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偉麗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
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頻發,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沿海發達地區普遍出現了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緊缺的局面,導致紡織服裝業綜合成本要素上升,且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緊迫壓力。為應對世界范圍的競爭,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隨后,中國服裝協會于2015年提出了“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發展綱要”“中國服裝制造2020推進計劃”,推進以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現代服裝制造體系變革。在此情況下,服裝企業與IT企業合作,開始進行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的改造和探索,服裝企業從傳統的批量生產向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個性化方向轉變,數字經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
服裝制版,也叫服裝打版,是將服裝設計圖運用一定技術轉化為平面樣版,是完成服裝裁剪以及成衣制作的基礎。傳統的服裝制版方法是依據服裝的成衣規格,在打版紙上使用制版工具繪制服裝制圖,并制作出合乎款式要求、規格尺寸和工藝要求的一整套利于裁剪、縫制、后整理的樣版過程。
隨著服裝產業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服裝進入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個性化的批量定制時代,服裝版型款式多變、需求量大,傳統的“一衣一版”手工打版模式出版速度慢、修改拓版難、工作效率低,已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產業需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服裝產業的融合發展,服裝數字化制版應運而生,是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軟件進行制版,并進行標準樣版縮放和排料等系列設計工作[1]。
目前,服裝CAD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服裝制版中,可以實現款式設計、紙樣設計、放碼、排料、工藝設計等一系列功能。數字化制版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手工制版“一把剪刀一張版紙”的工作方式,有效提高了制版效率, 改善了工作環境,降低了制版師的體能消耗,提升了制版師的工作幸福感。傳統手工制版中必備的打版桌、牛皮紙、壓輪等一系列工具及樣衣試制的白坯布等材料,由于數字化制版的廣泛應用而大大減少,可有效實現資源節約,推進產業綠色轉型。CAD制版已成為現代制版師的必備技能,但也存在諸多不足,如成衣效果與紙樣設計是分離的,為找到合適的平面紙樣需反復進行樣衣試制,否則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此情況下,服裝企業與IT企業合作,開始進行服裝三維虛擬設計軟件的開發。結合服裝三維虛擬技術,服裝生產中二維樣版的生成方法有兩種:一種為直接生成二維平面樣版,并結合生成的三維成衣效果,實時修改二維版型;另一種是基于三維數字立體裁剪技術,以虛擬成衣的三維服裝模型展開生成二維樣版。服裝制版的數字化、智能化研究顛覆了傳統服裝的開發流程,目前,國內外的二維服裝CAD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但三維虛擬試衣的技術領域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
本研究從二維制版與三維虛擬試衣技術結合應用層面,基于數字化服裝制版的實時編輯、精準記錄、分類存儲三大優勢,研究快速高效的服裝制版方法。(1)利用數字化制版可實時編輯的優勢,研究從一件款式樣版快速編輯生成相近的款式樣版,快速完成系列樣版開發。(2)數字化制版具有精準記錄的優勢,智能版型可以通過數據精準控制各個部位的大小和形狀,相對于傳統服裝的型號,不僅可以通過A、B、C、Y型等定性分類人的體型,還可以通過每個部位的數據精準控制服裝版型,使之更加符合人體特征,滿足服裝定制的個性化樣版需求[3]。(3)利用數字化制版分類儲存的優勢,除了能實現服裝單件單存,還能實現服裝部件的分類保存、組合成衣,為智能版型庫的開發進行部件版型的儲備。
“同形異構式”系列款式樣版開發是指外觀形態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服裝款式,利用同一款基礎樣版作為數字化母版,運用服裝數字化軟件,通過合理的版型轉化過程,快速變化得到系列樣版,完成版型開發工作。
3.1.1 基于服裝CAD的二維系列樣版生成
以女裝為例,首先將各種女裝款式按廓形進行科學的分類歸納,在各類型的服裝中確定一款常規、通用、準確的服裝樣版作為基礎樣版,所謂“常規、通用、準確”指的是款式常規、樣版規范、版型通過成衣檢驗被消費者認可的應用成熟的版型,通過二維服裝數字化制版和三維立體裁剪技術的應用,對基礎樣版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割、轉移、重組、變形,快速完成從基礎樣版到變化款式樣版的轉變,完成系列版型拓展,提高版型開發效率[4]。
以職業套裝中的H型西服裙為例,首先開發確定適合160/84A體型女性穿著的規范樣版,并拓展設計兩款“同形異構”的系列款式樣版。
通過電腦調取H型西服裙基礎樣版作為母版,利用二維服裝CAD軟件可實時編輯的功能,在基礎母版上設計分割線,開展省道拼合、版片重組、版型修正等步驟,快速完成從母版到變化款式樣版的轉變,實現相同規格尺寸的“同形異構”系列樣版的開發,如圖1所示。

圖1 服裝CAD軟件“同形異構”系列樣版開發過程
為了適應不同規格服裝系列樣版開發的需要,CAD軟件也開發了數字化制版精準記錄功能。如博克CAD軟件,通過對某個部位的數據微調,在精準控制服裝版型的前提下,實現局部規格變動,滿足個性化樣版需求。
3.1.2 基于三維數字立體裁剪技術的系列樣版生成
基于三維數字立體裁剪技術,運用三維服裝模型展平生成二維樣版的逆向設計方法進行系列樣版的生成[5],如圖2所示。以圖1的西服裙母版和自動生成的虛擬成衣模型為基礎,在三維軟件的虛擬成衣模型表面,根據款式要求及立體形態需要,設計繪制合理的分割線及造型線,并按照新的分割線將服裝曲面展平,得到新的變化款式及自動生成的二維樣版,快速實現系列設計及系列樣版開發。

圖2 三維界面拓展款式及聯動修改的二維樣版
“部件組合式”個性化樣版開發是指按服裝部件分類開發“部件庫”,如各種領型、袖型、衣身等。設計師從“部件庫”調取各個部件進行精準化的版型修改,組合生成成衣版型,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款式定制需求。通過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網絡運營模式,去除中間商,將消費者與制造商直線連接,企業按照消費者的定制要求進行個性化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較早應用這種方法的服裝企業有紅領、報喜鳥等,但個性化定制只是圍繞一些款式比較固定的男襯衫、男西裝等產品[6]。
校服既是學生身份的象征,又是特定學校的一種標識性符號,具有“團體標識性”的特殊意義。基于“團體化個性校服”的設計理念,濰坊尚德服飾有限公司積極適應服裝數字化發展大趨勢,著手進行“部件組合式”個性化樣版開發,通過解構校服的版型特征,依托博克CAD軟件,以高密度針織校服、制式西裝校服等類型為基本單元,開發了能滿足校服“團體定制”需要的“校服部件版型庫”[7]。以T恤為例,公司分類開發了T恤的前片、后片、短袖、長袖、領等部件庫,并深入分析了部件常用款式及版型特征,開發了300多種常用T恤款式的數字化樣版。校服版型庫(T恤)開發目錄層級如表1所示,按服裝組成部件分類,將常見形態的樣版分別儲存,制版師通過調取不同的部件樣版進行組合,更新尺寸數據智能修版,自動生成個性化校服的樣版。“校服部件版型庫”的開發與應用,充分發揮了數字化制版智能修改、分類保存的優勢,有效提高了制版效率。

表1 校服版型庫(T恤)目錄層級
數字化制版的應用,推動了傳統服裝制版方式的變革。本研究根據“同形異構式”與“部件組合式”兩種數字化樣版生成方式,結合實例介紹了數字化制版的應用方法與過程。一是二維服裝CAD技術的應用,省去了傳統手工制版中基礎樣版重復制作的過程,“母版”通過精準修改、分類存儲后,能快速拓展個性化的系列樣版,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服裝制版效率,有助于滿足個性化、小批量的服裝生產需求。二是三維虛擬立體裁剪技術的應用,彌補了二維樣版“成衣效果想象難”的不足,實現了可視化三維造型與二維平面樣版的實時轉化,通過在三維模型上直觀地進行分割線的繪制和裁片的拆分、變形或組合,使二維樣版自動實時生成,簡化了制版流程,削減了實物樣衣制作修正的步驟,縮短了服裝制作周期。操作時更注重從美學的角度思考及設計樣版,大大減少了對制版知識及制版經驗的依賴。隨著服裝三維虛擬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服裝設計生產方式逐漸被改變。三維虛擬技術還存在許多問題,目前僅能解決一些結構相對簡單、形態較為平面的服裝款式問題,對于存在纏繞、穿插、扭曲等結構較為復雜的款式,三維模擬及展平技術的精準化、智能化、效率化水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服裝結構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將不斷推動服裝設計、生產、銷售模式的革新,為服裝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