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增榮
(蘇州市藝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為了提高舞臺表演的質量,必須在整個舞臺表演過程中注重對音響的設計。音響是提高舞臺表演質量的“金鑰匙”,表演者需要善于思考,根據戲劇風格、戲劇主題和表演方式等因素合理設計音響,巧妙地將音響與戲劇舞臺結合在一起,從而活躍戲劇舞臺的氛圍,提高戲劇舞臺的表現力,增強戲劇舞臺的表達能力,使傳統戲劇舞臺表演更具審美鑒賞價值,從而提現傳統戲劇舞臺的魅力之處,引起觀眾對傳統戲劇舞臺的情感共鳴。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需要用音響表達出一些聲音效果。在音響設計的發展過程中,一開始是運用某些工具模擬聲音來輔助戲劇表演,從而提高戲劇表演的特色,這也是當時最為流行的音響設計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嘗試對原聲進行錄音,提高音頻中的細小聲音辨識度,從而提高戲劇舞臺音響聲音的還原度。隨著原聲錄音方式的出現,音響在戲劇舞臺中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出現在觀眾眼前,通過原聲錄音刺激觀眾的聽感、調動觀眾對戲劇舞臺的活躍氛圍,滿足觀眾對戲劇舞臺的視聽體驗。從舞臺藝術發展角度來看,原聲錄音相比較于傳統的工具模擬可以使舞臺語言表達得更飽滿,讓觀眾對傳統戲劇舞臺的印象發生了重大變化,并且為舞臺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用原聲錄音方式設計舞臺音響不但可以讓人們將舞臺藝術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滿足人們的聽覺和視覺需要,還可以提高戲劇舞臺的表現力,活躍戲劇舞臺的氛圍,并且音響內容也更具體化、形象化,使戲劇舞臺表演得到升華,讓戲劇舞臺表演內容得到鮮明的形象,寫實性也大大提高。
在傳統戲劇舞臺音響構成內容中有多種不同的因素,包括表演內容、音響設計內容和舞臺試聽造型等等,其中各個因素之間是緊密結合的,并且在整個戲劇舞臺表演中共同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使戲劇舞臺表演產生相互交錯的效果。而一場優秀的戲劇舞臺需要表演配合更加熟練、舞美組合更加完備、音響內容設計更加專業、音響操控人員更加熟練,如果沒有這些方面的準備,戲劇舞臺表演會給人帶來一種碎片化、空洞化的感覺。在戲劇舞臺表演中,音響設計是戲劇舞臺表演的基礎,表演者需要將戲劇舞臺和音響設計靈活地進行結合,從而達到統一化。以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一條馬鞭》為例,只有通過音響播放馬的嘶叫聲,才能讓觀眾對《一條馬鞭》有更完整的感悟,假如脫離了音響設計,則難以生動地將馬的形象刻畫得細膩,整個戲劇表演則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這就是音響對傳統戲劇舞臺表演的主要作用。在戲劇舞臺表演的發展歷史中,音響一直貫穿著整個戲劇舞臺表演,包括戲劇主題、舞臺語言、肢體動作、劇情發展以及環境造型等等,因此,在戲劇舞臺表演中需要對音響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優化音效、節奏、音調等方面內容,將音響融入整個戲劇舞臺表演過程中,從而提高戲劇舞臺表演的魅力。音響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不僅僅起到“掃雜”的作用,更需要體現出對戲劇舞臺的價值,對整個戲劇舞臺的升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舞臺表演人員不但需要根據觀眾的需要深度劇本,理解劇本的內涵,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更需要提高音響設備的質量,引入更先進的音響設備,通過音響提高觀眾對戲劇舞臺的期待值和感受效果,讓觀眾體會到傳統戲劇舞臺表演的魅力。
舞臺音響在傳統戲劇舞臺的聲響系統部分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是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全新產物,不但可以提高傳統戲劇舞臺表演的質量,還可以根據不同戲劇內容突出不同的特點,讓觀眾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既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雙方面的刺激提高觀眾對傳統戲劇舞臺的期待值,還可以培養觀眾對傳統戲劇舞臺的審美鑒賞能力,有效鍛煉觀眾的聽劇靈敏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舞臺音響的作用已經不僅限于音樂方面,對話劇、戲曲以及其他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通過舞臺音響提高舞臺的感染力,富裕表演內容豐富、生動的形象,極大程度地吸引觀眾的眼球[1]。舞臺音響可以將環境氛圍打造得多樣化,根據表演內容使用不同的音調、節奏或音效,將舞臺表演展現得更加優美;將舞臺場景渲染得多姿多彩,并通過音響烘托得氛圍推動劇情發展,將舞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集中在一點,從而推動劇情的發展走向高潮。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綜合性是其一大特點,在實際表演過程中,需要表演者、指揮者、操作者等各個部門進行緊密交流并產生良好的配合,通過音響、燈光、音樂、舞姿等途徑將戲劇內容體現得淋漓盡致,提高觀眾對傳統戲曲舞臺的期待,得到觀眾對表演的高度認同。因此,音響設計對傳統戲劇舞臺起到以下重要作用。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通過音響的不同層次聲音可以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動,將人物的精神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可以高效地豐富和加強表演人員的情緒,激發各個角色形象的內心世界沖突。
以傳統戲劇舞臺表演《風雨故園》為例,本戲劇內容是河南豫劇院創作的豫劇劇目,主要講了魯迅妻子朱安女士的生平事跡。在《風雨故園》戲劇中,作者虛構出了一個小蝸牛,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意義,成為本戲劇中的點睛之筆,其中小蝸牛的三次出現對主題起到了揭示作用,層層推進,在不同環境,不同時期下出現的小蝸牛體現了朱安女士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在小蝸牛第一次出現時,朱安女士知道魯迅先生快要回家了,朱安女士想讓自己像小蝸牛一樣每天爬一點,每天爬一點,就一定能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此時,音響播放小蝸牛的兒歌:“小蝸牛、小蝸牛、爬呀爬、爬呀爬”。在小蝸牛第二次出現時,魯迅先生接母親和朱安女士一起回家,朱安女士將丈夫的被子抱進自己房間,認為像小蝸牛一樣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可以與魯迅先生和諧相處,此時,音響繼續播放小蝸牛的兒歌“小蝸牛、小蝸牛、爬呀爬、爬呀爬”,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兒歌的背景中加了一些歡快的聲音,意味著朱安女士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在小蝸牛第三次出現時,朱安女士在生活中由于語言溝通的障礙和文化的差異,很難與魯迅先生或魯迅先生的朋友們和諧相處,最終導致魯迅先生離開家去往廈門發展,此時,音響再次播放小蝸牛的兒歌:“小蝸牛、小蝸牛、爬呀爬、爬呀爬”,而這次背景音樂包含了許多悲涼之情。在戲劇舞臺表演中,通過音響播放的不同時期背景音樂可以體現出不同時期朱安女士的心理狀態,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將戲劇內容推向高潮,揭示了當時社會舊中國的現狀,體現了舊中國女性的悲哀。通過音響的變化可以讓觀眾的內心一直在緊繃狀態,最終將戲劇中的思想情感完全釋放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表達出戲曲中的思想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優秀的戲劇一定有其蘊含的思想情感,表演者需要將戲曲中的思想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讓觀眾通過觀看表演體會到戲曲中蘊含的價值。在傳統戲曲舞臺表演時,升華戲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渲染舞臺氣氛,創建生動形象的舞臺場景,將思想情感通過豐富的舞臺氣氛展現出來,讓觀眾將自己帶入到劇情內容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思想情感體驗。在實際表演過程中,操作員往往會通過音響將生活中各式各樣的聲音表達出來,比如模仿做飯的聲音、下雨的聲音或下樓梯的聲音,通過聲音詮釋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從而渲染舞臺氣氛。
現代豫劇《蘭考往事焦裕祿》抗洪的一場中,在焦裕祿和徐俊雅談到女兒的首份工作時,從鄉下給焦裕祿找土蜂糖回來的女兒聽到父親不讓自己進縣委機關,而是要讓自己進食品廠工作之后,他的女兒十分傷心。并且告訴他的父親,因為自己是她的女兒,就不能進到縣委機關當打字員,因為他的女兒就永遠要吃虧倒霉。因為出發點不同,焦守鳳被父親訓斥一頓,生氣的將土蜂糖罐子摔了,轉身就跑了,此時伴隨著舞臺上沉悶有力的炸雷。暴雨傾盆而下緊接著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把焦裕祿從肝疼中驚醒,這時瓦窯公社有來匯報工作的,說是洪水已經越過大堤進村,隨后焦裕祿和此時趕來的張欣理縣長緊急來到抗洪現場,這時現場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透過舞臺音效傳遞出來,為焦裕祿帶領眾鄉親抗洪搶險營造緊張的氛圍,如果沒有以上舞臺音響效果的促進光靠演員自己的翻跳或者是表情動作,是無法營造出這種緊張氛圍的。這時候的舞臺音響達到的作用是時間間斷,是天氣的惡劣,烘托劇情氛圍,另外為焦裕祿去鄭州看病,和親戚們告別作下鋪墊。最后鄉親們給焦裕祿送行時焦裕祿說道:鄉親們自己一定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最后一句通過混響效果延時,表達了焦裕祿對鄉親們的依依不舍,這里還有焦裕祿此生未完成的夙愿,舞臺音響效果作為舞臺藝術的表現,觀眾在劇院除了用眼睛觀看之外,還要學會用耳朵去傾聽。舞臺效果是聽覺上的點染,是輔助演出的另外一種藝術形式。舞臺音響效果作為藝術中的另一種語言表達,在創作過程中要想幫助整個戲曲舞臺得到升華,需要借助相關的音響渲染。在傳統戲曲舞臺表演過程中合理設計音響可以通過音響渲染舞臺氛圍,通過舞臺氛圍的渲染升華戲劇的思想情感,從而讓觀眾更深刻地體會到戲曲中蘊含的意義。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想要提高表演的質量,就必須提高舞臺的表現力,將戲劇中的情感完全釋放出來,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語言表達、音效、音樂等方面將情感因素完整展現在觀眾眼前,從而引起觀眾的心理共鳴[2]。在戲劇舞臺表演中合理運用音響可以通過聽覺刺激觀眾的大腦,在音樂或音效的帶領下拉進觀眾與舞臺的距離,讓觀眾對舞臺角色的心理活動和劇情發展有更清晰的認知,從而提高戲劇舞臺表演的質量。除此之外,音響還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演員與觀眾的情緒,達到優秀的表演效果,從而提高舞臺的表現力。在實際表演過程中,演員大多都是通過肢體動作展示和語言的交流進行表演,而利用音響可以放大演員肢體動作和語言的表現力,以提高舞臺的整體表現力,展示出戲劇表演的魅力。
以傳統戲劇舞臺表演《李三娘》為例,本戲劇是根據評劇傳統戲《井臺會》和南戲《白兔記》改編而來,主要講了李三娘奉父母之命與窮漢劉知遠成親,在父親去世后,劉知遠的哥哥和嫂子逼迫劉知遠將李三娘休掉,劉知遠無奈只能離開家參軍,李三娘在家獨自生下孩子并取名為劉承佑。劉承佑長大后得知真相,催促做了皇位的劉知遠接李三娘團圓。在戲曲表演李三娘在磨坊獨自生下劉承佑時,通過音響播放嬰兒的哭啼聲,并伴隨一些背景音樂的鼓點聲,鼓點聲由弱到強,直到生下孩子那一刻爆發出來,提高了演員對生孩子情節的表現力,讓觀眾體會到劉知遠的絕情。在最后一幕劉知遠將李三娘與劉承佑一起接走,全家團圓時,同樣用音響播放鼓點聲,與之前鼓點聲不同的是,這次鼓點聲加入了歡快的節奏,并且在背景音樂中播放柔情的內容,讓觀眾感受到團圓戲的溫馨之處。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合理運用音響可以提高舞臺的表現力,調動演員和觀眾的氣氛,讓演員通過音響將故事情節的情感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提高舞臺的表現力,讓觀眾體會到傳統戲劇舞臺表演的魅力。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要想提高舞臺表演的質量,打造良好的舞臺環境是必不可少的。舞臺環境是指舞臺表演中整體環境的把控,包括人物角色心理活動、戲劇背景、劇情發展、戲劇主題等等。通過音響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效、音調、節奏旋律等,不但可以打造一個良好的舞臺環境,提高觀眾對戲劇舞臺表演的整體期待,還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強化戲劇主題,讓觀眾對戲劇內容有更深刻的認知。
現代花鼓戲《轱轆聲聲》的序曲,一開始就聽到隱隱約約的搖動轱轆的“呀吱、呀吱”聲,使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觀眾聯想到剛改革開放的農村,這樣深刻地體現劇作者的主題思想,深化了劇情的感染力,豐富演出的整體構思。音響效果有效地加強和豐富演員的表演情緒,推動戲劇人物內心世界的沖突。如《轱轆聲聲》的第二場,“吱呀、吱呀”帶動水桶的轱轆聲響起,仿佛在訴說歷史的因襲與生活的負重。山村通過改革開放富裕了,人民的生活透著新意。上級號召山村開通自來水飲用工程,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老會長與自家老井結下深厚的感情,老井也是歷史的見證,今天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透過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老會長心頭厚重的歷史積淀與紛繁的現實生活強烈的糾葛碰撞,此時此刻,“吱呀、吱呀”的轱轆打水的音響效果既烘托劇情,又揭示了老會長、兒子徐山、孫子大毛三代人的內心世界,更好地反映人物情緒,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同時,透過花鼓戲過程中良好舞臺環境的營造,幫助每個主人翁情感精神得到凸顯,利用傳統戲劇舞臺上的音響設置,可以幫助傳遞整個劇情所要表達的主體和內涵。
綜上所述,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音響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戲劇表演者應當合理利用音響,通過音響提高戲劇表演的質量,從而獲得觀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