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花釵”的名實之辨

2023-03-08 02:59:28
藝術探索 2023年1期

葉 嬌

(臺州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古代詩文中常有“花釵”一名,如南朝梁劉孝威《郄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羅衣久應罷,花釵堪更治。”[1]881南朝梁吳均《古意》詩之七:“花釵玉宛轉,珠繩金絡紈。”[1]885詞典中“花釵”的釋義作“婦女的頭飾”[2]5428、“婦女首飾”[3]2624、“一種發飾”[4]671等,似無不妥。然唐以來史書,與“花釵”搭配的量詞不是“只”“支”“對”“雙”,而是“株”“樹”。以株、樹為單位,其莫非不是常見的簪釵樣式,而是枝丫狀結構?況且,史書所載 “花釵”往往與貴族婦女的品級、禮衣緊密聯系,并非普通女子頭飾。看來,典籍中的“花釵”,有可能實非一物,大有辨識之必要。

一、詩文中的“花釵”

釵由兩股簪子組合而成,用以綰束頭發。從功能上說,男女均可使用發釵,但古代男子綰髻通常只用發簪,婦女則常用釵造型,尤其是梳挽高髻時。加之釵頭有很好的裝飾作用,因此自西漢以來,發釵成了古代女子必不可缺的妝飾用品。

發釵由插入發內的兩股釵腳和留于發外的釵頭組成。釵股埋于發內,樣式多簡單,惟以金、銀、銅、鐵、玉等材質明貴賤,以長短分別其用。釵頭留于發外,則給愛美女性提供了無限空間,成為妝飾的重要體現。釵頭造型非常豐富,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皆可雕琢其上,栩栩如生。做成龍形者,稱“龍釵”;成鳳形者,稱“鳳釵”;飛燕形者,為“燕釵”;蟬形者,為“蟬釵”;魚形者,為“魚釵”……花形者,自然就是“花釵”。唐張

《朝野僉載》卷三:“妙簡長安萬年少女婦千余人,衣服花釵媚子亦稱是,于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5]69《敦煌歌辭總編》五九一:“舍卻花釵媚子,惟有剃刀相隨。”[6]1071宋賀鑄《減字浣溪沙》詞第十二:“浮動花釵影鬢煙。淺妝濃笑有馀妍。”[7]135明顧起元《客座贅語》:“齊梁間始有花釵金釵之名,而實始于漢,前此未之有也。”[8]10

現代不少學者對花釵的認識承此,認為只要釵首為花形者均稱“花釵”。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把末端為花形的發釵統稱為花釵,如“戴花釵三女仆”[9]160、“花釵大髻婦女”[9]189;周一良明言:“花釵即相當于古代的笄,而有許多花朵裝飾其上,因簡稱為花”[10]7;高春明亦言:“有作成花形者,稱‘花釵’”[11]105。

當然,“花釵”也可泛指一切裝飾性發釵。歷朝詩文屢見花釵,使用者有富家女子,有伎樂女仆,并無地位的限制,只要有財力者均可戴之,少則一支,多則數支,作用就是裝飾,因此凡具裝飾作用的釵自然都可稱花釵。如學界已確定出于唐人手筆的敦煌文書斯3227號背《雜集時用要字》中列“花釵部”,其下收櫳頭花、旋風花、兩支花、鈿掌、月掌、牙梳花、扇等數種女子頭上飾物,[12]452足見唐時“花釵”已成女子頭上飾物之統稱,凡具裝飾性的發飾皆可稱以“花釵”。現代學者作此廣義理解的也不少,代表性的有孫機、馬大勇。孫機指出:“以裝飾為主的釵又名花釵”[13]240,馬大勇說:“釵上飾花朵、葉片等,稱為花釵”[14]75。

無論是狹義的專指釵首為花形的釵,還是一切具裝飾作用的釵,以“花釵”名之,凸顯的都是花釵的裝飾功能。

二、史籍中的“花釵”

如果說古詩文中的“花釵”源于釵首造型,目的是裝飾,增加女性儀容之美,那么禮、令、典等史籍中的“花釵”則明顯不同,主要是為彰顯等級之異,有著嚴格的服用標準,不可僭越。

(一)等級標識

彰顯等級的花釵,《大唐開元禮》《唐六典》《隋書》均有記錄。如《大唐開元禮·衣服》:“內外命婦服花釵,翟衣青質。”[15]31《唐六典》卷四:“凡外命婦之服,若花釵翟衣,外命婦受冊、從蠶、朝會、婚嫁則服之。……其次,花釵禮衣,庶人女嫁則服之。”[16]19《隋書·禮儀志六》:“內外命婦從五品已上,蔽髻,唯以鈿數花釵多少為品秩。”[17]150史籍中“花釵”的服用主體與詩文中的女性身份大相徑庭,不是內外命婦,就是特殊時刻的新娘,絕無普通女子。

花釵作為一種制度,詳細完備的記載見于《通典》。《通典·禮二十二·后妃命婦首飾制度》載:“北齊依前制,皇后首飾假髻,步揺,十二?(同“鈿”),八雀九華。內命婦以上,蔽髻,唯以?數花釵多少為品秩。二品以上金玉飾,三品以下金飾。”“后周制,皇后首飾,花釵十有二樹。諸侯之夫人,亦皆以命數為之節。”“隋因之。皇后首飾,花十二樹。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師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婦,并九樹。侯夫人、二品命婦,并八樹。伯夫人、三品命婦,并七樹。子夫人、世婦及皇太子昭訓、四品以上官命婦,并六樹。男夫人、五品命婦,并五樹。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樹。”又“大唐武德中制令,皇后袆衣,首飾花釵十二樹,余各有差。開元中,又定品命。其制度,并見《開元禮·序例》。”[18]351《通典》明確梳理了從北齊開始,歷北周、隋,再到唐,花釵作為一種身份等級的象征和一種制度施行于后妃命婦的沿革。且用釵數量從一開始的不明到隋唐時已相當明確和細化,皇后、皇太子妃及五品以上命婦的寶鈿花釵數依次為十二、九、八、七、六、五。花釵與后妃、命婦的身份、品級嚴格吻合,等級森嚴。《舊唐書·輿服志》《新唐書·車服志》也有相似記錄。

宋承唐制。《宋史·輿服志三》載:皇太后皇后同制,“其龍鳳花釵冠,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花釵冠,大小花十八株”。命婦分等級,“第一品,花釵九株,寶鈿準花數,翟九等;第二品,花釵八株,翟八等;第三品,花釵七株,翟七等;第四品,花釵六株,翟六等;第五品,花釵五株,翟五等”。[19]2910花釵數量一如唐制。

此制沿用至明。《明史·輿服志三·命婦冠服》:“洪武元年(1368年)定,命婦一品,冠花釵九樹。兩博鬢,九鈿。服用翟衣,繡翟九重……二品,冠花釵八樹。兩博鬢,八鈿。服用翟衣,繡翟八重……三品,冠花釵七樹。兩博鬢,七鈿。服用翟衣,繡翟七重……四品,冠花釵六樹。兩博鬢,六鈿。服用翟衣,繡翟六重……五品,冠花釵五樹。兩博鬢,五鈿。服用翟衣,繡翟五重”。[20]956-957

可見,花釵作為一種等級標識,始于北齊,沿用至明初,盛于唐。花釵的具體使用被納入國家典章,成為上自皇后,下至貴族婦女出席重大場合(受冊、從蠶、朝會、婚嫁)所必須遵照、不可逾越的制度。

(二)形制特點

作為禮制存在的花釵,后又稱“花樹”,它已不僅僅是女子展示美、彰顯美的首飾。從史籍中經常出現的“花釵×樹”,《通典》中的自注文字“小花如大花之數”等語,可見其形制上與普通簪戴之釵有明顯差異。

但其具體形制一直不明。多數論著避而不談,未與普通花釵區分,偶有分而別之的,觀點卻不統一。當下學界對禮制花釵形制的探討,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普通花釵之一類,只是較大。以孫機為代表:“唐代后妃、命婦所簪‘花樹’,實際上就是較大的花釵。它們往往是一式二件,圖案相同,方向相反,多枚左右對稱插戴。”[13]240此論從者甚眾,偶有變化的,核心看法亦是一致。如:“花樹,多以株為單位,是一種與釵樣式相似,但枝狀結構更為豐富且布有花狀飾品的頭飾。”[21]84

2.花釵或曰花樹釵,完全是唐代新風。此觀點的提出者是揚之水:“(花樹釵)的流行,大致自中晚唐直到五代十國。列入唐代輿服制度中的花樹,也是此物。……花樹釵以銀制為多,兩枝修長的釵腳,頂端處結作一束,然后秀出一樹花枝一般的釵首,細薄的金片銀片,鏤空作成剪紙式圖案化的纏枝花草,花葉間對飛著鳥,多半是銜枝或銜綬的鴻雁、鴛鴦、鸞鵲、鳳凰、蜂蝶。”[22]32

3.花樹為隋唐最隆重的大禮服首飾,不能與普通花釵混為一談。此說將禮制花釵與普通花釵截然區分,代表是揚眉劍舞。他通過觀察出土隋煬帝蕭皇后冠飾,比照大量文獻,認為蕭后冠即“形制長期不明的隋唐‘花樹’,并且應源自于漢代后妃首飾中的‘步搖’”。[23]23王永晴、王爾陽看法相同,指出:“隋唐命婦冠飾中花樹的形態,大約是直接繼承自北周、與漢魏遙相呼應的式樣。”[24]81

三說各有詳實例證,且多與各大博物館所藏具體實物相印證,初看都頗可信。前二說觀點雖然不同,但均以浙江長興下莘橋出土長釵作為“花樹”之證,這就難以辨識花樹釵與普通花釵之別。后兩種觀點貌似相近,實則針鋒相對,面對同一飾物,看法迥異。揚之水文圖16—22列舉的多件唐代銀鎏金花樹釵(圖1)和揚眉劍舞文圖2鎏金菊花紋銀釵(圖2)形制接近,是同一類花釵,然揚之水將其視作花樹釵,揚眉劍舞則指出這不是花樹釵,并批判道:“花樹的具體指代,在長期以來的首飾史研究中,被視為晚唐五代敦煌壁畫供養人頭上極其常見,并且大量出土的一種花釵。通常兩兩成對,釵首為片狀鏤空紋樣”[23]23。二論截然相反。

圖2 揚眉劍舞文中的鎏金菊花紋銀釵

按前引禮、令、典中的記載,皇后、命婦所戴花釵是北齊以來最隆重的大禮服首飾,只適用于受冊、助祭、朝會、親蠶(從蠶)、婚嫁等重要禮儀場合,確實“難以將其與普通花釵混為一談”[23]23,因此盡管孫機之說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宜采納。揚之水之論也與史實相悖。《通典·禮六十八·皇后王妃內外命婦服及首飾制度》中,“皇后服首飾花十二樹”下自注:“小花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鬢也”,“花釵”下自注:“覆笄而已,并兩博鬢,任以金銀雜寶飾也”,[18]570明確花釵的形制有大小花之分,還要搭配以博鬢,證明花樹確與普通花釵形制不同。再加上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隋煬帝蕭皇后復原冠飾(圖3),真實還原花樹形貌,顯然揚眉劍舞的觀點更為可信。

圖3 揚眉劍舞文中的隋煬帝蕭皇后復原冠飾

按揚眉劍舞的論證,禮制花釵的具體形制當是:下有基座,基座上伸出數根彈簧狀的螺旋花柄,花柄首端為鎏金銅箔片制成的花朵,整體宛如一株樹分枝開花之形(圖4)。如一棵開花之樹,故唐以后直接以“花樹”名之,極為貼切。至于“小花如大花之數”,則應解釋為“每株大花樹中,小花的數目與大花樹總數相同”[23]24。即不同品級花樹數量不同,相應的小花數也不同。如:皇后首飾花釵十二樹,表示大花樹是12樹,則每樹基座上有12根彈簧狀的螺旋花柄,柄端飾以小花,每樹便有12朵小花;一品命婦花釵九樹,則每樹花釵對應的小花就是9朵。

圖4 揚眉劍舞文中的一株花樹側視之形

三、花樹的源與流

至此,禮制用途的花釵,不妨直接以“花樹”相稱,以免與普通花釵相混。花樹“插戴的制度化成為唐宋貴族婦女等級制度中風格最突出,最具有自身代表性的特色,成為迥異于男權等級制最明顯的部分”[25]68。那么它源何而來,流向何處?

(一)花樹制度源自周朝“副笄六珈”

揚眉劍舞認為花樹應源自于漢代后妃首飾中的“步搖”,[23]23這一觀點宋人陳祥道早已指出,并且把源頭再往上溯,直至周朝。陳祥道《禮書》卷十八《副編次》:“《詩》曰:‘副笄六珈’,《左傳》曰:‘衡 ’,《禮記》曰:‘夫人副袆立于東房’,《士昏禮》:‘女次純衣’。鄭氏曰:‘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為之飾,其遺象若今步搖矣。服之以從王祭祀’……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魏晉因之,隋改為花樹之數,唐加大花十二樹,象玄冕十二旒。”[26]108陳氏清晰梳理出禮制花釵的發展路徑是:副—步搖—花樹/花, 花樹制度起源于周朝的“副”。

盡管揚之水曾言“此番敘述引《詩》之‘副笄六珈’,不過表明從古之意,其實步搖的一系列物事以及構成方式,均非源自《詩經》時代的傳統”[27],對步搖源于副有不同見解,但《詩》“副笄六珈”是衛夫人宣姜著禮服(象服)時搭配的頭部盛飾卻無疑義,絕非普通女子之發飾。又《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為九嬪及外內命婦之首服,以待祭祀賓客。”[28]693這也證明周代時副是王后助祭時最隆重的頭飾,即在頭上加戴假發和全副華麗的首飾,其形與漢代皇后入廟服中的步搖相仿。這種后妃隆重場合所戴之首飾為魏晉所因襲,此后方有花樹、花釵之名。

(二)花樹形制承自漢代步搖

提到步搖,不少人會將之等同于唐以后簪首釵頭為鳥雀口中銜掛珠串的首飾,其實那種首飾應稱作“步搖釵”或“步搖簪”,與花樹前身步搖并非一物,這是“將晚出的另一種飾物與步搖混同的結果”[29]55。

作為花樹前身的步搖,是漢代皇后、長公主等的最高禮服首飾構件,其形制是:“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后漢書·輿服志》)。[30]1013《晉書·輿服志》記載與此大致相同而字句略有異,如“步搖,俗謂之珠松是也”[31]594。可知步搖應是在黃金山題(基座)上安裝繚繞的桂枝,枝上串有白珠,并飾以鳥雀和花朵,夾雜走獸。有山題,即下有博山式基座,如此形制與釵大不相同。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畫出了它的形象:兩件為一套,垂直地插在發髻上(圖5)。[29]55這種直接插于髻上的步搖,典籍中也叫“步搖花”。南朝沈滿愿即有《詠步搖花》一詩。步搖花狀如花樹,魏晉南北朝時延續使用,細節上可能略加修改,但總體形制未有大變,這當是北周以“樹”稱花釵的緣由。

圖5 (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中的“步搖”

至于后世出現的垂珠步搖,實即簪釵之屬(圖6)。古籍中或“釵/簪”“媚子”并舉,或作“步搖釵”。如北周庾信《鏡賦》:“懸媚子于搔頭,拭釵梁于粉絮。”[32]251“搔頭”即玉簪;媚子,懸掛于釵尾的垂珠之類。《新唐書·五行志》:“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33]697唐和凝《宮詞》其一:“怪得宮中無獸炭,步搖釵是辟寒金。”[34]2336唐以來,可能認為這樣的簪釵也具“步則搖動”的特點,故省作“步搖”。如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詩:“玉作搔頭金步搖,高張苦調響連宵”[34]838;戴叔倫《白苧詞》:“新裁白苧勝紅綃,玉佩珠纓金步搖”[34]865;李賀《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34]1245;張仲素《宮中樂》:“翠匣開寒鏡,珠釵掛步搖”[34]110。如此一來,步搖花與步搖釵相混,這或許就是今人不察的原因。明清以后,“步搖釵”這一易淆名稱漸漸少用,多以“掛珠釵”“口銜珠滴”“口銜珠結”“銜著珠串”等取代之。然亦偶有沿用,如湯顯祖《紫釵記》:“學鳥圖花,點綴釵頭金步搖。”[35]16此步搖點綴釵頭,又是歌舞伎女子所戴,是步搖釵無疑。

圖6 清乾隆年間玻璃畫頭簪步搖釵之婦人①圖片來源:圖1,揚之水《中國古代金銀首飾》,紫禁城出版社,2014年,第91頁,圖二—一七;圖2、3、4,揚眉劍舞《從花樹冠到鳳冠:隋唐至明代后妃命婦冠飾源流考》,《藝術設計研究》2017第1期;圖5,玲瓏《國畫風采中國名畫鑒賞》,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6年,第18頁;圖6,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圖二七。

(三)禮制花釵由發飾發展為冠飾

1.花釵別名

命婦專用的花釵,唐以降多名“花樹”。《新唐書·車服志》:“命婦之服六……一品翟九等,花釵九樹;二品翟八等,花釵八樹;三品翟七等,花釵七樹;四品翟六等,花釵六樹;五品翟五等,花釵五樹。寶鈿視花樹之數。”[33]425前文還用“花釵幾樹”,末句則簡作“花樹”。宋程大昌《演繁錄》續集卷四:“唐制:命婦以花樹多少為高下,曰花釵若干也。”[36]41清沈自南《藝林匯考》卷三《簪髻類》:“唐制命婦以花樹多少為高下,曰花釵若干也。”[37]146以上均以“花樹”之名指稱花釵。

亦有名“花株”者。如《金史》:“皇后冠服……九龍、四鳳,前面大龍銜穗球一朵,前后有花株各十有二。”[38]566

花樹也好,花株也罷,都是以具體形象指稱花釵,讓我們準確感受到禮制花釵的形制特點:狀如花樹/花株。遺憾的是,“花樹”“花株”二詞詞典均無收錄,當補錄之,且明確其有二義:一指觀賞性開花植株;二指古代后妃命婦搭配翟衣的首飾,狀如花樹之形。

2.花釵冠、花株冠

禮制花釵在后周之前未明具體數量,“唯以?數花釵多少為品秩”,這時的花釵或許可直接插于發髻。但當北周明確花釵數量,皇后多達十二數時,怕是必須附著于冠或幗上,因為一般的頭發或假發必承受不住。據隋煬帝蕭皇后冠飾的復原情況,隋代時花釵應已成為冠上的飾物,只是文獻中未有明載。其實《唐六典》自注文字“并兩博鬢”已透露出唐時花釵可能已裝飾于冠之上,因“博鬢”是“冠旁的兩片葉狀寶鈿飾物”[39]137,目前所見歷代皇后畫像及出土實物中博鬢都是插在冠之兩側的。唐以后典籍中明確出現“花釵冠”“花株冠”,標志著花釵由發飾正式走向了冠飾。

《宋史·輿服志三》:“中興,仍舊制。其龍鳳花釵冠,大小花二十四株,應乘輿冠梁之數,博鬢,冠飾同皇太后,皇后服之,紹興九年(1139年)所定也。花釵冠,大小花十八株,應皇太子冠梁之數,施兩博鬢,去龍鳳,皇太子妃服之,乾道七年(1171年)所定也。”[19]2910《金史·輿服志》:“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羅衣、青絹襯金紅羅托里,用九龍、四鳳,前面大龍銜穗球一朵,前后有花株各十有二。”[38]566《明太祖實錄》卷六十五:“其皇太子妃、親王妃常服用山松特髻、假鬢、花鈿或花釵鳳冠。”[40]828《續通典》卷六十《后妃命婦首飾制度》:“金皇后花珠(株)冠……前后花株十有二。”[41]1495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鳳冠》:“明時,皇妃常服,花釵鳳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相傳謂出于明初馬后之特典。”[42]6196可以看出,從宋代開始,花釵、花株與冠緊密結合,成了皇后、妃嬪、命婦服飾及平民嫁衣中所用花釵冠或鳳冠上的重要裝飾。

結語

至此,“花釵”之名與實已豁然可辨。從古到今的“花釵”一名實有兩制:一為裝飾性發釵,釵頭飾以花朵、葉片等,任何人都可使用,沒有品級限制;一為禮制性頭飾,狀如花樹,僅后妃、命婦、新娘在隆重場合使用,多作為冠飾,與博鬢、鈿等合用,組成花釵冠,隋唐以后常見。

花釵的名同實異,在語言中并非特例,像上文出現的步搖、花樹、花株皆一名而含二物。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語言的概括性、文獻記載的簡略、實物資料的缺失、后世對前代歷史的不明、人們認識活動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同名異物。

至于當下各工具書對“花釵”的釋義則應予以增補。目前所見各大語文工具書如《辭源》《漢語大詞典》《中國博物別名大辭典》,以及各專科詞典,像《中國古代服飾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唐詩百科大辭典》都只注意到花釵的第一種形制,解釋為“婦女的頭飾。由兩股合成,上有飾物”[2]5428,“鏤金銀等花飾之釵”[43]537,卻完全忽略了第二種形制,殊不知這一形制對傳統禮制的影響更深遠,直接關系著中國歷史上十數個王朝的禮儀制度。惟有《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區分花釵的兩種形制,明確釋作:“①花式發釵。婦女首飾。因釵首作成各式花狀,故名。②命婦冠飾。以金銀珠寶鑲嵌而成,按數量多寡區分等級”[44]391,可惜未引起今人的足夠重視。拙文對此問題詳細論之,希望通過詳細論述補充一二,引發進一步的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91色国产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99久久| 在线免费看片a|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91在线中文| 国产流白浆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99精品视频| 欧美色视频日本|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va|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亚洲区一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 国产99在线| 亚洲区一区|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成人在线亚洲|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婷婷色婷婷| 成人蜜桃网|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剧情伊人|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欧美日本在线|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欧美高清|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毛片| 色国产视频|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国产一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噜噜噜| 国产色伊人|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国产成人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