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秀琴
(甘肅省華池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甘肅慶陽 7456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和新應用相繼涌現出來,使得計算機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1]。因此,社會對計算機相關專業人才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是培養初級和中級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了滿足企業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需求,學校既要教給學生扎實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又要教給學生實踐操作技能,以此來縮短學生從學校到企業實際工作之間的磨合期。
“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更加開放[2]。傳統職業教育受到自身教育資源以及專業知識的限制,學生一旦選擇一個專業,基本上會被束縛在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內容中,學生如果想要了解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則變得非常困難。在“互聯網+”時代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受身份、年齡、學籍、專業等條件的限制,隨意地進行瀏覽和學習。這種形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拓展學生的認知和視野有著積極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中職教育以及其他大多數教育模式都沒有了時空的限制,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且由于課程內容可以進行保存,還可反復進行瀏覽。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靈活地安排學習計劃。這種學習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優點固然非常多,但對學生的自制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如果沒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地管控,很容易出現“優秀學生越來越優秀,而學困生的學習則越來越差”的現象。
第一,“互聯網+”時代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認知。選擇職業學校進行學習的大部分學生,學習功底并不是很好,甚至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著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并沒有將學習功底差的學生與普通學生區分開來,依舊沿用傳統應試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也是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3]。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進行自主學習。這也讓教師對多樣化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二,“互聯網+”時代讓教師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在傳統職業教學中,教師依舊是教學的主要行動者。雖然教師也傾心進行教學,但在很多時候并沒有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師生關系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從教育的“教導者”向教學的“引導者”和“助學者”轉變,將教學的主體歸還給學生,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個性化、差異化教學,以此來改善職業教學氛圍,提升職業教學質量。
第三,“互聯網+”時代改變了職業學校的教學方式。首先,基于互聯網本身的開放性,當前大部分職業學校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推進專業課程,希望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使職業學校的學生主動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其次,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和自由化,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在溝通、交流上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生和教師可以基于統一的教學目標,努力奮進。最后,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有更多的試錯空間,計算機虛擬技術降低了學生的實訓成本,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進行個性化實訓教學,讓職業學校形成一套更為高效的實訓教學體系,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積極的影響。
教師自身綜合能力的高低對中職計算機實訓教學的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大部分教師在實訓教學中多少會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占比過多。一方面,因為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會下意識地不斷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雖然是實訓課程,但基本上都會占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的專業能力有限,對實訓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使得實訓過程基本上就是對課本知識的模仿和驗證,很少設置具有探索性的實訓內容。第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很難得到學生的及時反饋,再加上中職教師本身的薪資待遇非常有限,長此以往,教師很難在實訓教學以及日常教學中投入過多的精力,基本上是報以應付的態度來進行教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自然不會很高[4]。第三,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低。不管是實訓項目的設計還是具體的教學,教師基本上都以完成教學任務為首要目標。因此,教師會將教學目標設定得很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獲得很好的新鮮感和成就感,最終導致實訓教學難以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首先,進入到中職學校進行學習的學生基本上都沒能順利地進入高中。因此,中職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認知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學生對專業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積極性自然不會很高。其次,中職學校在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式上并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改變和創新,學生面對的依舊是應試化教學管理,這進一步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中職計算機實訓教學的形式化現象非常嚴重,不管是實訓內容還是實訓過程,學生并沒有多少的參與感,也沒有在實訓過程中切實地理解理論內容,這對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鍛煉并沒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傳統計算機實訓課程的教學沒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和學校依舊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
計算機實訓課程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基礎投入上,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有很多中職學校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資金,在基礎設施投入上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校計算機機房設備老化,更新速度慢,并不能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實訓需要,嚴重影響實訓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實訓項目較為滯后,并沒有緊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練習的內容已經或是將要在未來工作中被淘汰的內容,這不僅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也是對當前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第三,實訓教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在時間安排、教學管理、審查考核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計算機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為國家、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計算機人才,中職學校必須對實訓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具體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全面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中職學校在創新實訓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計算機專業的特點,向學生展示計算機行業的就業前景,盡可能地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中職院校可以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刻苦鉆研,通過創新實訓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索精神,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求知欲。
第二,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揮學生在實訓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學校和教師應該探索新的實訓教學方式,盡可能地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訓教學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大膽創新,在遇到問題后應該主動地進行思考和解決,以此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計算機專業是一個邏輯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學習不應該是對課本知識的模仿和還原,而應該在實訓過程中進行思考和總結,并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形成一套自身獨有的思維模式。這樣不僅可以讓計算機實訓教學變得更為持久有效,還可以提前鍛煉學生的市場意識,這對學生后續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中,計算機技術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后,進行實訓課程教學時,教師就應該結合社會以及市場發展的需要,對實訓課程進行改進、拓展和延伸。例如,學校可以積極地與社會相關企業進行合作,推進校企合作模式的進行,結合企業發展以及企業對計算機市場發展的理解,有針對性地開展計算機實訓教學。這樣不僅學生自身的專業技能可以得到有效鍛煉,而且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程度以及對自身未來的發展規劃都會有巨大的提升。
筆者通過對傳統計算機實訓教學的研究,發現傳統的實訓教學內容死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都不高。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可行的實訓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即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向學生展示令人眼前一亮的技術成果,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實訓教學中。例如,在進行編程實訓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并向學生表明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編程來實現的,通過學生對游戲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編程訓練。其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將學生按照學習基礎、能力水平進行分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實訓項目,以此來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實訓來獲得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要在實訓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度,在時間和空間上減少學生的壓力,鼓勵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自由發揮,以此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此外,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此情況下,很多學生都掌握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學習工具。教師在開展實訓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學會合理調動學生掌握的學習資源,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實訓教學方式的拓展,從而使計算機實訓教學達到更高的效率和質量。
創新型實訓教學考核評價模式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準確地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這包括以下三點:第一,增加實訓操作在考核中的占比,適當降低筆試考核的比例。這樣可以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訓練習中,提升實訓教學的質量。第二,“揚長”而不“避短”,教師應該將激勵教學理念應用到實訓考核中,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高度贊揚,但也應該點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此來讓學生更為清晰地認識到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差距。第三,將日常學習行為納入考核范圍內,教師要向學生表明端正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自控力對自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
第一,加大學校對基礎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如擴大計算機機房,及時進行設備更新和維護,積極推進校企結合模式的建立。第二,建立更為專業的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薪資待遇,提高教師的入職門檻,并積極組織在職教師到企業中學習,以此來提升教師對計算機市場的敏感度。第三,完善實訓管理模式,在實訓內容安排、實訓時間設定、實訓過程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氣,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實訓服務。
對中職學生開展職業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將其培養成同時具備高素養和高技能的勞動者。要想實現此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和設計實訓項目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重視構建良好教學環境的問題。中職院校應該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保證可以滿足開展學生專業技能實訓的各項要求,提升計算機實訓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充分分析學校現有計算機實訓教學活動條件和學校教育條件的基礎上,發現學校在計算機實訓中大多使用相對落后陳舊的設備,同時實訓項目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經費緊缺問題顯著。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建議學校引進更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并且開拓校企合作途徑。此外,教師還應該借助各種網站平臺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有效優化實訓教學環境。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在“互聯網+”時代下,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中職學校應該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在保證理論知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強化計算機實訓教學,思考如何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努力在實訓內容、實訓方式以及實訓考核等方面積極創新,為國家、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