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今斐 曲波
(青海大學財經學院 青海西寧 810016)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試點區,并在2021年10月成為我國正式設立的首批國家公園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把創新驅動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的發展動力,推進特許經營新業態的發展。文中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研究,基于研究結果從創新驅動視角提出特許經營產業的發展建議。
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吳健等(2018)強調要高效監管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活動,建立相關的審查制度,為特許經營活動的實施提供保障[1]。趙智聰等(2020)分析美國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模式,從目標、策略、選擇、監管層面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提供建議[2]。朱洪革等(2021)歸納美國、加拿大等國及我國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政策和實踐,并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例提出特許經營實踐啟示[3]。產業選擇研究對于探索三江源國家公園發展之路非常重要。江書平(2016)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河北省海洋主導產業選擇指標體系,研究海洋經濟發展主導產業選擇[4]。程旭(2018)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研究陜西省富平縣岔口村的主導產業選擇,提出鄉村產業合理發展的建議[5]。創新是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裴小革(2016)提出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人民發揮不同的創新驅動[6]。
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價值判斷標準和決策依據,產業發展環境也是進行產業選擇研究的必要考慮因素。遵循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則,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和發展環境四個方面共17個指標構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評價指標
層次分析法(AHP)是對具有分層交錯評價指標的目標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活動具有多目標性、多層次性,對于特許經營產業的選擇研究宜用層次分析法。
(1)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研究層次結構圖(見圖1)。

圖1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研究層次結構
(2)構造判斷矩陣
基于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發展實際,咨詢多位專家、學者對各層次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以此構造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判斷矩陣。其中,判斷矩陣元素的標度采用Saaty的1-9分標度法。
(3)層次單排序及檢驗
求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和標準化特征向量,并通過一致性檢驗判斷誤差大小和最終結果的合理性。若檢驗通過,標準化特征向量為權向量,否則重新構造矩陣。一致性指標,其中n為判斷矩陣階數;一致性比率,其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層次分析法的判斷矩陣階數若小于3階,則具有完全一致性;若大于3階(包括3階),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
(4)層次總排序及檢驗
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比率:
層次單排序一致性指標CIj,隨機一致性指標RIj,指標權重aj。若CR'<0.1,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對遞階層次結構中各準則賦權。
(1)分級評分
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體系的17個指標為對象,每個研究產業同一指標數值劃分為5個等級(“1→5”表示“劣→優”),通過發放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研究調查問卷,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研究產業分別進行分級賦分。
(2)綜合得分
根據指標權重和產業單項指標分級評分分數計算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Wi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權重;rij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單項指標分數。
(3)優選結果
通過計算得到綜合得分,根據綜合得分情況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內產業發展潛力大小進行排序,分析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優選最終結果。
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規劃》等,確定中藏藥材種植業、生態畜牧業、中藏藥材加工業、畜產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共6個產業為本文重點研究產業。鑒于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產業數據的可得性,通過向專家、學者和當地居民發放調查問卷180份,有效問卷164份,問卷有效率91.11%,根據調查數據對產業各指標予以賦分。“科技支撐強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指標運用問卷調查效果不大,故根據政府政策文件和區域發展實際予以賦分。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進行賦權,再結合問卷調查數據計算產業綜合得分,得到產業優選結果。
3.2.1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1)層次單排序及檢驗
本文通過咨詢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研究相關專家學者,得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指標A-B、B-C的判斷矩陣,計算得到層次單排序結果。其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屬于效益類指標,故這3個指標無法與發展環境指標進行兩兩比較,經過咨詢相關專家,將環境指標賦權0.25,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指標通過判斷矩陣確定權重。
計算A-B(不包含發展環境指標)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為:
對A-B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將發展環境指標考慮在內重新分配4個一級指標的權重,一級指標權重最終確定為:
同理,計算判斷矩陣B1-C、B2-C、B3-C和B4-C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且均都通過一致性檢驗。
(2)層次總排序及檢驗
基于層次單排序結果得到層次總排序及各指標權重(見表2),計算得:

表2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層次總排序
層次總排序有滿意一致性,求得的指標權重相對可靠。
(3)權重確定
經計算得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

表3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指標權重表
3.2.2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優選結果確定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和產業發展實際得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評價指標得分(見表4)。

表4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評價指標得分
根據評價指標分值和評價指標權重計算得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選擇評價總分(見表5)。

表5 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評價總分排名
結果表明:生態旅游業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加權得分為4.064;生態畜牧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中也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加權得分分別為3.973和3.916;畜產品加工業和中藏藥材加工業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產業中發展潛力最差。
秉持科技建園的理念,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重目標。豐富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方式,向無法親身抵達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人們采用線上傳播的方式傳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推進科研科考類型的生態體驗項目發展,鼓勵開展科學考察、資源調查等活動,為生態系統恢復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實施生態大數據中心建設,依托生態監測體系對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的環境影響力開展量化監測,為影響生態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調整提供依據。
本文依托優勢資源和現有的畜牧業基礎,引進推廣實用新技術。推進草畜一體化建設,運用遙感技術進行天然草地家畜監測,實現精細化草畜平衡管理。培育抗寒抗旱的優質牧草品種,采用機械化灌溉、航空施肥等提高牧草種植效率,保障畜牧業生產的穩定性。依托現有繁育和種源基地,加大優良種畜資源科研力度,并推進畜疫防治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積極開展畜產品產地初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實現資源優勢向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轉變。
豐富特色文化產業形式,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建立民族手工業基地,推動刺繡、雕塑等民族手工藝品提質增效。采取出版宣傳圖冊、制作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開發民間體育、民間表演、民間藝術項目,積極培育民間演藝團體。利用“互聯網+”活化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色文化,創新特色文化體驗式服務形式,構建歷史體驗場景、游戲游覽方式、文化互動演繹等多種方式。將特色文化融入影視、音樂、攝影等藝術作品,結合新媒體手段推廣特色文化。
促進新業態涌現,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生態旅游+畜牧業”的新業態培育方式,讓自然體驗者近距離接觸牛、羊、野生動物等,親自體驗乳制品和牛羊肉制品的制作環節。打造“生態旅游+特色文化”的新業態培育方式,開發具有旅游、文化、產業和社區功能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色小鎮,結合特色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當地生態民俗體驗游發展,由園區內居民為游客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文化與旅游的功能互補、相互滲透和價值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