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改麗 龔黎青 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護理部)
漏斗胸是目前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胸壁畸形,多發于兒童群體,如果早期階段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持續進展,必然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治療以矯正術為主,具體包括胸骨翻轉術、Ravtich 術及漏斗胸微創手術(Nuss 手術)等。其中Nuss 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多數患兒及家長缺乏對該術式的了解,術前多伴隨一定的焦慮、恐懼心理,導致配合度不佳。同時術后患兒可能存在劇烈疼痛癥狀,對康復造成巨大影響,且給家長帶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行矯正術前后應加強對相關問題的關注,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患兒康復。
平躺時,人的胸部基本是平坦的,而漏斗胸則存在明顯的凹陷,類似漏斗。漏斗胸是胸骨、肋軟骨及一部分肋骨向脊柱方向凹陷并呈漏斗狀的一種胸壁先天性畸形。該疾病是一種漸進性病變,多數患者在幼年時被家長發現,主要表現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有駝背及上腹突出,該疾病對患者外觀、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均具有不良影響。另外需要注意,脊柱側彎也是目前青少年常見、高發的一類骨骼發育畸形類病癥,但是與漏斗胸并非同一疾病,兩者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可能相互影響。發育畸形的胸廓需要身體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當患者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手術對一方進行矯正,極易導致另一方病情加重。遺傳是脊柱側彎的主要發病因素,可能與生俱來,也可能在生長發育中逐漸出現,例如幼年時期脊柱受過外傷,也可能在漏斗胸的影響下逐漸發展,多數漏斗胸可合并脊柱側彎,但是病情輕重程度有所差異。
對漏斗胸的類型進行劃分,結合胸部CT 檢查結果,可將其劃分為對稱型、偏心型和不均衡型;結合外觀畸形形態和凹陷范圍,可將其劃分為廣泛型、普通型、局限型及不規則型;根據是否可以自愈,可將其劃分為假性漏斗胸和真性漏斗胸。
對漏斗胸的癥狀表現進行分析,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胸壁畸形,同時漏斗胸凹陷對心肺造成壓迫,極易導致肺通氣障礙,對心臟造成不利影響,影響其代償能力,患兒運動后多伴隨胸悶、氣促癥狀。
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漏斗胸的病因,可能的原因為:兒童生長發育階段,肋骨和肋軟骨存在生長過快的情況,胸骨外推導致前凸,進而形成雞胸,而胸骨向內推導致內凹則形成漏斗胸;膈肌中央腱過短或腹直肌韌帶存在攣縮情況,胸骨和肋骨的過度牽拉,導致胸骨下部向胸腔內凹陷,進而產生漏斗胸。目前尚未明確漏斗胸是否會遺傳,但是部分患兒存在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如兄弟、姐妹、父子等。
漏斗胸患兒行矯正術前應消除患兒的心理顧慮,例如對手術、麻醉的恐懼,擔心手術治療效果以及手術治療對學習、生活的影響等。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兒和家屬的交流溝通,充分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態,對其進行健康宣教,為患兒和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同時結合患兒的年齡、性格和心理特點,為其說明矯正術的必要性、簡要流程和手術效果。還應為其介紹成功治愈病例的情況,樹立治療信心。
加強對患兒的營養支持。因為胸骨對心、肺、食管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壓迫,部分漏斗胸患兒發育相對遲緩,體質不佳,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進食后可能出現食物反流。因此行矯正術前應全面分析患兒的狀況,為患兒及家屬講解營養支持的重要性,指導其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如肉、蛋、奶類食品及新鮮水果蔬菜。必要時進行靜脈輸液,補充能量、維生素。
完善相關檢查。術前不但要對患兒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等常規檢查,還應進行心肺功能檢查,評估漏斗胸對患兒心肺功能的影響以及術前、術后心肺功能變化情況。CT 能夠清晰顯示畸形嚴重程度、心臟受壓及位移情況等,同時能夠發現合并其他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病、肺大皰、肺囊腫等,尤其是骨代謝障礙或內分泌疾病,例如馬方綜合征、神經纖維瘤病等。完善檢查有助于判斷手術及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及是否應該手術和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
術前做好常規準備工作。根據氣候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指導患兒進行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訓練,練習床上大小便。術區備皮并確保皮膚清潔。術前8 小時禁食禁飲,保持病室整潔、安靜,確保患兒睡眠充足。
術后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全身麻醉術后留置尿管,聽診雙肺呼吸音,對血壓、呼吸、心率等指標進行嚴密監測。
保持合理體位。術后進行體位管理十分重要,選擇硬板床平臥位,避免翻身側臥,未清醒者頭偏向一側,待病情穩定,抬高床頭不超過30°。蓋被輕薄,避免胸部負重或異常活動導致胸骨、肋軟骨縫合處移位。術后24 小時可下床活動,坐起或翻身時應動作輕柔,平托患兒后背及頸部,保持胸背部挺直,避免牽拉上肢,限制其過度運動,特別是上舉和支持運動。
確保呼吸道通暢。矯正術后,胸膜腔的負壓狀態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氣管插管麻醉后氣道分泌物會明顯增加,術后出現肺部感染、肺不張的風險較大,同時呼吸會導致劇烈疼痛,因此應加強對呼吸道的護理。另外,可靜脈采用抗生素抗感染,輔以祛痰藥物。
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術后嚴密觀察和記錄引流液情況,如顏色、性質等,確保引流管的通暢,每隔30~60 分鐘擠壓1 次引流管。當每日引流量大于100毫升,引流顏色為鮮紅色,說明存在胸腔內持續出血情況,應及時進行止血處理。術后48 小時后待患兒呼吸穩定,胸腔引流低于50 毫升便可拔管。拔管后嚴密觀察患兒呼吸情況。
疼痛護理。因為術后鋼板將胸骨與前胸壁支撐,患兒每次呼吸都伴隨疼痛感,同時胸腔閉式引流管的放置也會導致疼痛,因此需要加強對疼痛的護理,可采用鎮痛泵24~48 小時緩解疼痛癥狀。術后緩解疼痛有助于避免脊柱側彎及支架移位。
術后鍛煉。對漏斗胸術后患兒而言,為了短期內預防矯形板移位,應在術后1 個月內盡量保持仰臥位,3 個月內避免劇烈的側彎、扭曲運動,6 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通常情況下6 個月后能夠正常活動。術后恢復的過程中,應結合患兒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深呼吸和擴胸運動,以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同時注意鍛煉的時間和頻次,避免強度過大或過小,合理控制。
出院指導。注意保溫,避免著涼,預防呼吸道感染;睡硬板床約3 個月,避免側臥位;深呼吸運動及吹氣球,堅持1 年左右,有助于心功能恢復;3 個月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和擴胸運動,1 年內避免劇烈運動和胸部碰撞;部分年長兒術后習慣頸肩部前傾,駝背,可使患兒雙上肢外展,頭、胸、腹緊貼墻壁站立,每次5~10 分鐘,每日3 次;進食營養含量豐富、易消化的食物;術后1、3、6 月按時回醫院復查。對患兒而言,并非手術成功便意味漏斗胸痊愈,術后家長仍需要關注患兒的身體恢復情況。如果患兒看電視、電腦不自覺出現含胸姿勢,就會對鋼板產生下壓的力量,受壓過大可導致鋼板移位,應加以關注。
綜上所述,矯正術是目前治療漏斗胸患兒的主要方法,醫護應加強術前、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的關注,采取有效護理措施,保障患兒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