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妘潔 馬有林
(長春師范大學)
藝術風格的形成與藝術家本人的性格,生活環境,稟賦和才能息息相關,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藝術家藝術風格的形成。故清劉熙載《藝概·書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雹?/p>
下面筆者從顏真卿生活的時代背景,師承幾個方面對顏真卿行書風格形成原因略作論述。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在狼牙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顏真卿出身于瑯琊顏氏,年輕時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為得罪了權貴之臣楊國忠后被貶。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及時察覺二人的謀反動向,率義軍對抗叛軍,一度光復河北,后到鳳翔。在平叛結束后被封為憲部尚書。在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為魯郡公,后世稱為“顏魯公”。
一個時代書風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其風格形成深受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響。唐代早期社會安定,國力強盛。唐太宗倡導王羲之的書法,當時的時代盛行二王的妍美風格,整個時代被王羲之書風所覆蓋。到了盛唐時期,國家規??涨敖y一,經濟繁榮昌盛。社會,經濟發生了改變,那么隨之文化和審美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出現了張旭,懷素,李陽冰等這樣的書壇高手,他們一掃王羲之妍美之風的書壇,開創了新的境界。在這樣一個藝術顯赫的時代,顏真卿也受到了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書風格。
在書法世家的影響下顏真卿早年曾學習前輩書法,除了二王、褚遂良等人之外,筆者以為對顏真卿行書書風影響最大的,非張旭莫屬。古代書法藝術史上,總有幾個癲狂的書家為書壇添加一筆奇異的色彩,張旭就是其中之一。顏真卿勤奮好問,他向張旭討教,二人以問答的形式探討學習書法,其中觀點無不切入書法藝術之要。從中可見書法學習和其他學科一樣,需要從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體驗。另外張旭敢于創新、狂放不羈的性情也影響到了顏真卿,在他此后的行書作品中,都可以窺見張旭書中豪逸蕩漾之感。
正是顏真卿獨特的經歷與時代背景相結合才形成了顏真卿獨特的行書風格。
《祭侄文稿》又稱《祭侄季明文》,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在叛軍進逼之時顏氏一族奮起抵抗。顏季明在作戰過程中負責來往傳遞消息,使兩郡之間形成聯結,擊退叛軍。但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置使城防被攻破顏季明及顏氏家族多名奮戰的戰士先后遇難。所以顏真卿在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祭侄文稿》是在顏真卿得知侄兒遇難,他派侄兒顏泉明前往進行善后,但只找到季明的一個頭顱和一只腳。在顏真卿提筆寫下《祭侄文稿》之時,他回首安史之亂的過往,血淚交加,悲憤的情緒涌上心頭,情不能自禁。文中將他的精神氣節和表現得淋漓盡致。
顏真卿行書入筆堅實,行筆剛勁,在雄渾中又不失妖嬈,他的書法作品中字形磅礴有力,主題凸顯哲理,寓情于書法中。顏真卿尤善行書和楷書,其書法雖然肥厚,但是卻不失豐潤飽滿之感,整體端莊嚴肅。簡單來說他的書法屬于耐看型,看得越久就越能感受其韻味,書法之精髓在于字體中。
《祭侄文稿》是在顏真卿心情悲痛時寫下的,整篇作品中行書和草書摻雜出現。字形豐富奇特,章法動蕩,節奏時而沉重時而緊湊。在看似隨意的整篇文本當中我們也能體會到顏真卿“規矩之外,別有勝趣”的藝術風格。下面筆者從用筆,結體,整體墨色三個方面分析《祭侄文稿》的特點風格:
1.線條圓轉、遒勁舒和
《祭侄文稿》筆法線條圓轉,遒勁舒和。筆者認為《祭侄文稿》的用筆特點為首先是打破了晉唐以來重內擫法來表現方剛之氣的習慣,改用外拓法。顏真卿認為,外拓圓筆更能自如地縱筆揮毫,充分舒展書法家的個性。如“荼毒”二字便是筆勢外拓的典型表現。其次是線條渾厚圓勁,骨勢洞達,賦予立體感?!都乐段母濉分小案浮睢础⑹?、輕”等字運筆疾澀,這也體現了古人所說的“顏字入紙一寸”的說法。再者是篆籀氣的運用,所謂篆籀氣指的是在書寫過程中運筆圓厚遒勁,造型上沉郁古拙。《祭侄文稿》在全文篆籀之氣濃厚,這不僅是 他筆法的外在表現也是后人對他作品的一種整體的審美觀感。
2.結體寬博,平正奇險
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書法作品一貫的結體特征顏真卿的結體主要特點為結體寬博,平正奇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寬朗舒展,外緊內松。文中結字處處體現了顏體獨特的內放外收的特點如“歲”“戊、戌、賊、我”“殘”“哉”等字。這正是顏字內放外收的典型之處。第二個方面是多橫向展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或同向。尤其是相對的邊豎,使傳統的內弧相背為外弧相向形。如“蒲州、丹楊、開國、圖、開、關”等處,使字形開張多變。顯得疏密得體,相得益彰。此為顏體行書的創新之所在,亦是顏體闊達大度的結構特點之表現。第三個方面是氣勢凜然,但卻寄寓著奇險。從《祭侄文稿》我們可以感受到有些字的俯仰之勢很大,在結字中相互照應,形散神聚,這也是 《祭侄文稿》中我們體會到顏真卿在結體上的獨特魅力。
3.墨法蒼潤,流暢自然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得知侄兒顏季明遇難與戰場又尸骨未還的情境下所創作出的,在當時特殊的情境下顏真卿滿懷著懣慨之情,用血與淚書寫出了這篇文章。文中多處有改動的痕跡也表明了顏真卿在創作過程中情緒激動,思如泉涌手中的筆常常跟不上內心的思緒。時而感慨萬分時而又悲憤交加,正是在這樣濃烈的情緒下無暇顧及筆墨章法,盡情書寫,但恰恰正是因為這樣的思緒下顏真卿獨特的用筆特色與不拘一格筆墨的融合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效果。作品濃,淡,虛,實,枯,潤的對比更加增強了作品的感召力。
為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讓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參考《書法·篆刻》教材對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的進行賞析與嘗試臨摹。
在有關書法視覺審美的教學中,《祭侄文稿》作為名帖本文作者將從賞析與臨摹兩個方面對教學進行思考與分析。對《祭侄文稿》的賞析與臨帖對于初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又有難度的內容,因為《祭侄文稿》獨特的創作背景與其中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對于初高中生在理解與臨習上是有很大的難度的。下面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我對本節課做了一個教學計劃。
1.引導學生了解顏真卿與《祭侄文稿》創作背景
對作品的深入把握需要對作者有全面的了解。顏真卿作為唐代中期優秀的書法家,也是在書法史上繼王羲之之后書法的另一個高峰,他的為人耿直剛正,從不阿于權貴,一生忠烈悲壯。在安史之亂時,顏真卿抗賊有功隨后晉升,太子太師。顏真卿本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與鮮明的個性是學生在學習時要重點領悟的。
《祭侄文稿》追敘了在安史之亂時,顏氏一族抗擊叛軍,滿門犧牲的故事。本篇文章主要是顏真卿祭奠自己的侄兒所作。對于作者和創作背景的介紹,是深刻體味與欣賞文稿的基礎。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去講述,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這個環節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2.了解《祭侄文稿》全文內容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50歲時所創作的,全文有230個字。閱讀全文明白全文故事梗概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作者創作時的心態和心境,把握全文章法筆法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稿不是作者作為一篇作品來創作的是在極度的悲憤的情境中書寫而成的。故全文多處涂抹更改,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一點要讓學生們有所了解。

中小學美術課詳細課時教學計劃(一)
所以在我們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對文稿內容清晰明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幫助同學整理出一份清晰的內容與釋文,這些對教學的進行會起到極大的幫助。
3.欣賞《祭侄文稿》的書法之美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書法藝術家。他的行書代表作《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圓轉遒勁的篆籀筆法,以圓筆中鋒為主,藏鋒出之。這樣寫出的作品雄渾有力,厚重質樸。第二個特色是開張自然的章法。顏真卿在整篇的章法上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正是這樣的章法才使整篇文稿生動自然,靈活有趣。第三個特色是滯澀生動的墨法。整篇文稿枯筆較多,墨色濃厚滯澀。這與顏真卿當時創作的情感是密不 可分的。這一墨法也與顏真卿當時的情感形成了高度的和諧。
對于初高中生的品賞能力與藝術修養行草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結合文稿的細微之處,讓學生們充分感受藝術之美,此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能讓學生真切感受筆意連動中作者的豪放不羈的情懷。
4.文稿臨摹
《祭侄文稿》作為天下第三大行書他的價值不言而喻。但低于初高中生來說他的臨習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再結合他全文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創作情景,所以在學生臨習過程中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帶著作者感情去嘗試臨習。不應太注重形式與表面效果,取意臨神為上。由于創作的難度大,所以在此過程中老師的引導也至關重要,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式和內容進行 臨習,老師也要做好指導工作,以學生體會其中感情為上。
當然如果有濃厚興趣的同學老師也可利用假期時間和空閑時間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指導練習??刹捎镁珳逝R習對照臨習通篇臨習等多種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們會盡全力做好教學過程與達到預期效果,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以及現實因素會產生極大的局限性。
在當代盡管國家不斷促進書法教育的推進但學生們從小的教學內容與環境讓學生們對中國古代書法名作的了解知之甚少,作為一名師范專業的書法學學生在學習倡導書法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個理想,書法教學遠不止寫好字,更在于他對學生人格和修養的提升。就如《祭侄文稿》的臨習他不僅僅是顏真卿的代表作也是中華傳統倫理道德的豐碑,是中國古代儒家中統情懷的一種完美體現。欣賞與臨習此篇作品對學生的道德情操的培養也是有重要意義的。
注釋
①劉熙載《藝概·書概》,見: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編.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