引進,建立起具有層次性和規劃性的教師引進和培養制度,推動人才隊伍的建設;此外,要合理制定、科學實施生物學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充分發揮不同網絡招聘平臺的作用,不斷拓展生物學教育人才的引進渠道,主動招攬教育人才;最后,在推動校內生物學專業課程教師人才引進機制創新的基礎上,聘任知名的生物學領域專業學者和境內外專家到學校中兼任名譽教授,通過開展教育講座、公開課的形式,促進專業人才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從而實現“內外兼修”,推動生物學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質量的提升。
2.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注重學術生態環境的構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建設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開放大學在推動教師團隊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創新教師團隊的人才管理機制,同時也要注重科研團隊的培養,制定教育人才激勵制度。同時,開放大學要將主要的學科資源向“以高層次專業人才”為核心的科研團隊傾斜,加強對優勢專業學科和優秀團隊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在學校發展政策上對特色專業和特色課程進行重點支持,從而為專業科研團隊的發展構建起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學校應積極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鼓勵教師進行學術研究,為教師提供各類研發與創新工作的機會[6]。
比如,目前有些開放大學在建設本校的生物學專業時,積極探索“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的教育發展模式,主要以高層次教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工作重點,整合院校中生物學專業的教育資源,建立相應的科研基地,或者對重大科研項目進行立項,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鼓勵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建立起立足于學科前沿的、結構合理的專業課程和專業科研創新團隊[7]。
3.分步提升教師能力,促進師資水平整體發展
開放大學要不斷完善人才成長計劃,比如鼓勵本校的中青年優秀教師主動申報不同級別的人才培養工程,依托國家教育政策(比如“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構建的專項配套制度和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優秀學者的成長[8]。此外,教師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創新能力,組織校內的優秀青年教師到兄弟院校或者行業知名院校中進行教育研討或者學術交流,有條件開放的大學也可以組織教師到前沿院校中進行專業學習,從而培養學術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優秀的中青年教育人才,帶動開放大學特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開放大學推動應用人才的創新最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一線教職工人員的管理考核辦法,結合院校的實際特點,依托重點的學科和教育平臺推動專業基地的建設,結合學校的主要科研項目設置特聘教師崗位,做到對引進的人才和校內培養的人才一視同仁,從根本上調動校內外專業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師團隊建設工作質量的提升[9]。
比如,針對開放大學生物學專業的特點以及專業課程教師的主要職責,推動生物學課程教師聘任機制、考核機制以及與教師科研產出密切相關的教師晉升、薪酬等一系列成文的制度規范的有效完善,重視生物學課程的教育目標設計以及相應教師的聘期考核,主要針對團隊考核,形成以專業教師能力和教學業績為導向的專業教師考評機制,對教師聘任條件進行制度化的落實,對不同課程教師的教育成效進行量化,從根本上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公平公正的競爭激勵制度,調動生物學專業課程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開放大學的辦學基礎和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國對開放教育師資隊伍的研究很少考慮到開放教育師資隊伍的生態學特性。生態學視域下,開放大學教師團隊建設為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開放大學作為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建設質量直接影響著現代高等教育工作的發展,影響著現代國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在當前的開放大學發展過程中,教師團隊的建設工作對其教育質量有著十分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深入挖掘現階段開放大學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師引入、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和應用三方面入手,改革目前教師團隊建設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教師團隊建設質量。打造一支適應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師資隊伍,為維護開放教育系統的生態平衡、發展健康和諧的開放教育生態環境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