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
在做常規(guī)體格檢查時,血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的檢查通常必不可少。其中尿常規(guī)檢驗是無痛且便捷的,將采集的尿液樣本送檢即可。但臨床上仍有很多人對尿常規(guī)檢驗的注意事項不了解、不重視,隨意采集和處置標本,進而對檢測結果產(chǎn)生影響。下面筆者將對其進行詳細科普,以幫助大家正確了解尿常規(guī)檢驗,認識到尿常規(guī)檢驗的重要性,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輔助醫(yī)生科學評估病情。
尿常規(guī)的檢查內(nèi)容可概述為如下幾項:
(1)尿液顏色。健康人的尿液顏色通常是淡黃色,若顏色加重或出現(xiàn)其他顏色(醬油色、濃茶色),則往往意味著受到血液、色素、藥物、食物等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改變。
(2)尿液透明度。健康人的尿液透明度較高,但若尿液放置時間過長,則會出現(xiàn)酸堿度上的變化,并逐漸析出尿液中的核蛋白、黏液蛋白等,進而形成輕度渾濁狀態(tài)。
(3)尿液酸堿度。健康人的尿液酸堿度為弱酸性,在服用藥物后也可為中性或者弱堿性。該指標主要是對腎臟調(diào)節(jié)功能、酸堿平衡情況進行反映。若低于正常指標范圍,則說明存在慢性腎小球腎炎、痛風、酸中毒等患病風險;若高于正常指標范圍,則說明存在堿中毒、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患病風險。
(4)細胞含量。健康人群尿液中上皮細胞、白細胞、紅細胞的含量極低或檢測不到。若檢測到尿液中細胞量增加,則說明存在生殖感染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5)尿蛋白含量。健康人腎臟會吸收蛋白質,因此其尿液中尿蛋白的含量極低,在使用常規(guī)定性檢測時,結果一般呈現(xiàn)為陰性。一旦檢測到尿液的尿蛋白含量高,則說明存在腎臟疾病等患病風險。
(6)尿比重。尿比重一般是指同體積的尿液和同體積的純水之間的重量之比,也就是反映尿液的濃縮程度。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尿液比重的正常值1.015~1.020之間,其指標檢測結果往往會受機體出汗量、飲水量、受檢者年齡等因素的影響。指標超出此標準范圍,則說明存在心功能不全、高熱脫水等情況。另外在糖尿病患者群體和蛋白尿患者中,該項指標同樣會有異常升高的情況。若指標低于此標準范圍,則往往發(fā)生在慢性腎炎、尿崩癥等疾病當中。
(7)尿葡萄糖含量。健康人群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極低,通過定性試驗,若結果顯示為淡藍色溶液,則表示為陰性。若顯示為陽性,則說明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患病風險。
(8)亞硝酸鹽含量。健康人尿液中是含有硝酸鹽的,通過腸桿菌科細菌還原而形成亞硝酸鹽。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群檢查結果應當為陰性,但若呈現(xiàn)出陽性,則說明存在腎盂腎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風險。
為了保證尿常規(guī)檢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
首先,用來檢測的尿液最好是晨尿,即在早晨起來未進餐、進水時所排出的第一次尿液。同時,檢查前一天不可大量喝水,保持正常飲水量即可,避免稀釋尿液中的成分,進而對檢驗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
其次,在收集尿液樣本時盡量選取中段尿,即排尿一會兒后所收集的尿液。因為剛開始排出的尿液能夠對尿道形成沖洗,減少尿路分泌物在尿液樣本中混入,避免對檢測結果形成干擾。
最后,在檢驗尿常規(guī)前不要食用帶有色素的食物,如火龍果、藍莓、桑葚、甜菜根等,這些食物將使尿液顏色出現(xiàn)變化,影響醫(yī)生的判斷。在檢查前也不要食用高糖食物,避免錯誤檢驗出尿糖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