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心 張繼澤
(1.青海大學財經學院 青海西寧 810016;2.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四川成都 610031)
服務業是促進城鎮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城鎮化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1]。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著力構建國內國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是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一環,服務業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是形成和暢通國內大循環體系的關鍵舉措。近年來,青海省立足生態立省實際,緊緊圍繞“四地”建設,服務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為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年青海省服務業增加值為1661.37億元,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49.7%,與此同時,青海省城鎮化率水平為60.08%。目前,以服務業提供動力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所呈現的優勢愈發明顯,因此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戰略部署中需要考慮服務業和城鎮化之間的關聯性。本文針對青海省服務業發展對城鎮化的影響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為政府了解服務業促進城鎮化的力度大小,以及服務業細分行業與城鎮化的關聯程度提供參考,為制定切實可行的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方案和相關政策提供建議,以期提升城鎮化進程中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過分析相關因素的時間序列曲線的幾何相似程度,來判斷相關因素的關聯度,它是灰色系統理論的重要內容,是對灰色系統中相關因素關聯度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
(2)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本文為避免各因素由于數據量綱的不同給結論帶來影響,故進行無量綱化的數據處理。本文使用均值法,即用所在序列數據除 以該序列的均值得到比例數據,以此消除量綱影響的數據。
(3)求絕對差。Δi(k)=|X0(K)-Xi(K)|,K∈[1,n]
(4)求關聯系數ξ0i(k)。取灰色系數ρ=0.5,依下式計算影響因子和結果因子間的關聯系數:
(5)取等權重求綜合關聯度并排序。
記比較序列Xi(k)與參考序列X0(k)的關聯度為γ0i,取等關聯權重意味著不同行業的樣本對總體影響是等價的。對γ0i進行排序,依其大小,可得到影響因子對結果因子的影響順序。關聯度越大,則說明該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關聯度越高,聯系越緊密,該序列反映的因素對研究對象影響越大。
對表1中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差序列,并將差序列結果代入公式,得出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14個細分行業的灰色關聯系數及最終關聯度,具體結果見表2。

表1 2013—2020年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統計數據無量綱化結果
將表2中的關聯度排序,可得如下關聯矩陣:X={X1,X13,X4,X3,X5,X14,X7,X2,X10,X9,X6,X11,X8,X12}={0.888,0.808,0.805,0.796,0.767,0.753,0.751,0.749,0.568,0.490,0.480,0.450,0.431,0.410}.

表2 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各細分行業的灰色關聯度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關聯度越接近1,關聯程度越大。一般認為當0≤γ0i<0.4,關聯性弱;當0.4≤γ0i<0.6,關聯性中等;當0.6≤γ0i<0.8,關聯性較強;當0.8≤γ0i≤1,關聯性極強。從整體來看,經過計算,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產值整體關聯度為0.654,存在較強的關聯性。通過關聯度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化與服務業關聯度極強的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一層次主要以生活性服務業為主,這說明在城鎮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集聚,同時由于生活性服務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門檻低,再就業周期短,所以可吸納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的中低端技能勞動力就業,以此促進青海省城鎮化發展水平。

表3 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各行業產值關聯度的歸納
而以住宿餐飲,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為代表與城鎮化關聯度較強,這一層次主要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生產性服務業中的大多數行業部門均屬于技術偏好強、增長率高、市場潛力大、產業關聯及擴散效應顯著的行業,對其他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從青海省實際情況來看,青海擁有諸多特色優勢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以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為代表的主要以公共服務業為主,這一層次與城鎮化關聯度為中等。這表明青海省公共服務業對城鎮化促進作用有限,這與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限有一定的關系,由于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及其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落后,導致地區公共服務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所以不能有效帶動城鎮化發展,同時也反映出青海省總體城鎮化質量不高,對公共服務業的帶動力不強。
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青海省城鎮化水平及服務業發展水平整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然而相較于全國及其他發達省市,仍然比較落后。總體來看,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關聯效應較強,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聚集人口和資本,這一優勢使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鄉之間融合發展,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以此促進青海省城鎮化發展水平,服務業逐步成為推進青海省城鎮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從具體細分行業來看,以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生活性服務業與城鎮化關聯性極強;而以住宿餐飲,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城鎮化關聯度較強;主要以公共服務業為主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這一層次行業與城鎮化關聯度為中等。綜上所述,青海省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關聯度總體較強,但是依舊存在部分行業發展不協調,甚至城鎮化存在“量高質低”的現象,因此,為了實現城鎮化與服務業發展之間的良好互動作用,未來 青海省應該立足“生態立省”實際,緊緊圍繞青海“四地”建設以及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契機,大力發展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高就業吸納彈性、優化產業結構等優勢,不斷推動青海省城鎮化事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實現區域城鎮化與服務業均衡發展、良性互動。
根據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優先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能夠滿足消費者最終需求,進一步加強生活性服務業頂層設計,根據不同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與問題,制定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的專項行動方案,特別是抓住蘭西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機遇,培育新的消費亮點,提升服務產品品質,突出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
(2)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助力其他產業發展的潤滑劑,使得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向專業化方向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并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展助推打造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通過金融、信息傳輸、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創新改革,積極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培育生態、循環、數字、飛地經濟形態,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全面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的過程中,要科學化改造升級,大力發展優勢循環經濟產業,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為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添磚加瓦,以此推動青海省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3)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青海省生態優勢明顯,但是社會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因此青海省應該發揮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做到生態保護和生態旅游互利共贏,不斷提升住宿餐飲、文體娛樂等與生態旅游息息相關行業的服務質量,以此提升旅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推動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以生態旅游為載體,展示生態環境保護成果,增強青海城鎮化發展特色。
(4)夯實穩固公共服務業發展。從當前青海省公共服務行業供給水平來看,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優質資源總體短缺。為夯實穩固公共服務業發展,加快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應該加強城鎮生態環境治理,補齊城鎮公共衛生短板,加強城鎮水利、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使教育等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各項公共服務事業發展,不斷強化各級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兜底責任,同時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政府、社會、個人三方共同發力,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