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人體腎臟功能中最重要的是生成尿液,同時維持水、電解質、蛋白質和酸堿等代謝平衡,保證機體內環境穩定。在此基礎上,腎臟還能產生腎素、活性維生素D,發揮鈣磷代謝作用,調節血壓。
腎小球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發揮濾過作用,由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小球基底膜、上皮細胞等組成濾過屏障。通過濾過功能,將體內代謝產物、毒素、肌酐等物質清除。一般情況下,腎小球如果出現異常,表示其濾過功能可能已經發生損傷,此時血鉀、血肌酐指標水平將明顯增多。研究發現,腎臟疾病患者發病初期,在進行尿檢時,多表現為尿蛋白及潛血陽性,這與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有一定關系。伴隨著腎臟疾病的進展,腎小球濾過功能持續受損,導致濾過率會顯著下降。因此,對于腎臟疾病患者,建議早期開展腎小球功能檢測,結合檢測結果遵醫囑正確服用護腎類藥物,避免腎小球功能持續惡化。
臨床上,腎小球功能檢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血清尿素 人體蛋白質分解和代謝最終產物就是尿素,影響血清中尿素濃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蛋白質攝入量、蛋白質分解過程、蛋白質代謝等。腎小球負責對血清尿素進行濾過,能夠反映腎小球功能,如腎小球功能受損,則血清尿素濃度增高。
尿微量蛋白 正常狀況下,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質是微量的,這是因為腎小管有吸收作用,但是這種吸收是有選擇性的,尿中蛋白質量受到腎小球濾過膜的影響,大分子蛋白質被限制濾過,小分子蛋白質則比較容易通過。醫學上將人體尿液蛋白質含量超過150mg/24h視為尿蛋白。如果蛋白質含量過高,會導致小管間質缺氧程度加重。因此,慢性腎臟疾病合并腎小球損傷的患者,臨床在為其提供治療時,控制尿蛋白量是首要目標。
血肌酐 血肌酐屬于人體肌肉的代謝產物,是腎功能中重要的檢測項目,通過判定血肌酐結果,能夠反映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疾病情況,同時對于尿毒癥、腎臟衰竭病情進展的判斷也有一定參考價值。血肌酐屬小分子結構,通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對其吸收量非常有限,因此對每日尿量所產生的影響不大。
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球濾過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濾液的量,是評價腎功能的關鍵指標,人體一旦受到疾病的侵害,血液中成分會發生明顯變化,導致腎小管和腎小球超負荷工作,原有濾過平衡就會被打破。腎小球濾過率正常值在125ml/min左右。
腎小球濾過分數 指腎小球濾過率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腎血漿流量約660ml/ min,因此每分鐘濾過分數為125/660×100%≈19%,這說明流經腎的血漿,約有1/5由腎小球濾入囊腔生成原尿。
目前,腎小球功能檢測方法主要包括腎功能檢查、尿常規,在檢查時各有需注意的地方:
尿常規 盡量取晨尿檢測,晨尿中溶質濃度成分高,留取晨起后第一次小便尿液,檢測結果更加準確。需提醒的是,取中段尿更能保證其清潔性,避免標本受到污染。此外,女性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查前,應做好陰道清潔,如合并婦科炎癥,待炎癥消除后再進行檢查,檢查結果更為準確。
腎功能檢查 一般不需要空腹,但注意在檢查前規范飲食,避免攝入高蛋白食物,盡量不要劇烈運動。抽血檢查盡量避免穿緊身衣,采集血液標本后放置于真空管內,并在2小時內送檢,避免不良因素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