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聰 王胡林
構建現代農業體系、促進“天府糧倉”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離不開現代金融業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成都不斷加大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力度,激發農業生產主體創新、創業活力。為進一步提高農業金融服務水平,本文針對成都涉農金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對策建議。
成都涉農金融存在的不足之處
涉農信貸投放不足,農業生產主體日常融資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現代農業投融資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和財力保障,充足的信貸供給能夠充分發揮規模經濟作用,激發主體創新、創業活力,提升農產品供給效率與質量。四川作為全國前三的農業大省,成都更是在全省金融服務供給中處于核心地位,現有涉農貸款額度尚不能支撐成都及川內其他城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
金融產品種類單一,涉農金融服務缺口明顯。金融服務涉及的類別繁多,不僅能夠為市場主體提供充分的信貸供給,保險產品、各類金融衍生產品更是降低農業生產主體經營風險、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韌性的重要工具手段。而成都本地的金融服務更加聚焦于資金供給方面,對于保險、遠期和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的供給和運用尚不充分。
金融資源分配不均,容易加劇農業系統性風險。資本的逐利性導致規模較小、不具備超額收益的農業生產活動難以獲得充足的資金供給。金融資源向部分主體的過度集聚極有可能增加整個行業的波動與風險,影響居民消費成本與生活質量。成都擁有多家全國領先的農業企業,引導企業正確研判價格周期,穩中求進,避免高杠桿過度擴張十分必要。
金融科技運用不足,信貸供給效率有待提升。金融科技是現代金融的核心,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效率,進而提升信貸供給效率。而成都本地的涉農信貸供給更多依靠政府和與政府相關的各類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的參與度不足,金融科技運用不充分,相較于其他城市而言,涉農信貸供給的效率仍有所欠缺。
輻射引領作用不足,西部金融中心功能有待深化。“天府糧倉”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優勢,增強輻射引領作用,提升對全省現代農業的金融支撐力度。但成都現有的農業金融服務,尚沒有形成對全省現代農業的有效輻射與支撐。以“農貸通”為例,其目標是構建“服務全川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平臺”,但其業務分布依然局限于大成都范圍,對打造“天府糧倉”的金融支撐力度仍有待提升。
強化糧食安全金融保障的對策建議
加強政策引導,提升信貸供給規模。現代農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農民利益、事關社會穩定,不能只算經濟賬、局部賬、眼前賬。政府應該加強政策引導,優化信貸評價體系,在考核經濟收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收益,構建兼顧經濟與社會雙重收益的信貸評價體系,對重點領域的農業生產提供金融資源傾斜,提升信貸供給規模,消除農業生產資金缺口問題,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優勢,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提升農業生產主體金融素質。政府牽頭,聯合川內知名財經院校與各類金融機構,主動作為,積極下沉基層組織,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增強農業生產主體對金融政策、金融形勢的認識,提高對各類金融產品的理解,引導、指導農業生產主體,根據自身需求正確合理運用各類金融產品,充分發揮金融工具融資、對沖風險的作用,穩定農業生產主體收益預期,激發生產積極性。
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效能。依托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消除農業生產主體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入各類金融科技公司,引導金融科技公司直接、間接參與涉農信貸供給,以市場化的信息服務供給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與農業生產主體相關的有效信息,實現信息與資金在農業生產主體與金融機構間的雙向流動。
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滿足涉農主體多元化需求。借鑒北上廣深先進經驗,聯合在蓉金融機構,充分運用保險、遠期、期貨、互換等各類金融工具,豐富涉農金融產品種類,切實滿足涉農主體的各類金融需求。一方面,擴大農產品覆蓋范圍,依據農產品自身特征與價格周期,設計優勢品種的金融產品,力爭實現川內優勢品種的基本金融服務全覆蓋。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各類金融產品的有效組合,為農業生產主體提供價格保障,增強生產積極性。
加強監管監控,促進金融資源均勻分配。聯合各類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動態評價體系,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與動態評估,及時識別金融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優化各類政策法規,引導金融資源向更為合理的分配方式調整。筑牢安全底線,防范資本在農業領域的無序擴張,促進大、中、小各類農業生產主體協同有序發展,提升產業鏈韌性。
對內整合對外輻射,打造服務全川農業生產的金融中心。建立部門聯系機制,加強地方政府、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駐蓉機構、各類金融機構的協調聯系,進一步強化“農貸通”平臺功能,優化服務流程,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便捷性、有效性,真正實現涉農“一站式”金融服務。強化“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功能定位,充分發揮省級交易平臺優勢,盡早實現全川各地市州全覆蓋,暢通農村產權的流轉交易,切實增強農業生產主體金融資源獲取能力。依托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增強成都金融業對全川的輻射引領作用,努力推進資金、技術的雙重“外溢”,帶動全川涉農金融服務的同步發展,形成以成都為中心、全川協調發展的涉農金融服務體系,更好服務“天府糧倉”高質量發展。
(彭聰,中共成都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王胡林,中共成都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