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祎凡
(成都大學 四川成都 610110)
人們常常幻想能夠穿越到相比于真實世界具有不同運行規則的異世界,在異世界中化身仙人馮虛御風、遨游宇宙,又或是成為名將征戰四方、封狼居胥。大量爆火的穿越劇、小說就是有關人們對此類想法的佐證。曾經這類想法被視作是荒誕的,但得益于科技的進步,元宇宙的出現為這些天馬行空的幻想提供了無限可能。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由Meta(超越)與Universe(宇宙)組成,是指超越真實宇宙而存在的另一個世界。元宇宙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構建出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同時反作用于真實世界的虛擬世界。目前,元宇宙已經從科幻藍圖演化成為一項現實科技,根據清華大學新媒體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元宇宙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AI、大數據、區塊鏈、網絡通信、數字孿生、游戲引擎等。也有學者認為,支撐元宇宙的六個重點技術分別是區塊鏈技術、交互技術、電子游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智能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但無論如何,元宇宙的基本原理都是將用戶的感知引領到一個虛擬世界中,借助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體感技術等科技手段,沉浸式的體驗各類真實世界中難以體驗甚至不存在的新奇事物。
Roblox公司提出了元宇宙的八個主要特征,即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性、經濟與文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遲在元宇宙中已經初步達成,而多元化、隨地性、經濟與文明尚需進一步發展。例如百度推出的首個國產元宇宙產品“希壤”,雖然具備了身份、社交的特性,有相當的沉浸感,但其與理想的元宇宙相比,更像是一個具備社交屬性的沉浸式游戲。因此,當前元宇宙距離理想狀態仍相差甚遠,對于元宇宙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仍存在較大爭議,這一爭議的主要成因仍是技術的不成熟,部分開發者借助元宇宙概念進行炒作,其實際運營的平臺卻與元宇宙毫不相關,最終導致用戶認為元宇宙只是資本的騙局。即便如此,開發者仍認為元宇宙將是互聯網的迭代,NVIDIA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2020GTC會議上聲稱:“元宇宙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認為,“在元宇宙時代,整個文藝創作將會迎來‘爆炸式’的發展”。在某些領域中,元宇宙正在引發全面變革,用戶足不出戶就可完成諸如召開會議、藝術創作等對現實場景需求較低的工作,元宇宙庭審等司法活動正在持續推進。
元宇宙起源于互聯網卻超脫于互聯網,元宇宙也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虛擬空間,而是基于多種技術整合而形成的、可以與真實世界互通互聯的世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副理事長、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繼認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在元宇宙中,用戶所持有的元宇宙角色可以視作其真實意識的投影,元宇宙即為用戶的靈魂寄予之地,此地的生存基本原則由真實世界衍生,但是世界內具體的規則與真實世界大相徑庭。對于用戶而言,元宇宙充滿了可創造性與不確定性,用戶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隨心所欲地行事,這也是元宇宙的魅力所在。而在互聯網中,無論是游戲還是社交,都需按照平臺既定的規則行事。并且,在社交平臺上,用戶通過網絡表達觀點、與親友聯系,實質上只是信息傳播媒介由現實轉換為互聯網,并不能算是真正地進入另外的世界。
元宇宙常常被誤認為是一種全新的游戲形式。但應該認識到,元宇宙存在開放目的性和社會屬性。而在游戲中,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僅僅是真實意志的部分體現,在游戲劇情方面并不具備多少開放性,這使得元宇宙與游戲不能一概而論。簡而言之,元宇宙雖具有游戲的性質,但這只是元宇宙諸多性質中的其中之一,并不能簡單地概括出元宇宙的特征。舉例來講,在一款名為“俠盜獵車手”的游戲中,玩家可以操縱角色進行各式各樣的犯罪,以此宣泄內心的黑暗,或僅是為了感受刺激。在這款游戲中,用戶能認識到游戲世界與現實世界存在的割裂,游戲中的犯罪對象也并非由真人操控而是設定好的虛擬角色,因而玩家不會將游戲中的行為轉換到現實中。但在具有社會屬性的元宇宙中,用戶面對的是有獨立思維的個體,皮下也是與自己相同的用戶。基于元宇宙的社會屬性,在元宇宙中,用戶的一言一行都是真實世界的映射,且將被反饋到真實世界中,由用戶個人帶給其他用戶的愉悅、友善、恐懼、厭惡等情緒也與真實世界相通。當前,元宇宙已經衍生出了消費元宇宙、工業元宇宙等多種形態,且已有多個實踐案例,如消費企業在元宇宙中建立的品牌文化基地、電力企業應用的工業一體化AR智能頭盔、波音公司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的波音777飛機等。
元宇宙與VR存在諸多相似之處,譬如都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但通過對兩者全部特征與應用功能進行全面分析,可以發現元宇宙與虛擬現實并不能劃等號,元宇宙與VR、AR等技術應是包含與包含于的關系。VR通過外置設備提供視聽體驗,對虛擬場景進行現實擬真化;而元宇宙則是一個全新的數字化世界,在理想的元宇宙中,VR、AR等技術手段共同為元宇宙的良好運行奠定基礎,用戶可以使用VR或AR設備訪問元宇宙,以此提供給用戶多元化的體驗。根據元宇宙的發展趨勢,為了實現元宇宙的“隨地性”,大多數用戶會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登入元宇宙,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元宇宙參與者才會借助VR等設備獲得更完美的沉浸式體驗。
依照元宇宙的定義,元宇宙是一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世界,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這個世界超越了真實宇宙與傳統互聯網世界。那么理所應當地需要選取恰當的監管態度,確立符合元宇宙特性的監管模式,進而對元宇宙進行管制。對于元宇宙的監管態度,一般可分為消極與積極兩方面。
消極監管的主要做法是不采取任何監管的措施,表現為“自由放任”。在元宇宙誕生伊始,就有研究者提出,對于元宇宙這個新生世界,若是任由其發展,會演變成什么樣子呢?有開發者提議,應將元宇宙視作傳統網絡空間進行監管。但基于元宇宙的特殊性,許多針對傳統網絡空間的監管手段難以適用。對此,根據真實的世界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若采取消極監管模式,許多在真實世界中由于法律、道德限制而無法做到的事情將在元宇宙中被完全放開。根據霍布斯的自然狀態理論,人類無法在沒有政府保護的情況下生活。霍布斯認為,自然狀態下的人類互相仇視,為了私欲爭斗不息,總是處于“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元宇宙將是混亂、無序的,處于消極監管模式下的元宇宙,僅由用戶個人內心深處的道德感進行約束,也許在無休止的混亂中會有新的規則生成,但也無法緩解整個元宇宙世界的混亂。正如由克蘇魯神話衍生出的宇宙主義,在消極的監管模式下,人類對元宇宙的態度可以視作悲觀、冷漠的,這里的悲觀、冷漠并不是情緒上的悲觀,而是對世界本身及未來發展的悲觀。在克蘇魯神話體系中,人類經常受到強大的生靈和其他宇宙力量的支配,這些力量并不是惡意的,因為它們對人類本身毫不關心,但也確實使得宇宙混亂而虛無。處于此種監管模式下的元宇宙也是如此,用戶支配元宇宙中的角色完成各類不受監管的行為,盡管這些行為并不是想對元宇宙進行破壞,但也毫不關心元宇宙未來的進步,這將不利于人們利用元宇宙對真實世界進行正向反饋,也是對元宇宙未來發展的限制。
除此之外,在這種體系下,還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元宇宙是否會發展成為更完美的“暗網”。由于缺乏監管和自身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元宇宙極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進行毒品交易、個人信息販賣及色情交易等犯罪行為,元宇宙也將因此淪為犯罪者全新的犯罪場所。
與消極監管相對立的另一種監管態度,則是對元宇宙采取積極的監管措施。在這種態度下,仍可衍生出兩個方向。
其一是根據真實世界的監管模式進行監管,認定元宇宙是真實世界延伸的一部分,打造以真實世界體系為藍本的虛擬世界。但在真實世界的完全監管下,元宇宙中用戶的言行將受到極大限制,也就是說,用戶要完全遵守真實世界的規則,這將會使用戶對元宇宙的興趣下降。在進入虛擬世界后,仍要按真實世界中的法則行事,元宇宙與傳統游戲世界及高質量AR相比的優勢也會相應下降。由此可見,根據真實世界打造的監管體系也是無法良好運行的。因此,無論是消極監管還是完全根據真實世界進行積極監管,都不利于元宇宙的發展,對監管度的把握應是探尋元宇宙監管模式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其二是借鑒傳統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中存在的監管模式,打造能夠適應元宇宙自身規律、推動元宇宙良好發展的模式,這也是元宇宙發展最應選取的監管模式。所謂“日光底下無新事”,元宇宙既然是真實世界與互聯網世界的升華,那么借鑒現行監管模式是完全可行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目前沒有任何一種監管方式能夠完全適應元宇宙,在構建監管體系時,首先應明確政府部門、元宇宙開發者及用戶各自的權利,并界定元宇宙中貨幣、知識產權等概念的界定,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令人信服的監管。另外,近年來隨著元宇宙在國外的發展,可以發現,在元宇宙中存在諸多被真實世界所不能接受和認可的行為,至于對這些行為是放任還是堅決制止,還需針對行為本身存在的合理性與實際危害性進行具體分析。
當前,我國的元宇宙正處于萌芽階段,但根據世界各國元宇宙發展歷程的相關經驗,在對元宇宙進行監管的過程中面臨著由于技術缺陷、法律缺失等因素導致的諸多難題。
在互聯網世界中,各類互聯網平臺的運作都需要海量的用戶隱私數據作為支撐,包括身份、住址、聯系方式、人臉圖像、實時位置等。互聯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個人隱私信息早已變得數據化,各國也已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并匹配有相應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監管。但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發展的事物,在元宇宙中,平臺所需獲取的個人數據隱私量遠遠超過互聯網。在所需的個人隱私方面,互聯網可能會需要用戶提供自身的發型、服飾、口味等日常生活類數據和指紋、聲紋、面部輪廓等生物特征數據;而元宇宙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將數據邊界進一步向用戶身體內部推進,誘使用戶交出眼球運動、肌電信號、腦電波、基因構成等深度生物隱私數據。對于這部分數據隱私的監管,各國暫時沒有統一的觀點,也并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由于此部分監管方式的缺失,元宇宙中用戶的個人信息將“一絲不掛”地暴露在元宇宙平臺的目光之下。
元宇宙如互聯網一樣,存在許多犯罪行為,這些犯罪行為主要涉及利用元宇宙完成傳統犯罪活動與元宇宙內虛擬人的犯罪活動。在以往互聯網中存在的各類犯罪行為,在元宇宙中也會出現,比如在元宇宙中犯罪分子借助元宇宙完成犯罪行為,這種情況依據既有刑法進行制裁即可,但困難的是確定犯罪人在哪,這個監管難點的突破仍屬于技術層次的,需實現技術突破。對于另外一點,即元宇宙內虛擬人的犯罪行為,則是監管的重難點。在一款名為“Horizon Worlds”的元宇宙應用中,一位女用戶表示自己在應用內遭到性騷擾,一名玩家在元宇宙里“摸”了自己的角色。在以往的游戲中,難以出現“摸”的行為,但元宇宙的到來意味著以往的一些標準不適用于新技術環境。而各國法律法規對此類行為暫時未作出定性,導致在元宇宙中難以對很多在傳統互聯網中不存在的行為進行監管。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互聯網用戶規模較小,且互聯網功能較為簡單,因此采取虛擬身份與真實身份分離的機制,較好地保證了互聯網的開放性、匿名性等特點,對互聯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實社會與互聯網的聯系程度不斷提升,滋生出了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不良行為。而用戶使用的虛擬身份致使監管部門難以對用戶本人進行監管與處罰,僅能由平臺對用戶互聯網賬號作出處理,這種較輕的處理結果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會成為對不當行為的放任。因此,經過不斷發展、演變,對虛擬身份與其背后操縱人進行監管已成為維護互聯網秩序的重要一環。元宇宙也正經歷著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曾面臨的難題,在元宇宙中,用戶可以成為任何人,元宇宙中的虛擬身份較互聯網而言,更難以認定其背后操縱人。許多內心黑暗卻由于互聯網監管機制而無處宣泄的用戶,可能會將元宇宙視作新的發泄渠道,在其中肆意妄為,不利于元宇宙的秩序穩定。在未來的元宇宙中,用戶將來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這就極大提高了對虛擬身份的監管難度。
當前元宇宙適用的數字代幣主要分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同質化代幣與非同質化代幣(NFT)。首先,這些數字財富是非實體的,也明顯區別于我國的數字人民幣,不具備國家信用的背書,直接導致其實際價值不穩定。數字代幣缺乏具備公信力的發行中心,使其難以監管,對社會治理與元宇宙的發展造成了較大困擾。目前世界各國對于這些數字財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監管態度。其次,關于NFT持有者的版權問題,國內外現有的法律法規尚無覆蓋,主要依賴于NFT發行時平臺的相關條款,有些平臺允許所有者無限制地對作品進行商業使用,也有平臺沒有明確的條款進行規定。此外,在元宇宙中創造的財富的歸屬主體也難以認定。例如,用戶在元宇宙中冒用他人身份或是知名品牌,利用他人身份或知名品牌的影響力進行獲利。雖然元宇宙與真實世界相互連接,但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平行世界,且并無規定用戶能不能借助他人身份登入元宇宙。用戶在對自身行為進行解釋時,也可能會辯稱是由于對被冒用身份者或品牌的喜愛,才會選擇在元宇宙中使用他人身份。因此,對于此種行為應該如何監管、獲取的這部分財富究竟如何確定歸屬權,還尚不清晰,極易引發爭議事件。
在明確了對元宇宙應采取何種監管態度以及元宇宙面臨的監管難題后,還應進一步對元宇宙的監管進行體系化的構建。有研究者指出,元宇宙中的元規則至少應包括技術規則與社會規則。基于對此種理念的認同,元宇宙的監管體系構建也應從這兩個方向出發。在現實社會中,社會規則主要由法律與道德構成,由法律確保底線,由道德構成準繩。因此,在對元宇宙監管體系進行構建時,必須建立技術、法律、道德協同作用機制,共同實現對元宇宙的有效監管。
支持元宇宙運行的技術包括拓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5G、云計算等。這些技術雖然復雜,但若是在探究元宇宙的監管體系時,將元宇宙視作傳統互聯網的升級版本,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舊版本升級到新版本后,原先的監管手段當然不應該完全摒棄。在以往的互聯網世界中,存在許多由技術保障的監管手段,比如平臺利用技術進行自治監管,建立違禁詞語與圖片識別機制、防沉迷機制、用戶IP屬地功能。這些技術層次的手段中主要是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有效地篩選出違反規定的行為并進行處理,或將用戶信息移送執法機關,對用戶實施真實世界中的懲處。由于元宇宙并沒有完全超脫于真實世界,對于這部分已有的技術機制,完全可以模仿借鑒。例如,在元宇宙平臺增加違禁詞語識別機制,當識別到有此類詞匯產生時,由元宇宙系統進行撤回并對發布者進行處罰。
而對于技術層次尚不能突破的部分,則應明確技術發展方向。比如在元宇宙中,許多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從事犯罪活動,但由于元宇宙使用戶獲得了真實世界外的新身份,且元宇宙也具有互聯網的無邊界性和匿名性特點,不法分子極易實施跨地區甚至跨國的犯罪活動。犯罪過程具有高度隱蔽性,加之犯罪證據的瞬時性,導致執法機關難以偵察、取證,最終使不法分子逍遙法外。某些元宇宙平臺會配備追蹤這些不法分子的硬件設備,并對其通過此硬件設備登入元宇宙作出禁止,但此種做法僅僅使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得到小幅度地增高,不能完全抑制犯罪的發生。因此,開發者仍需努力實現技術突破,為元宇宙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元宇宙雖然是現實世界的超脫,但也絕不是法外之地。程金華教授提出,現實世界是元宇宙的母體,因此現實世界的法律應是元宇宙治理的主要規則形式,在元宇宙中也應構建法律體系,明確用戶權利義務,以此作為監管的理論基礎。但元宇宙與真實世界不同,許多行為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危害后果。例如,在元宇宙中實施殺人行為,不能對死亡用戶在真實世界中的生命健康權造成侵害,除非該種行為導致了死亡用戶的極度不適,否則對雙方用戶來講,殺人行為甚至可能是一種對體驗趣味性的提升。而在真實世界中,無論殺人行為是故意還是過失,都會產生實質性的危害后果。因此,許多真實世界中存在的法律理論在元宇宙中暫不適用,在構建元宇宙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應認識到元宇宙的特征,依據其特征選取合適的法律理論應用到元宇宙。
在具體實施方面,由于元宇宙具有開放性,元宇宙內的規則制定需要多方共同促成,在開展有針對性的政府干預的同時,也需要維護元宇宙的開放性。對此,可以由多國的國家機關共同出臺最基本的法律指導意見,對元宇宙法律體系進行宏觀調控,再由元宇宙用戶群體在基本法律指導意見的基礎上進行完善,這樣不僅有來自國家公權力最基本的威懾,也順應了用戶的心理需求,有利于用戶自覺遵守元宇宙規則。此外,還可聚焦于某些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對用戶在元宇宙中的某些具體行為進行規范。比如在元宇宙中對他人進行性質惡劣的騷擾、侮辱或是發布色情、血腥的信息,也需在真實世界中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于當今的元宇宙而言,所需引入的法律理論暫時停留在以民法為主的私法與以刑法為主的公法中。而在未來,面對日趨完善的元宇宙,若想保持法律機制的良好運行,執行機關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在元宇宙中建立的國家,或許還需要引入“政府”角色,結合憲法、行政法相關理論對用戶進行約束。
元宇宙可以使人類進入全新的虛擬時空,但用戶無法脫離現實的人性與道德情感。因此,元宇宙中的價值取向與規制體系仍要以現實社會為中心。有學者強調,無論元宇宙有多復雜,其主體仍是人及人嵌套其中的社會結構。而道德是人們行為的準繩,在虛擬世界中,道德的作用雖然有所弱化,但并不代表不需要道德對用戶行為進行約束。當然,在元宇宙中闖紅燈這類行為,是沒有必要對其小題大做的,此處所指的道德主要體現在用戶行為不會干涉他人的正常體驗,所做出的行為不會引發他人不適。就如在游戲中,如果玩家被人惡意辱罵,會使玩家的游戲體驗下降。而一些由道德缺失引發的更為惡劣的行為甚至會導致元宇宙進入混亂而失序的狀態。因此,應加強對道德的監督,制定能夠保證大多數人良好體驗的道德標準,以道德作為其他監管途徑的補充,這不僅應體現在元宇宙內,也應存在于元宇宙外。
元宇宙中用戶的行為,歸根結底還是其個人意志的體現,若用戶個人道德素養高,那么用戶在元宇宙中也會不自覺地依據內心的道德準繩行事。基于此,可由元宇宙公司或相關社會團體牽頭,頒布元宇宙行為守則,制定用戶公約,也可建立信譽機制,對信譽較好的用戶適當獎勵。同時,在現實社會中也需對元宇宙用戶進行輿論引導,讓用戶認識到自身的不當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影響,在進入元宇宙之前就樹立虛擬世界中的道德觀念,以此保證元宇宙秩序穩定。
元宇宙作為一種未來的發展趨勢,正在逐漸被大眾熟知。雖然針對元宇宙是否會真正地取代互聯網尚不清晰,但是仍應看到元宇宙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無限可能性。在對元宇宙進行培育時,有必要提前布局,做好前瞻性治理,盡早構建可以促進元宇宙良好發展的監管體系,認識到構建合理的監管體系與實現技術層次的突破同樣重要,只有兩者并駕齊驅,才可促進元宇宙煥發出更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