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近日,有粉絲留言表示,春節假期回家過年意外發現咖啡店在老家縣城遍地開花,僅一條商業街就開了5家咖啡店,有網紅店,有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運咖,甚至還有瑞幸、星巴克。
事實上,我們也發現過去主要落戶在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店,正在縣城落地生根。
根據智研咨詢數據,中國三線以下城市咖啡店占整體數量的1/4,而過去一年中國市場新增咖啡店1.5萬家,粗略估算其中下沉市場新開張的咖啡店可能逼近4000家。與此同時,星巴克、瑞幸、幸運咖、庫迪咖啡等一大批連鎖品牌也先后宣布進軍下沉市場。
縣城對這些品牌而言,究竟有何魅力?在下沉市場賣咖啡真的能賺錢嗎?
張琳老家在湖北省東南部,一個常住人口不到100萬的縣級市。
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回家的張琳在春節前一周提前回家,與親人團聚。置辦年貨時,她陪父母去了趟縣城。受返鄉潮影響,往日冷清的縣城十分熱鬧,臨街商鋪人流激增。買好年貨后,張琳準備找個小店休息,意外發現咖啡竟然在小縣城非常受歡迎。
在縣城最大的商業街上,她一連發現了5家咖啡店,有裝修ins風的網紅店,有相對簡陋的普通門店,還有瑞幸、幸運咖等知名連鎖品牌。
其中瑞幸最受歡迎,她本準備點兩杯咖啡讓父母也嘗嘗,但拿出手機卻發現要排隊等一個半小時才能取餐。張琳只好選擇去旁邊的小店買,結果咖啡店的老板竟是自己好久不見的小學同學。
兩人敘舊之余,張琳問出來心中的疑惑:咖啡在縣城這么受歡迎嗎?在縣城開店究竟能不能賺錢?

老同學告訴張琳:“以前賣咖啡確實能賺點小錢,主要是賣給縣城里的高中生和趕時髦的年輕人,但隨著瑞幸等大品牌在縣城開店,生意就沒那么好做了,年輕人還是青睞連鎖品牌。來年,我們可能也會考慮加盟品牌。”
張琳的見聞并非個例,縣城咖啡成為最近小紅書的熱門話題,話題下相關筆記有1萬多篇。有人感嘆縣城越來越潮流了,也有人吐槽同樣是連鎖店服務卻跟不上大城市,還有人在討論要不要回鄉創業開店賣咖啡……
小紅書上有用戶分享了一個案例:縣城新開的一家瑞幸,才開業3天,平均每天訂單量超500單,第一天訂單量超900單,要排隊2個小時才能買到。
事實上,咖啡早就不是一、二線城市都市白領的專屬飲品,過去幾年大量縣城咖啡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有些富裕的縣城,咖啡店密度甚至不輸北上廣深。
據《中國飲品快報》報道,浙江麗水青田縣,一個人口僅55萬的縣城,卻開了320家精品咖啡店,其中還包括星巴克、瑞幸等知名品牌。
大多數縣城,在咖啡店數量上遠不及青田縣,但咖啡需求確實在近兩年迎來激增。
美團聯合咖門發布的《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5月1日,中國內地共有咖啡門店11.73萬家,相較前一年新增了1.5萬家。其中下沉市場是關鍵增長點。
該報告還顯示,從外賣訂單增速看,四、五線城市居民咖啡需求增長最快,分別為257%和253%,遠高于一、二線城市。
《中國飲品快報》分析認為,上班族是下沉市場咖啡的主要消費者,他們中很多人原先在大城市學習、工作,早就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是帶動縣城咖啡潮流的關鍵人群。他們因成家、穩定等因素選擇回鄉求職或創業,一同將咖啡消費需求帶回家。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縣城居民對咖啡產生了興趣。
受疫情影響,2022年餐飲行業整體受到沖擊,咖啡是少有的能夠實現逆勢增長的賽道之一,不少咖啡品牌門店數量不減反增。據壹覽商業統計,2022年國內20家知名連鎖咖啡品牌共新開門店6855家。
其中,瑞幸和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運咖開店數遙遙領先,分別開店2816家和1484家。
2022年,這兩個拓店速度最快的咖啡品牌剛好在下沉市場相遇。
幸運咖是咖啡下沉的老玩家,其孵化于2017年,后由蜜雪冰城總經理張紅甫帶隊主攻下沉市場。
張紅甫曾向外界表示:“幸運咖要做縣城甚至小鎮的平價咖啡,5年內復制出一個咖啡版蜜雪冰城。”
據零售商業財經報道,幸運咖在蜜雪冰城大本營河南起家,在滲透了本省城市后才向江蘇、浙江、湖南、四川、重慶、江西等地區擴展。
巧合的是,瑞幸正計劃加速進入河南下沉市場,向幸運咖的大本營發起進攻。
不久前,瑞幸在公眾號發文宣布啟動新一輪合作伙伴招募,在9省41個城市定向招募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地點基本都是三、四線城市,此舉也被視為瑞幸加速下沉的標志性動作。其中河南開放招募城市最多,有10個城市。
兩者均是進攻下沉市場的主力軍,又深入同一戰場,雖然價格區間存在差異,但競爭在所難免。除此之外,星巴克、挪瓦咖啡、庫迪咖啡等知名連鎖品牌也都曾宣布要加速布局下沉市場。
圍獵縣城咖啡的不只是連鎖品牌,還有一批創業者也瞅準了這片市場,打造出了一批地域性的咖啡品牌。如半年內在天津薊州區開店6家的中中咖啡、在廣東汕頭東星村日銷550杯的塔啡咖啡、有“東北幸運咖”之稱的干咖人咖啡。
它們雖沒有連鎖品牌的影響力,但勝在足夠了解當地市場,熟悉本土產業結構,相當于“地頭蛇”。
隨著這兩類咖啡品牌的入局,咖啡行業的內卷正在蔓延至縣城,甚至小鎮。核心原因是,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相對飽和,增速放緩,而下沉市場咖啡需求才剛剛覺醒,且呈高速增長的勢態。
2022年瑞幸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驗證了這一點,瑞幸主攻下沉市場的聯營門店銷售額同比增長116.1%,而自營門店僅增長19.4%,差距相當明顯。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透露將繼續放開新一輪下沉市場聯營門店的加盟名額。
這么多咖啡從業者集體“下鄉”,在縣城賣咖啡能賺錢嗎?
一位縣城咖啡創業者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自稱“時光拾荒者”,從上海回陜西咸陽創業開店。
采訪中他算了一筆賬:“在縣城開咖啡館,年租金1萬元是道坎,拋開位置、客流量不談,如果年租金控制在1萬元以下,日銷30單就不必為求活苦撐。”
“時光拾荒者”稱,他的店日流水穩定在800元左右,其中90%是熟客貢獻,顧客大多是年輕上班族和中年女性,他們的生活水平和認知度相對較高。
一位欲加盟瑞幸的創業者在小紅書估算了下沉市場的可能性。他認為一天要賣80杯才能實現收支平衡,要想2年回本則需要日銷200杯。
同時他也發起了一項投票,大部分參與投票的人對瑞幸在縣城的銷量持樂觀態度。
咖啡行業的從業者許偉分析:“我個人很看好瑞幸、幸運咖這樣的品牌在縣城的可能性。過去幾年大量奶茶在下沉市場很成功,咖啡品牌相對缺席。縣城里咖啡的受眾雖然無法與奶茶相比,但一個數十萬人口的縣城,完全可以容納一批咖啡店。”
同時,許偉并不建議個人創業者回縣城開店,當下連鎖品牌正在掀起下沉市場的內卷,個人創業者在資金及運營能力上無法與他們抗衡,在影響力和產品創新上更不在一個維度。
這也導致縣城咖啡市場冰火兩重天,連鎖品牌門庭若市,但個人店鋪顧客寥寥無幾,有些創業者被迫轉型,既賣咖啡又賣奶茶,還有些創業者兼職做起了棋牌生意,甚至有縣城咖啡老板喊出了“不賣涼皮是我最后的倔強”。
縣城消費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升級,過去大牌奶茶店、餐飲店很少,如今昔日只能在大城市買到的消費品正在入駐縣城。
“除了瑞幸、星巴克,縣城還有海底撈,連麥當勞、肯德基都比大城市更火爆。”張琳觀察到。
縣城的消費升級源于縣域年輕人數量的增長。如今很多“90 后”“00后”選擇留在家鄉定居擇業,他們也許收入比不上一、二線城市的白領,但沒有租房、買房的壓力,可自由支配的資金和時間更多,正是他們撐起了咖啡“下鄉”的可能性。
(本文來自運營研究社,ID:U_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