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濤 ,張 卿 ,張 濤
(1.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 天津 300192;2.國家電能表質量檢驗中心(天津) 天津 300192;3.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 天津 300070)
冪律也經常被通俗地表述為“二八定律”,其含義是少數節點的統計重要性極其顯著,掌握了關鍵節點也就掌握了全局。至于數字到底是“二八”還是“一九”,則無關宏旨。
研究表明,在由人參與演化形成的復雜系統中,資源的分配往往遵循冪律分布。城市中人口和物資的聚合相當程度上是演化的結果,因此,可以推測充電樁的年充電量也會服從冪律分布[1-4]。
如果進一步考慮年飽和充電時間和線路容量等物理上的約束,那么更嚴謹的推斷是充電樁的分布類似于冪律分布,也是一種長尾分布[5]。
與長尾分布相對的是正態分布,其特點是尾部短、樣本只出現在均值附近,因此,最大、最小值差距不大。長尾分布則不然,最大、最小值差異懸殊。盡管越極端的樣本出現的概率越低,但是當小概率樣本被極端程度加權后,反而成為了總體中最有分量的少數派。
可想而知,位于長尾尾部的少數充電樁在統計上極其重要。與之相反,頭部充電樁盡管數量龐大,但權重卻要小得多。得其意而忘其形,下文即以“二八定律”指代充電樁的這種長尾分布特性。
目前天津市已建有 A、B、C、D 4個充電樁數據采集平臺,這些平臺的所有者及所服務的充電樁各不相同。據2022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4個平臺的充電樁臺數分別為4 569、4 371、1 459、1 249。統計數據表明各平臺充電樁均符合“二八定律”。
A平臺有充電樁4 569臺,是 4 個平臺中樣本容量最大的,因此,統計上最具代表性。圖1橫軸表示電量階梯,縱軸表示各階梯充電樁的數量,可以看出不同充電樁充電量差異懸殊,是典型的長尾分布。

圖1 A平臺充電樁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piles in Platform A
更詳盡的數據可以從表1獲得。充電量低于1 000 kWh的充電樁有3 272臺,占平臺總數的72%;而充電量最多的充電樁超過23 000 kWh,這樣的充電樁共有14 臺,只占總數的0.3%。尾部12 000 kWh以上階梯總共有充電樁 342臺,只占平臺總數的7.5%,然而充電量卻達到平臺總充電量的52%。

表1 A平臺充電樁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piles in Platform A
如果考慮尾部6 000 kWh以上階梯,會發現共有充電樁724臺,占平臺總數的16%,而其充電量則達到平臺總充電量的82%,是名副其實的“二八”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獨考慮位于頭部1 000 kWh以下電量階梯的3 272臺充電樁,那么會發現這些充電樁仍符合“二八定律”。圖1和圖2形態相似這一事實說明充電樁的分布具有冪律特征,因為整體與局部的自相似特性正是冪律分布所特有的標識。

圖2 A平臺1 000 kWh以下階梯充電樁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piles below 1 000 kWh in Platform A
根據冪律分布自相似的原理可以進一步推斷,如果單獨考慮表2中50 kWh以下階梯的 2 765臺充電樁,那么還將符合“二八定律”,事實也確實如此。此處不再羅列圖表,僅給出關鍵數據:A平臺5 kWh以下階梯共有充電樁2 577臺,占50 kWh以下階梯充電樁總數2 765的93%,占平臺總數4 569的56%。

表2 A平臺1 000 kWh以下階梯充電樁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piles below 1 000 kWh in Platform A
上文較詳盡地論述了A平臺充電樁的分布,其他平臺的分布情況與A平臺類似,都符合“二八定律”,故不贅述,僅給出數據,見表3~5。

表3 B平臺充電樁分布Tab.3 Distribution of piles in Platform B

表4 C平臺充電樁分布Tab.4 Distribution of piles in Platform C
電量階梯尾部的少數充電樁具有極其重要的統計意義,應給予密切關注,而頭部充電樁則無關緊要。尤其考慮到冪律分布的自相似特性,可以得出結論:有相當數量的充電樁處于幾乎無人問津的狀態。
因此,抓尾放頭,對處于頭部的大量充電樁有策略地忽視之,不失為明智之舉。

表5 D平臺充電樁分布Tab.5 Distribution of piles in Platform D
盡管就計量監管而言,尾部充電樁的重要性遠遠超過頭部,但若論及對新技術的友好程度,則頭部勝于尾部。而且由于頭部試錯的成本較低,可以從容試驗,如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因此,可以說頭部是培育計量新技術的試驗田。
充電樁安裝位置分散,導致計量檢定人員和設備的使用效率低下。加之龐大的數量、迅猛的增長態勢,尤其是“二八”分布的使用率,使得傳統的強制檢定模式不再具有經濟上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能耗費用遠低于燃油車,因此,至少在今后相當長的兩類車并存的過渡時期內,社會能夠接受較大的充電樁計量誤差。
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應抓住這個不算短的容錯窗口期,牢牢掌控位于尾部的少數充電樁,抑制任何需要投入巨資的“整體”解決方案和“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企圖,將資源更多地用于研究面向未來,基于車載儀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計量技術,同時鼓勵多元化的小范圍技術嘗試和模式創新。畢竟新能源領域正處在技術發展的活躍期,終局尚難預測,只有隨之共同演化,才可能找到適宜的充電樁計量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