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金 王 安 崔相忠 李金淑 張常禹 陳希振
(平原縣龍門中學,山東 平原 253100)
相比較于語數外等學科,體育學科的娛樂性更強,學生在中學體育學習時更加放松自如。根據體育課現狀及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體育教學的調查報告,近八成學生肯定了體育游戲對體育學習的正面作用。在各類體育課程中,18%的學生偏好籃球課程,15%的學生偏好羽毛球課程,9%的學生偏好武術課程,12%的學生偏好體操課程,10%的學生偏好田徑、足球等課程,而有近八成學生編號趣味游戲類課程。學生們對打陀螺、丟沙包等傳統民間游戲有較濃厚的興趣,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有其可行性。由于目前關于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研究較少,筆者結合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初步嘗試,肯定融合教學成效,歸納現存問題,以期提出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融合的教學優化策略[1]。
學生對沿黃河流域的民間游戲有一定了解,但為更好地促成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的深度融合,校園文化宣傳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創設文化長廊,為沿黃河領域民間游戲提供專門的櫥窗展覽。同學們可以在日常課間時間,通過校園櫥窗內展示的部分特色沿黃河流域的民間游戲內容,產生對民間游戲的濃厚興趣,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能夠快速適應教師的課堂導入環節并參與到民間游戲中。
在加強校園文化宣傳過程中,我校不僅由體育教師負責文化長廊的設計與展示工作,還鼓勵中學生參與其中,文化長廊的整體創設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學生的參與感較強,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文化長廊所展示的沿黃河流域的民間游戲內容是定期更換的,學生在了解一部分特色民間游戲后,又能在更換后了解其他的特色民間游戲,學生所接觸的民間游戲數量眾多,這也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
創新的體育課堂不僅是在上課時段,更是在課余時間通過俱樂部、競賽和藝術節等形式,加強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對學生的視聽沖擊。我校在確定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教學的融合教學方案后,組織建立青少年業余體育藝術俱樂部,以規范的組織形式為學生開展體育活動保駕護航。
同時還面向沿黃河流域的民間游戲組織多項競賽,讓學生和教師在比賽中提升和成長。在剛開始組織民間游戲競賽時,學生對民間游戲的認知度較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限,學生在參與民間游戲時的表現欠佳,但在多次組織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競賽后,學生對民間游戲的認知程度有所提升,學生能更加自如地參與到民間游戲競賽中,學生的參與意識更強、參與效果也更為顯著。
我校實現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教學融合的一大亮點在于,有計劃地開展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體育藝術節活動。體育藝術節不僅面向本校師生,還對縣域內其他學校做觀光展示,這實現了我校融合教學向各校的推廣普及[3]。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體育教學形式,還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我校確定了幾個特色沿黃河流域的傳統游戲后,根據各班級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形成了課內與課外一體化的綜合教學模式。學生除了在教師的安排下有序完成顯性課程的學習外,還需要兼顧隱性課程,學生是在潛移默化中領略傳統文化、提高體育綜合能力的。
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的融合教學,首先實現了課程內容的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既往的體育課形式作出了必要的調整,增加了多項沿黃河流域的民間體育游戲,實現了民間游戲與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根據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體育教學的調查報告,95%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課中的嚴黃河民間游戲中,他們對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的喜愛程度較高。
課程模式的創新,同樣是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成效之一。黃河流域文化對山東省中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如果能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沿黃河民間傳統游戲,將提高黃河流域文化對學生的沖擊和影響。學校專門設置體育游戲課,將黃河流域的民間游戲融入體育技能教學中,學生既可以接觸自身感興趣的黃河流域文化相關的民間游戲,也能夠達成既定的體育學習目標,這樣創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初衷。無論是短跑訓練還是彎道跑訓練等,調查中,近90%學生都肯定了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改編融入體育課堂的價值,他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知識面也得以拓展,所形成的民族自豪感是課程模式創新的直接益處。
素質教育追求以德育人,素質教育下的中學體育教學不再是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理解知識為主,育人形式的創新同樣會對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形成不容忽視的正面影響。從我校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教師通過沿黃河流域游戲導入體育教學知識,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直觀地感知沿黃河民間游戲所孕育的文化內涵,思想共鳴與文化碰撞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有推動作用。在我校嘗試融入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后,學生表示,課堂氛圍更加融洽,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調動,此時沿黃河民間游戲對體育教學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大多數同學都接受了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在中學體育教育中的融入,它對黃河文化的傳承有直接幫助。
對于中學體育教學而言,體育場地和素材的采買難度較大,部分學校會因資金短缺而出現體育場地狹小、器材不完備的情況。而在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后,限制學校體育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解決。一方面,諸如滾鐵環、丟沙包等傳統民間游戲所需準備的體育器材成本較低,只需擁有鐵絲和布料等即可制作完成,學校在為各班準備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所需的體育器材時無需投入過多的金錢和精力。另一方面,此類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所需的體育場地較小,學校方面無需向準備足球場、籃球場一樣,準備大面積場地用于體育基礎建設,學校有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就能彌補的體育教學短板問題。
盡管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的融合教學,能為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形成正面作用,但在日常授課時,仍然需要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形成的教學設計也應科學合理化。而從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沿黃河民間游戲的組織欠缺科學性,這限制了游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效果。
部分教師在日常授課時,一股腦地將所有學生都視為同一起跑線,教學節奏相對固定、教學訓練比較單一。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在接觸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時,能夠直接了解到沿黃河民間游戲玩法,完成體育訓練時的質量較高;但部分學生對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的接受程度較低,他們無法快速了解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的玩法,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師統一的教學模式將限制他們的學習效果。
游戲活動過程缺乏靈活性,同樣是限制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一大問題。根據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體育教學的調查報告可知,26%的學生指出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存在改編不成熟的問題,30%的學生指出民間游戲會受時間限制,而還有11%的學生則表示沿黃河民間游戲會受場地限制。在學校未能根據各年級的體育教學學情、合理設計游戲玩法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矛盾和爭執。由于中學體育教師一味追求快速完成教學安排,對學生的學習問題未能跟進反饋。此時,缺乏靈活性的游戲活動過程不僅不能讓學生有序地完成游戲訓練任務,還可能因為游戲設計缺乏靈活性和合理性致使學生相對被動的參與其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削減,學習成效也受到影響。
合理的中學體育融合教學應當設置良好的評價機制,但從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現狀看,未形成良好的評價機制已經限制了師生課堂教學成果。在課堂上教師未能仔細觀察沿黃河民間游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采取的課堂游戲評價方式相對單一,教師只是按照既定的游戲規則來對學生的表現作出判斷,缺少對實際情況的公平評析,部分學生覺得教師的評定欠缺合理性,這會加深學生對教師的負面印象。與此同時,教師對未能正確完成游戲的學生予以批評,這種負面的評價模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矯正錯誤觀點,還會致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要想有效解決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問題,就應該在后階段發展過程中有效制定計劃并循序漸進。學校方面應當根據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實際需求,要求各年級組組長帶頭完成體育研討工作。各年級體育組組長應當根據本年級的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教學情況,探討本階段的教學難點及下階段的教學安排。對于短時間內未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年級組討教經驗,或是由三個年級組的體育組組長共同商討完成。
在有效制定教學計劃后,教師應當根據既定的教學計劃有序完成教學任務。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年級組組長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只是參照各年級段的整體表現作出相關安排,各年級組的體育教師應當根據本班情況作出具體的調整。一旦本班學生的學情能力有較大的差距或有特殊需求,教師就應該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適時篩選沿黃河民間游戲項目,為學生準備相應的活動場地及活動器材,幫助學生在良好的民間游戲環境下完成體育學習任務。學校在編制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校本時,也應該根據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作出必要的刪改和調整。
各班級學生對沿黃河民間游戲的認可程度和喜愛程度較高,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教學融合教學的教學實踐效果是較好的,后階段發展過程中,應當進一步加大教學實踐及反饋力度,確保教學實踐反饋能最終作用于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課程的整體提升。
一方面,學校應當進一步挖掘優秀的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黃河流域文化源遠流長,沿黃河流域的傳統民間游戲種類眾多,但并不是每一項民間游戲都適用于中學體育教學。學校方面應當在現有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并選擇合適的民間游戲,擴充到中學體育融合教學計劃中。而為避免新增加的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的融入效果欠佳,學校方面可以設置試點班級,通過試點班級教學實踐的方式,判斷該游戲是否適用于本學校、本年級段的教學需求,若不適應,可調整至其他年級段;若仍不適應,則將其剔除再考慮其他傳統民間游戲。
另一方面,必要的教學反饋將有利于提升中學體育融合教學質量。教學反饋并不僅是個體育教師向年級組組長的教學反饋,還包括學生向教師的教學反饋。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沿黃河流域民間游戲的融合教學有自己的看法或需求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思考其是否合理,對于合理的反饋則可上報至體育組長。
定期完成教學實踐報告工作是沿黃河流域與傳統民間游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一大優化策略。為規范教學實踐及反饋工作,學校方面應當組織教師完成教學實踐匯報工作。
一方面,學校可以以一個月為期限,讓體育教師分享本月的教學計劃及教學成果,對于已經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研討會上予以報告。而為了提高教學實踐匯報質量,學校應當讓體育教師事先準備好紙質版本,將紙質版發放給與會人員后,通過PPT 予以展示。
另一方面,有時學校不方便開展線下匯報會,學校也可組織開展線上匯報會。無論是通過微信群還是騰訊會議等形式,教師都應該明確本次匯報會的流程,讓體育教師分享本階段的教學實踐成果。而為避免線上會議過于冗長,學校可制定匯報流程并限制匯報時間,讓每位教師在3~5 分鐘內完成匯報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師所做的教學實踐匯報應當反饋于后階段的教學任務安排,做到教學實踐的全流程追溯和響應,以期實現中學體育融合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以傳統專業項目為主的體育課堂,已不符合新課程標準下中學體育教學所需。合理開發和利用沿黃河民間游戲,將沿黃河民間游戲融入中學體育課堂中,打造學生感興趣的特色課堂,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能傳播民族民間游戲的價值。未來將精細校本教材,優化教學設計,實現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