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宏
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指出,要深入推進智造引領建設制造強市。標準化服務業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造業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的技術支撐,在提升產品質量、推動產業鏈升級、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全力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迫切需要擴大標準化服務供給,筑牢制造業建圈強鏈的質量基礎。
標準化服務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標準是國際公認的質量基礎。標準化服務業的概念由我國首次提出,指與標準制定、實施、監督相關的技術服務,涵蓋標準研制、計量測試、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業務。標準化服務業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征。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制造業產業鏈“全而不強”、價值鏈位勢低、缺乏話語權的問題仍然突出。加快推動標準化服務業發展,對于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實現制造業產業鏈從弱到強的跨越、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至關重要。
成都發展標準化服務業的現實基礎
標準化體系初步形成。成都擁有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國家南亞標準化(成都)研究中心等國家標準化戰略平臺,西部地區首個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落戶成都,出臺了《成都市以標準化手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022年3月印發實施的《成都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0項以上,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50項以上,爭創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3項以上。
“標準化+”產業取得突破。近年來,成都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能源化工等重點產業,加強基礎領域和關鍵技術標準研制,計量測試、高分子材料、電磁輻射、信息安全等領域在西部乃至全國領先。旅游、物流、商貿、養老、物業等服務業地方標準制修訂不斷加強,彭州、金堂、溫江、郫都等重點區(市)縣成功開展國家級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項目。
標準化服務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成都標準化服務業穩步發展,檢驗檢測服務業規模增長快、檢測實力西部領先、檢測市場日趨成熟、機構集聚態勢明顯,2019年成功獲批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四川成都)。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廣電計量等國際知名檢驗檢測機構均在成都設立了分公司或實驗室,在計量檢定校準、認證服務、檢驗檢測、技術咨詢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骨干機構和企業。
面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成都標準化服務業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制約。一是成都在市級層面尚未就推進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標準化服務業發展進行規劃部署,對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的宏觀引導不足。二是成都專利技術資源豐富,但本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標準市場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特別是先進制造業領域還存在標準缺失現象。三是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制定過程極其復雜,技術上需要多年的沉淀和經驗積累,但目前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導致制造業產業標準產出、產業技術輸出的貢獻低。
發展標準化服務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強化頂層設計,營造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是制定標準化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和面向2035年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布局和主要任務。二是促進政策集成和機制創新。制定成都促進標準化服務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將符合政策條件的標準化服務納入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相關政策支持范圍。優化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探索建立標準化服務統計指標體系,健全標準化服務評價機制。三是提升標準化服務價值。出版城市標準化發展白皮書,建立標準體驗館,培育引進與標準化服務業高度契合的標志性品牌展會。
搭建高端智庫平臺,壯大標準化服務業市場主體。一是激發科研機構生機活力。發揮公益性科研機構在成都標準化服務業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依托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等綜合實力較強的科研院所,建設國家級、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打造測試與標準科技實驗室群落,開展全要素、全鏈條、全過程的標準化服務。二是培育一批專業服務機構。培育一批發展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的標準化服務機構,構建標準化服務全鏈條。鼓勵相關社會團體、行業組織提供標準化服務,引導咨詢機構提高標準化服務能力。三是組建標準化服務業聯盟。鼓勵專業機構和行業組織面向成都制造企業實際需求,整合標準化服務上下游資源,組建行業聯盟,提供標準化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強化資本項目紐帶作用,激發標準化服務市場需求。一是完善標準融資增信制度。與金融機構合作,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品牌價值作為企業征信融資條件或資質,納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和貸款發放參考因素,提升中小企業標準制定能力,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強化企業標準化意識。二是開展標準化服務業試點。面向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遴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標準化服務業試點企業,打造一批比較優勢突出、具有“根植性”和國際競爭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建立標準貢獻獎勵制度。引導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醫藥健康五大先進制造業和傳統優勢行業開展標準創新、構建標準體系。
建強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標準化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一是打造檢驗檢測產業園區。切實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四川成都)建設,依托成都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的主要承載地和協同發展地,建設若干檢驗檢測集聚區。聚焦先進制造業關鍵細分領域,引入國家、省級質檢中心和國際國內權威檢測、認證機構,打造西部檢驗檢測高地。二是創建國家級技術服務平臺。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關鍵細分領域,推動“鏈主”企業聯合集群內優勢產學研單位,創建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質檢中心、標準創新基地等,強化研發設計、計量測試、標準認證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撐,推動標準化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兩業融合”。
(作者系成都市社科院經濟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