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東
(浙江省嵊州市中醫院,浙江 嵊州 312400)
病房管理與服務是醫院醫療服務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不僅能夠作用于日常經營管理,同樣還能夠達到簡化診療流程、方便患者就醫以及智慧化病房管理等目標。作為醫院診療服務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病房管理與服務應當受到人們的重視。智慧病房的主要建設目的就在于優化患者住院體驗,融合多種信息技術實現智慧管理,提升病房醫療器械的配置,實現對患者住院信息的高效采集,強化對住院患者病情的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并滿足患者住院治療中的各項需求,提升住院服務的水平。
我國已然進入信息化時代,各大醫院早已察覺信息技術對于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有較多醫院已經早早開展信息化改革。從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面來看,醫院經歷了單機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個性化信息管理系統兩個發展階段。前者主要建設于醫院信息化發展的初期,旨在服務醫療人員與患者,將患者醫療數據以及人事管理數據納入了信息管理系統中,這樣的信息管理系統功能比較單薄,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信息數據管理要求。在信息管理需求以及信息技術發展完善的基礎上,醫院數據融合大數據技術,造就了個性化信息管理系統模型,該系統不僅能夠采集和存儲各種信息,同時還能夠滿足醫院不同部門的信息管理需求,有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患者以及醫療人員提供有效的信息管理服務。
根據醫院病房管理與服務的工作內容提出以下幾點智慧病房建設目標。第一,提升病房診療安全性。技術人員利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獲取患者的信息,針對患者的病情變化作出及時的反應,保障患者安全。此外,技術人員還應開發、購置病區管理、隔離探視等信息化設備與軟件,在滿足患者心理需求的同時降低相互感染的概率。第二,提高病區管理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病區各醫療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測,了解各設備能耗情況,制定個性化節能控制策略,達到節能減排、提升效率的目標。第三,構建良好醫患關系。智慧病房建設的最終目標為優化患者住院體驗,因此在開展建設工作時也應關注患者的舒適度與滿意度,優化患者的病房環境以及醫療人員的工作環境,有序推進病區服務工作的進行。第四,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充分開發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在病區管理工作中的價值,促進醫院內外管理系統的聯通,提升緊急狀態響應能力,促進醫院的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以上智慧病房建設目標,技術人員可以在整體架構設計中采取分場景、分模塊的設計方式,逐漸實現各項病區管理功能。在實際建設時,技術人員應充分考慮不同科室病房的診療服務需求,為其設計個性化的病房功能。如潔凈病房對于整體環境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可增加凈化空調系統滿足低免疫力患者的治療需求;兒科病房的患兒大多好動且不具備自我防護的能力,因此需增加護欄、保護設施的設計;老年病房則應從人性化角度考慮,增加緊急呼叫裝置以及扶手設計等。另外,國內技術人員還應了解國外智慧病房建設與應用效果,結合國內醫院的實際情況優化功能設計,滿足更多患者的住院需求,構建功能完善的智慧病房。
智慧病房不僅需要優化病房管理與服務內容,同時還應實現病房系統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聯通,推進醫院的現代化發展。智慧病房的功能需求體現出個性化、人性化等特征,其架構設計需與醫院信息化管理架構保持一致。智慧病房本身就是智慧醫院建設的重要內容,醫院在進行智慧病房規劃與設計之前應通過廣泛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院內醫療人員、管理人員、患者對于病房服務的要求,充分了解當前智能化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發展與應用的趨勢,最終設計得到完善的系統架構。從智慧醫院的整體信息管理系統架構來看,其主要包括專業系統層、集成中臺層以及應用服務層三個架構,其中的專業系統層屬于整個系統的基礎,比如醫院的建筑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公共設施管理系統、醫學裝備系統等。系統集成中臺則負責進行醫療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可視化管理,通過大數據技術以及智能化技術實現對醫療數據的智能分析與診斷。應用服務層為實現具體醫療服務功能的系統。因此智慧病房的組織架構也應當包括智慧病房服務系統、智慧醫療護理系統以及運行管理系統。
利用物聯網技術改變傳統人工查房模式能夠優化查房系統,提升查房管理的靈活度,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為床邊護理服務提供方便。具體來說,醫院可購置移動推車、平板電腦、移動護理手持智能終端等設備與醫院物聯網平臺相連,這樣就能夠彌補信息系統無線卡頓問題,為醫生調用患者病歷信息提供便利,進一步提升診療工作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效率。其次,醫護人員也可以通過物聯網與相關設備實現患者身份識別、體征采集、輸液掃碼等服務,避免出現醫療服務對象混淆的情況,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
體溫作為患者重要的生命體征,同時也是病房管理的重要內容,應當得到人們的重視。智慧病房應具備智慧體溫監測系統,技術人員使用高精度與靈敏度的熱敏傳感器標簽感應患者體溫并實時讀取數據,該傳感器的體積較小,可利用醫用超薄膜粘貼在患者腹股溝大動脈的位置,實現對患者體溫的收集以及體溫信息的傳遞。病房智慧管理系統接收到體溫信息之后對信息進行整理,最后通過屏幕可視化的方式展現患者體溫的變化情況,反映患者病情變化狀況,為后續的臨床診療活動提供準確的依據,在提升護理水平的同時減輕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帶給了患者較好的住院體驗。
PDA 手持設備與智慧病房無線網絡的聯通能夠實現輸液信息的監控與收集,具體來說,醫護人員可使用與智慧病房無線網絡系統相連的智慧終端實現對患者輸液情況的監控,系統將會自動對應監控窗口,展示患者輸液進展及其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輸液監控引擎負責實現輸液數據的同步顯示,這樣就能夠自動監控各個床位患者的輸液情況,對于馬上輸液完成的床位則會及時發出告警,實現輸液的閉環管理[1]。
病區醫療物資的智慧化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技術人員可通過物聯網、傳感技術以及視頻采集技術等的應用實現對病區醫療資源消耗動態的監控,及時上傳耗材數據,實現對病區藥品的二、三級管理。其次,智慧藥耗管理功能還能夠監督藥品轉入轉出的有效性,保障病區藥品資源的存儲安全性以及使用有效性。系統具有智能語音提示功能,一旦藥品提取信息與實際耗材量之間出現偏差即會給出提醒,指出不一致的地方,進而減少醫療差錯或者事故的發生。智慧藥耗系統與臨床業務系統的連接則能夠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實現醫療物資與臨床業務信息之間的互通,推動臨床一站式發展,減輕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從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方面實現統一協調管理。最后,系統還會對各科室藥耗量、消耗速率等進行計算和分析,為醫院管理人員提供決策的依據,優化醫院發展決策內容[2]。
同樣使用物聯網構建病區床旁無線心電監護系統,醫護人員可通過移動終端獲取患者的實施心電數據。此外,智慧系統還能夠實現對患者心電動態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一旦發現心電數據異常情況則會出現報警,同時保存相關數據,為后續診療提供準確的依據,實現病房心電檢查的規范化與智能化管理。
RFID 電子標簽在嬰兒病區管理中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嬰兒狀態的實時監控,智慧系統能夠實現母嬰追蹤,醫護人員可通過移動終端點擊標簽查看其狀態,頁面會顯示嬰兒對應的產婦信息以及自身的狀態信息。佩戴相應RFID 電子標簽的嬰兒如果在未知狀態下出現在病區出口,系統就會發出警報,同時還能夠實現與門禁系統的聯動,預防嬰兒病房意外事件的發生。佩戴電子標簽的嬰兒發生的所有事件均記錄在系統數據庫中,支持隨時調用查詢[3]。
智慧病房建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障病區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和優化患者的住院體驗。因此,在智慧病房的建設需要醫院各個部門人員的參與,這樣才能夠拓展智慧病房的服務范圍,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流程病房智慧服務系統,提升智慧醫療服務的效率,構建安全及時的病區服務管理系統。病區服務不僅包含常規的治療護理內容,同時還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康復護理、日常生活護理干預等多項內容,不同的工作內容被收攏于不同的管理系統中,只有實現多部門協調合作,才能夠實現各系統信息的互通,協調解決各種問題,推動智慧病區管理的全流程建設[4]。
統一標準的信息管理系統體系能夠解決當前病區管理各項數據信息難以共享、平臺無法兼容等各種問題。首先,人們應當采取相應的構建標準對醫學專用術語進行規范,提升數據編碼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其次,技術人員需應用相對應的構建標準細分醫院的各種產品,優化信息管理系統的檢索功能。此外,技術人員需具備大數據融合的思想,實現數據的存儲-分析一體化工作,最終實現各部門之間數據資源的共享。最后,有關部門需不斷推進相關法規的健全以及管理系統的規范化發展,給予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工作立法方面的支持,保障信息管理工作的開展。要想解決醫院病區信息管理系統數據收集與整合問題,技術人員就應該合理擴容信息數據庫,滿足醫院的發展需求。由于醫院存儲的數據總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技術人員應換用容量更大的硬盤,采取全新的存儲渠道開展信息管理工作。比如當前比較常用的云空間存儲平臺,通過擴容的方式實現對信息數據的有效整合,提升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5]。
信息安全管理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工作,患者的住院數據中包含較多個人隱私信息,這些信息在納入智慧病房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侵害,出現醫療隱私信息泄露、丟失等問題,對患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對此,醫院應利用多種保護技術保障病房數據安全,維護患者基本權益。比如在系統網絡層,技術人員應強化內網安全管理,部署查毒軟件,補充內網病毒庫,定期進行補丁升級,及時攔截系統病毒,維護數據信息安全。在系統應用層,技術人員應重視移動終端設備的信息泄露風險問題,實現患者姓名等信息的隱私處理,嚴禁患者個人信息被隨意傳遞或濫用。最后,醫院還應建立責任追蹤制度,一方面提升各方參與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及信息安全意識,同時實現對患者隱私信息的保護。
智慧病房應用了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實現了患者動態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與展示,優化了病房管理流程,同時通過移動終端提供病房信息管理權限,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實現了人機良好互動以及系統資源共享。除此之外,智慧病房同時使用了具有較高靈敏度的傳感器設備,比如輸液監測器、電子心率儀、非接觸式體征檢測墊等設備,能夠在開展臨床檢查的同時實現數據的傳輸與存儲。系統收到患者各項數據之后將會對其整體健康狀態進行評估,為后續診療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依據。但目前智慧病房中還有一些設備并未接入智慧管理系統中,這也是智慧病房建設完善的重要內容。技術人員應致力于智能化醫療器械的研發,開發更多穿戴式智能器械完善智慧病房功能。此外,技術人員還應進一步接入醫院質控層,實現數據交流與共享,構建質量閉環,完善智慧病房服務評價體系與管理體系,為智慧病房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更多參考。
綜上所述,智慧病房建設對于醫院信息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醫院應總結自身信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技術人員綜合素養,主動適應當前的大數據時代發展特征,完善智慧病房管理系統及其功能,實現多部門協調合作,充分應用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建立統一的系統建設標準,加強病房信息安全管理,促進醫院的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