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俊林 (離石區自然資源局)
隨著我國加大對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何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督儼然成為政府各部門工作重心之一,事業單位在管理和運用財政部撥款的財政資金時,一般取決于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高標準要求。如何規范使用和管理財政預算資金,關系到事業單位本年度績效指標的實現與業務的發展。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推進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時,要求充分利用預算資金,優化資源的配置以及進行績效管理,保證財政資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實現財政資金收益最大化。
1.緩解經濟壓力
就目前來說,國民生產總值受全球經濟影響,其增長速度逐漸減慢,這會對很多行政機構帶來不小的影響。很多單位是需要財政部提供經營資金,但是很多時候使用的不規范、專項資金使用不符合規定。因此行政機構應該要通過設立合理的預算來控制資金的使用,能夠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這樣可以減輕財政資金的壓力和負擔。而目前,受傳統預算管理理念、模式等的制約,不少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效果并不能達到預期要求,推進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的融合,落實預算績效管理,能夠進一步推進預算管理體系的優化,實現預期財政資金預算管理目標。這既是國家宏觀層面對事業單位使用財政資金的要求,也是事業單位應對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與單位內部資金供需失衡的關鍵管理舉措[1]。
2.貫徹新預算法
新時代下預算法案也要適當地調整,更加合理地應用財務預算。目前我國不少單位的財務預算受到國家的注意,因此更應該嚴格實施新編預算法,單位內部財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做好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在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時都要按照預算法的規定,只有做好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單位的財務資金才能使用得當。而績效管理的應用,更能幫助事業單位科學評估預算管理運行的效率,形成預算管理閉環,實現對預算管理流程、體系的不斷優化和完善,為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財務預算的規章制度的出臺,對政府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財政預算也進行了細化規范。近年來,一些部門積極公布自己的計劃,并向社會披露其機構的運行數據。此時,公眾能夠利用政府部門編制的各種資金監督運營,也能夠防止事業單位內部人員違反規定,擅自挪用資金造成政府部門的損失。新法案的出臺使得各部門開始規范利用財政資金,就預算資金管理透明公開化,提升整個單位的運營與形象。
基于當前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實踐應用來看,不少事業單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事業單位在大多數情況下未能按照原定計劃執行預算計劃,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以及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而且在某些時候缺乏相應的約束環境條件,一方面是無法約束管理人員的行為,另一方面是沒有實施嚴格的懲罰機制。因此,有必要對預算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督,盡早發現過程中存在的漏洞,提高執行的效率,以達到應有的預算控制目的。
事業單位在編制部門預算時主要關心資金的使用情況與方向問題,然后財務部門則會考慮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快速使用資金完成預定計劃成為首要目標,統計資金的變動以及使用資金產生的效益往往由財務部門承擔,兩者在使用資金的權利與責任上有很大的沖突矛盾。
另外,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績效目標后,應當對財政資金的績效做出明確的監督管理,以掌控績效實施情況。可是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在施行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在機制上存在明顯的漏洞,時常會發生資金結余或者預算超支等情況,這就會導致績效目標無法實現[2]。因此,事業單位更應該加強資金追蹤問責制度,完善整個監督體系。
對于事業單位的專項財政資金而言,由于財政撥款和項目實施缺乏一致的時間性,因此使得項目資金與項目進度無法保持統一,從而會導致項目無法順利開展,嚴重時還會出現資金管理失控情況。產生這些問題表現這兩個方面上:一是財政故意對專項資金進行扣留;二是財政撥款時間與項目實施時間缺乏高度統一的保障機制。在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中,一些事業單位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加上經辦人員缺乏相應的控制意識,以實報實銷主導的財政統計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部分資金在某些情況被“合理”地浪費了。還有一些單位尚未做好詳細預算計劃以及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在報告資金的使用途徑時,單位內部往往更在乎數字匯總。顯然他們并沒有站在財務角度分析現有情況,缺乏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綜合評定,對專項資金使用標準沒有很好地了解清楚,因此無法最大化使用專項資金完成既定目標[3]。
從現階段來看,很多單位沒有意識到預算績效管理對項目的實施提供有效的監管作用,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理念、合理的計劃以及預算績效管理辦法。正是對這些方面的忽視,導致管理內容十分單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在預算績效的管理上缺乏深度,政府財政部門和國家計劃投資使用等主管部門對預算績效管理常常流于表層,既不能按照項目的實際狀況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規劃,也缺少有針對性的計劃管理目標與要求。其二是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上較為簡單,只有建立健全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才能夠全面高效地執行各種規劃方針。但是,鑒于部分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方法比較簡單,在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中沒有充分考慮投資性質、預計收入、開支范圍、工作任務等各種因素以及相應的管理業績,指標也比較片面,無法客觀評估預算的運用是否高效和合理。
一些單位的領導層沒有意識到財務管理會對事業單位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幫助,認為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自身發展要以服務社會為主,營利不是目的,也不以此來約束自身業務開展。同時,一些領導認為,如果財務管理工作相對嚴格,會引起員工不滿,從而導致對自己的“束縛”。雖然大多數行政機構已經改進了預算管理方法,但由于關注度不夠,工作開展困難,加之行政事業單位缺乏自我監督意識,因此其對財政預算工作的監督不全面,監督力不強[4]。由于預算管理意識嚴重不足,即使撥付相關財政資金,也難以保持財政預算一直在政府機構的各種項目中發揮最大作用,導致管理目標難以實現。財政預算難執行,另有一重要原因是行政事業單位沒有高素質預算管理人員。由于考核制度不完善,沒有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并未激發行政事業單位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財務資金流失預算執行難,不僅造成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流失浪費,還不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力。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深入分析,針對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優化,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如何健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是一大難題,實踐中,首先,應根據事業單位的現狀和發展情況,制定清晰的全年度績效制度與工作計劃,將工作重心明確反映到各個部門中去,同時開展預算績效考核評定,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其次,事業單位應當隨時了解財政預算績效情況,并且要各部門定期提交相應的報告。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及時掌握預算績效情況,當出現預算資金偏差時可以快速調整,確保各部門正常的運行;最后,在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指標時,需要在各種經濟指標的基礎上,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量化或區分所涉及的滿意度、效益和產出指標,促進總體設計與發展的協調。
另外,在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管理上,也要構建好績效評價信息系統。簡單來說,當財務部門對單位進行撥款之前,行政事業單位就應該提交項目的審核計劃,并嚴格控制所有執行部門同預算資金相關的內容,建立起完整的項目申報責任制度。同時,在全面預算管理和資金績效評估過程中,也應當加強信息溝通,使得財務資金績效評估信息系統能夠真實有效反映出來,可以最大限度地開放和共享績效信息目標。為了完善行政機關資金績效評估信息系統的內部功能,應具體提出績效數據、績效評估方法和崗位績效評估等,將財政資金的使用去向與預算績效管理體現出來。
首先,在年度預算中,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擬定各項資金支出的范圍與金額,按照事先規定的預算合理使用財政專項資金,注意經濟性的同時也要確保順利完成項目,明確專項支出與事業費用支出的界限,另外也要確保專項資金用于項目建設,不得非法使用與濫用資金。其次,在專項預算資金管理的程序中,可以選擇在管理項目和資金時,重點采取項目專項、專項資金存儲和專項管理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及時查看財務和項目管理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資金被挪用、浪費等情況。從專門人員管理的角度來看,在執行專項資金預算時,會側重于“使用問效、無效問責”。將具體責任明確到個人,從而全面監督各項工作的績效目標與資金使用情況,合理且有效地使用專項資金[5]。
在編制預算過程中,不僅要做好項目預算的細化,同時也要提升資金使用情況的透明度。加強財政預算的支出控制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需要對專項資金進行定期抽查,充分了解各部門專項資金的使用狀況。當發現不良資金使用情況應該及時糾正,并責令有關部門提交書面報告說明,如果存在許多風險問題,則應予以關注并系統地調整。二是加強財務資金的管理監督,在使用財政專項資金時,按照財務部門對專項資金使用提出的各項要求,制定好合適的專項資金使用計劃,并按照對應的時間表使用。定期查看績效目標實現情況、預算資金使用情況和資金結算的全過程,及時對違規行為作出相對應的處罰,確保順利實現績效目標。三是單位內部應該加強資金管理意識,規范預算資金的核算,實施有效的資金支出管理和監督。另外,還要加強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和聯系,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質,全面掌握資金的使用范圍和預算績效。
要徹底改變預算績效管理的單一局面,首先,各單位需要及時改變認識,樹立與時俱進的經營理念,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是預算管理的重要部分,并根據預算管理的基本特點和性質,嚴格控制預算績效管理。在此基礎上,財務部門必須遵循從嚴從緊的原則,認真掌握每個項目和將要實施的項目的信息,從確保財務資金效率的角度科學確定項目績效的方法、實施過程、實施方法等。其次,還需要形成層次豐富的項目績效考核體系,采用多種績效考核方法、多維度地反映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進而公平公正地評價結果,客觀說明預算執行是否規范、可行。
首先,在對專項資金的管理過程中,應當制定各個部門的績效目標與績效指標,完善現有合理的資金支出管理和考核管理制度。績效指標應當與年度計劃以及預算資金保持高度協調。通過對績效指標的分析,清楚反映出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從中可以充分掌握專項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及時發現整個過程產生的問題,快速高效監督和規范專項資金的發放、使用和管理。按照法律法規,通過表彰獎勵、增加預算、政策調整、削減預算等措施,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規范治理,從而全面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
其次,事業單位應當對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與評估,并且要為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認真履行主要職責,著重關注專項資金監管與考核工作。還應當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地實施資金管理、評估工作,制定對應的評估計劃,明確評估內容,做到評估結果的規范化、真實完整化、客觀準確化[6]。及時糾正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改進資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注意對財政資金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從內部管理來看,事業單位審計部門應不定期審查,確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和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事業單位可以引進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從事業單位外部環境出發,全面跟蹤、評估和監督專項資金的運行全過程,對檢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警告,并羅列出存在的問題。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專項資金,事業單位應監督、優化和矯正專項資金的使用,以實現更加規范和合理的使用。對于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管理,必須由專業人士制定,整改和完善專項資金的使用制度、績效管理、內部控制、財務公示制度、會計監督制度、賦予特定公民的責任,以及對以往經濟活動的監督和重新評估。活動期間,為資金高效靈活的應用提供制度保障,推動形成規范的專項資金管理。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應用的重視。面對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現狀,還需從健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績效評價信息系統;明確財政預算資金使用范圍,做到財政預算資金管理責任到人;加強財政預算支出控制;逐步擴大監管范圍,強化監管力度;優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內容,提高績效評價質量等多方面著手,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保障國家財政資金能夠充分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