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琪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特點就是持續的高血糖,患者通常終身都需要藥物、飲食以及運動結合來控制血糖水平。若血糖控制不佳,身體長期處于高血糖水平,會引發諸多糖尿病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因此,對于糖尿病切不能大意。那么,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容易忽視哪些問題呢?
糖尿病被認為是“吃出來的疾病”,有些人長期高油、高鹽、高熱量飲食,就會引起肥胖、誘發代謝紊亂的問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正常人群增加。也正因為如此,飲食習慣也是影響其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在患病后仍不重視飲食的控制,血糖勢必會更加不穩定。
針對這種狀況,就需要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不良飲食習慣的危險性。患者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食物多樣化,堅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原則,嚴禁不規律飲食或者暴飲暴食。
不少患者在飲食控制方面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糖尿病患者只能少吃少喝,甚至越少越好。事實上,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是為了更好地平穩血糖,但也要兼顧身體每天的能量和營養需求,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每日活動量等個性化指定患者每日的能量標準,對于肥胖患者應按標準體重而非實際體重計算,這有助于減輕體重。
有些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認知不夠,造成他們在治療過程中無法嚴格遵守醫生的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如此,血糖水平不易得到控制,會進一步加重病情,誘發一系列并發癥,比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大大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甚至無法正常生活。
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遵醫囑服用藥物,定期到醫院復查,盡可能降低糖尿病的并發癥風險。調整用藥須經醫生評估,切不可擅自減藥或者停藥,以免造成血糖出現大幅度波動,引發不良后果。
久坐不動看似和糖尿病沒有關聯,實際上,長期不運動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之一,而且還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調節,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一直以來,運動治療都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只要條件允許,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被鼓勵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運動。但不少患者沒有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僅依靠單一藥物控制血糖水平,忽略運動鍛煉,使得治療效果不太理想。
針對這一問題,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教育,一方面要讓他們認識到運動鍛煉對血糖水平控制的有效作用,合理的運動鍛煉,能消耗過剩的營養和能量,消除過多的脂肪組織,提高肝臟及肌肉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還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大大降低糖尿病各類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另一方面還要讓他們明白該如何選擇鍛煉項目。具體來說,要以患者自身的血糖波動范圍作為基礎,優先選擇慢跑、散步、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以上,持續一段時間,待身體素質提升、心肺功能適應之后,還可以增加一些抗阻運動來提高肌肉含量。年齡大的患者,要注意運動強度,以免帶來反作用。
總之,糖尿病危害很大,患者切不可粗心大意,在治療過程中,要嚴格遵循醫囑,謹慎用藥,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定期體檢,才能有效維持血糖水平,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