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陳誠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過去5 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重要意義……”
2023年1月12日,兔年將至,年味漸濃,一場“線上+線下”冬訓黨課在永川區委黨校開講。
講臺上,重慶市委黨校教授張新華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新修訂黨章解讀”作專題輔導,為全體參訓學員帶來了全面系統的理論輔導課和思想動員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這場為期3天的冬訓“理論課”,在永川掀起學習熱潮,現場培訓人數達180人,線上收聽收看人數達1.68萬余人次,為奮力書寫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永川篇章提供了有力組織保證。
這樣的場景,在重慶接連呈現。
2022年12月16日,重慶市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開展2022—2023年度村(社區)黨員冬訓的通知》,一場冬天的“大練兵”在全市轟轟烈烈地展開——
大渡口區“理論快遞”宣講隊精心組織,將理論“快遞”送到黨員和群眾身邊;巫溪縣通過建立鄉賢清單、回引能人名人,讓冬訓賦能鄉村人才振興;涪陵區在黨員冬訓中開展積分評比活動,讓冬訓成果惠及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從革命紀念地到紅色展陳館,從網絡直播間到田間地頭,從長江、嘉陵江畔到三峽庫區、武陵山區,黨員冬訓在重慶大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掀起“冬令進補”的熱潮。
春風起兮,兩江潮涌。重慶60余萬村(社區)黨員在冬天蓄勢,從春天出發,向勝利進軍,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奮進號角響徹巴渝大地!
1月6日,巫山縣曲尺鄉龍洞村。
早上8點半,黨員陳嗣應從家中出發,和幾位同村黨員一道趕往竹賢鄉下莊村。這天是曲尺鄉黨委聯合竹賢鄉黨委一起在下莊村開展冬訓活動的日子。
雖然曲尺鄉龍洞村和竹賢鄉下莊村同在巫山境內,但陳嗣應對下莊村的了解大多還停留在新聞報道層面,他知道“下莊人花了7 年時間鑿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絕壁天路”。
這是一堂特殊的“冬訓黨課”。
陳嗣應等60名黨員沿著下莊村懸崖天路一路下行,他們在下莊人事跡陳列室,零距離感受這群不甘閉塞的下莊人如何向絕壁挑戰,聆聽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講述“下莊精神”。
“時代發展很快,下莊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下莊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們黨員要繼續在鄉村振興中爭做帶頭人。”陳嗣應說。
這趟旅途持續時間很長,從早上一直到下午,范圍也很廣,從陳列室一直延伸到下莊的田間地頭。
“黨員冬訓理論宣講一直存在‘舊瓶裝舊酒’問題,就理論講理論,能入耳但難入心。”巫山縣黨員教育中心副主任馬玉龍說,“為備好‘精神大餐’,我們結合‘下莊精神’,以實地參觀的形式上黨課,讓黨員更好地感悟發展之艱。”
親臨下莊“課堂”,巫山縣黨員實地感悟“下莊精神”,巴南區則將“冬訓課堂”搬上了互聯網。
1月17日,一堂由巴南區界石鎮黨委書記林華主講的黨課在桂花村開講,并通過直播平臺傳到界石鎮所有黨員的移動設備上。
通過直播鏈接,黨員可以自主選擇何時觀看,黨課被配送到“指尖”,傳播到“耳邊”,傳統講黨課、看視頻、發資料的“老三樣”冬訓模式成為過去式,理論學習時間和陣地也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
“我腿腳不方便,出行困難,現在只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隨時學習,太方便了。”家住海棠村的黨員趙正洪說。
不只是巫山和巴南,重慶各區縣盡展十八般“武藝”,讓理論宣講“有滋更有味”:梁平區將冬訓課堂搬到虎城鎮,讓黨員同志近距離感悟“草鞋書記”鄧平壽的感人事跡;沙坪壩區開設“紅巖課堂”,利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讓黨員身臨其境感悟紅巖精神……
1月11日下午3點,大足區三驅鎮鐵橋村,稻蝦養殖示范基地。

1月11日,袁建明(右三)在大足區三驅鎮鐵橋村稻蝦養殖示范基地為大家講解小龍蝦養殖技術
站在養殖基地的稻田邊,鯨智(重慶)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建明俯身從泥洞中掏出兩只小龍蝦,拿在手上供現場人員觀看。
“大家可以捏捏看,我們養殖的小龍蝦冬天肉質都很飽滿,養護得好,一畝水田年產值可達1.5 萬元。”袁建明說。
望著袁建明手中的小龍蝦,郵亭鎮學堂村黨員曾永建上前捏了捏,果然肉質飽滿、活力十足。“我自己也發展稻魚稻蟹產業,冬天溫度降低,小龍蝦的肉質能達到如此品質,很難得。”曾永建說。
發展稻蝦產業投入大不大、基礎設施怎么建、怎么才能把小龍蝦養好……看著袁建明手中的小龍蝦,大家紛紛提問,袁建明則一一解答。
1月11日,類似的場景同時在大足區石馬鎮、中敖鎮、鐵山鎮上演。
2022年12月16日,接到黨員冬訓通知后,大足便開始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大豐大足·共享共富”黨員冬訓活動,并于1 月11 日同時舉辦大足黑山羊、“桑+”、“稻+”、中藥材專題培訓班。
“大足區將冬訓課堂放在田間地頭,鼓勵有意愿發展產業的返鄉黨員和群眾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大足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袁果說,“下一步,針對有意向創業的黨員、群眾,我們還將安排專人主動對接,提供政策、技術等支持,真正實現產業‘扶上馬’,創業‘送一程’。”
立足“三農”工作,重慶各區縣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精研“技能食譜”,紛紛出實招,追著春光趕農時,吹響了新一年鄉村振興的“集結號”。
銅梁區依托“銅心小院”,將冬訓課堂搬進農家小院,發揮鄉鎮農機干部、“土專家”和“田秀才”專業特長,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政策利好、種養殖技術要點結合,切實增強黨員帶頭致富、帶動致富能力;
奉節縣抓住春節前外出黨員集中返鄉節點,打造“冬訓大講壇、庭院宣傳會、車間一小時、田間小課堂”等四大宣傳場景,深入宣講返鄉創業就業政策、臍橙掛果保鮮技術培訓等,把老鄉留在老家,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云陽縣則借助冬訓契機,推出“理論大餐”“技能大餐”“助銷大餐”“健康大餐”等黨員冬訓“四大食譜”,不斷提升黨員干部能力,點燃鄉村振興活力……
2022年12月29日,江津區圣泉街道海惠社區。
這天一早,海惠社區黨委書記李萍便趕往轄區內的家家欣超市(萬達店),幫助其解決用工難題。
“受前段時間疫情影響,很多員工離職,現在超市生意好轉,人手嚴重不足。”家家欣超市負責人李軍說。
黨員冬訓開始后,江津區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和企業節日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將黨員冬訓“練兵場”放到基層一線,與“助企紓困”相結合,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扎實開展“進企業、抓防疫、促發展”等專項行動,動態掌握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李萍立馬對接社區辦事處,利用“圣泉街道”微信公眾號幫助家家欣超市發布用工信息,同時,還發動黨員在社區走訪宣傳時實地了解居民工作意向,實現“企業—居民”雙向互利共贏的良好局勢。
“通過走訪宣傳,元旦節期間我們幫助家家欣超市解決了20余人的用工難題。”李萍說,“同時,我們還建立了企業需求清單,對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
春潮涌動,暖化寒冬。
年關將至,綦江區三江街道寨門村村民陳安書生病在家,獨居的他身體難受,心中更難受。
“原本想過個有氛圍的新年,但沒力氣布置。”陳安書說。
了解到陳安書的情況后,寨門村駐村第一書記杜含樂便帶著幾名黨員登門為陳安書貼春聯、掛燈籠、打掃院壩,還為陳安書帶來“健康禮包”。
望著家里逐漸濃郁的“年味”,陳安書心中倍感溫暖。
“接到通知后,我們結合黨員冬訓開展實踐鍛煉,組織黨員們摸排全村重點人群、掌握需求并定期上門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杜含樂說。
一年之計在于春,重慶堅持把冬訓實效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力,引導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到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治理中來,為第一季度“開門紅”而努力。
渝中區借冬訓時機,組織召開流動黨員座談會、轄區企業座談會,廣泛聽取黨員、群眾、企業意見建議,并交由相關街道包案督辦,逐個銷號解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則在開展黨員冬訓前按照“黨員需要什么,培訓就教什么”的原則,為黨員定制了“邊城”建設、紅色古鎮開發等系列“特色套餐”……
2023 年是踏上新征程的開耕之年,冬訓時播下的希望種子,將在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實踐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