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觀生 馬周鵬
CT是一種醫學影像檢查方式,在臨床中應用十分廣泛。但筆者在門診中發現,對于CT檢查有何優勢,以及在檢查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有鑒于此,本文通過幾個問答為大家介紹有關CT的基礎知識。
CT檢查是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后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就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與常規X線相比,CT檢查的密度分辨力較高,能夠顯示出具體的病變位置。CT檢查包括CT平掃、CT增強掃描和CT圖像的后處理技術等,其中平掃是CT的常規檢查,通過CT平掃能夠對病變情況進行定位和定性,可以在圖像上觀察到病灶的數量、大小、形態等信息。
CT增強掃描需要在人體內注射造影劑,再開展CT掃描檢查。注射造影劑是為了增強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之間的密度差異,進而使病變的診斷率得以提高。增強掃描可以對血管性、非血管性病變進行鑒別,明確患者的病變血供情況。
CT圖像后處理技術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蓋顯示(SSD)、容積再現(VR)及CT仿真內鏡(CTVE)等。
(1)CT檢查操作簡單、便捷,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患者對此檢查方式的接受度較高。而且CT可以重復檢查,能夠詳細觀察患者的病變情況以及病情進展情況。
(2)與常規X線作比較,CT檢查不存在影像重疊的情況。采用常規X線檢查,鄰近組織器官密度差異小,不能有較好的對比圖像,因此不能充分顯示軟組織器官的影像。采用CT檢查,可以獲得清晰度較高的圖像,有助于醫生掌握患者的器官解剖結構情況,特別是對于腫瘤病變,采用CT檢查,可以獲得清晰的圖像情況。因此,CT檢查可以有效提高臨床中的檢查率和診斷率。
(3)CT檢查可以做圖像后處理,調節圖像密度,有助于深入觀察器官組織及其病變情況。
(4)通過CT檢查能夠盡早發現癌癥。對患者采用CT進行全身掃描,可以觀察到患者體內是否有癌癥病情,對腫瘤病灶進行深入觀察和分析,可以判斷其屬于惡性腫瘤還是良性腫瘤。
(5)CT檢查可實施增強掃描,使圖像的對比度得以提高,增強圖像質量,可觀察和鑒別患者的病變情況,進而提高病變的診斷率。在增強掃描中,使用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對人體產生的危害性小。
(1)心血管疾病。CT可檢查心包腫瘤、心包積液,使用增強CT掃描能夠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運用CT檢查可對急性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實施定性診斷。
(2)盆腔臟器疾病。盆腔臟器之間有較多的脂肪間隔,使用CT檢查可對其腫瘤病變情況進行觀察,還能觀察到病變器官與鄰近組織的關系,比如可診斷直腸、宮頸、前列腺、卵巢、子宮等腫瘤疾病。
(3)神經系統疾病。在神經系統疾病方面,CT檢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比如腦梗塞、腦腫瘤以及顱腦外傷等疾病。尤其是急性腦出血,包括高血壓性腦出血、腦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動靜脈瘤等疾病,CT檢查的應用價值均較高。因此,對于急性腦出血患者,可首選CT技術作為檢查方式。
(4)腹部器官疾病。CT可清晰顯示人體膽囊、肝臟、腎臟、脾臟以及胰腺等腹部器官狀況,顯示臟器感染、創傷、腫瘤等情況,便于醫生掌握患者的病變部位以及發展程度,有助于制定治療方案,做好患者的預后評估。
(5)骨、關節疾病。CT技術也可以檢查患者的肌肉細小病變、骨骼病變等情況,對于結構較為復雜的骨關節,例如脊椎、胸鎖關節等,采用CT檢查的應用價值較高。
CT檢查也有一定的不足。其一,CT檢查無法有效鑒別相似的正常組織和病理組織,會存在一定的漏診率或誤診率。其二,CT檢查是通過X射線成像,對人體也會有一定的損害。CT檢查產生的輻射會使人體內蛋白質的分子鏈結構遭到破壞,也會損害其身體結構組織細胞,引發其他病癥。但是控制CT檢查的時間、頻率與次數可規避這些風險,因此,在檢查時,需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其三,CT檢查無法有效診斷腦干和小腦病變情況,也不能清晰顯示軟骨和韌帶的病變情況,在檢查患者的空腔臟器時,無法有效觀察早期黏膜病變情況。其四,有些患者在接受增強CT檢查時,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瘙癢、麻疹等,這種情況有時需通過藥物進行治療;也有些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會有呼吸困難的癥狀,需及時給患者注射靜脈藥物,以緩解其臨床癥狀。
CT檢查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兒童或孕婦進行。在進行CT檢查之前,需取掉身上的金屬飾品,盡量衣著寬松,便于檢查。一般情況下患者家屬不能陪同檢查,而且在檢查時患者身體需盡量保持不動,避免影響檢查效果。在開展胸部檢查時,需按照技師的指令,進行吸氣屏氣動作;在開展上腹部檢查之前,患者需禁食4~6小時,檢查中要按照技師的指令,進行吸氣屏氣動作;在開展盆腔CT檢查之前需憋尿。若患者需要接受CT增強掃描,在檢查之前需給予患者注射碘造影劑,有些患者可能會對碘造影劑過敏,因此,檢查前需為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若患者對碘過敏,則不能開展增強CT檢查。還需注意的是,患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議開展CT檢查,因為CT檢查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輻射,而這類患者本身機體免疫系統較為脆弱,存在較高的輻射敏感度,容易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此外,除非有特殊情況通常不能經常做CT檢查,因為長期接受CT檢查,可能會導致患者機體輻射損傷,誘發免疫系統下降,導致如癌癥、白血病等疾病的發生。一次胸部或腹部CT檢查所受的劑量為6~8毫西弗(mSv),而每個人每年的安全劑量在50mSv以內,所以正常人平均每年進行4~6次CT檢查是相對安全的;對于免疫力較差的人群,每年接受CT檢查的次數需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