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榮
(廣東中明建筑裝飾實業有限公司,廣東中山 528400)
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行業整體使幕墻應用呈增長趨勢,特別是超高層建筑中幕墻的應用,使行業以及客戶對幕墻的性能與質量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結合行業整體發展態勢,針對超高層建筑,要求工作人員應從幕墻施工著手,切實加強各項針對性施工控制工作,結合當前施工現狀,做好施工測量改進工作,加強細節優化,并進一步提升安裝精度,確保能夠從整體上優化幕墻施工效果,進而滿足客戶需求。
某超高層建筑工程項目,位于城市主干道邊,其總體建筑高度約為108 m。包括地上、地下部分,地上27層,地下3層,地上面積11.65萬m2,地下面積為1.63萬m2,總面積可達到13.28萬m2。建成后,可成為區域內具有地標性特征的建筑。工程裙樓主要為石材幕墻,塔樓主要為玻璃幕墻,因為工程施工要求較為嚴格,對幕墻質量存在明確規定,涉及高空作業,整體施工技術較為復雜,施工難度相對較大,要求工作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傳統幕墻施工測量技術進行改進,并進一步對相關安裝工作的精度進行優化,確保能夠有效強化施工作業細節化控制,進而保障工程施工效果。表1為幕墻施工特點。

表1 幕墻施工特點
結合本文工程,可選擇6層位置作為測量放線的基準點,獲取兩條軸線,同時,應結合基準點,參考建筑結構確定標高??山柚S線1-8對軸線1-D進行校準,建立在有效對比基礎上,確保校準結果能夠滿足圖紙要求,因此,可進一步將上文兩處軸線作為整個幕墻施工基準點,為后續施工測量作業開展提供依據[1]。其中,需要使用塔吊配合作業。
對于施工測量作業,軸線傳遞屬于重中之重,因此,要求工作人員針對垂直偏差做好相應的控制工作,確保作業精度。本文建筑高度為108 m,投點處理相對困難,需要工作人員另外設立轉換層,并結合軸線確定相應的標準控制層,為投點處理提供方便,具體可選擇6層、21層以及頂層,其中,6層屬于一級控制點,工作人員應在該樓層邊緣部位安裝測量儀器,搭建測量平臺,完成各項測量工作。借助鉛垂儀可對控制點進行精確度控制,要求精度誤差控制在0.8 mm以內,并將基準點傳遞到21樓,再次進行精確度控制,最終傳遞到頂層,可選擇6層、21層以及頂層3個樓層中任意一個樓層安裝經緯儀,對基準線進行檢查,同時,還要對投測點的角度、距離進行檢查,確保其與底層控制點處于一致狀態,要求所有測量誤差均控制在施工要求范圍內,確保后續連線工作順利開展[2]。
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在完成基準軸線定位后,工作人員應從室內進一步確定輔助控制軸線,并結合該軸線確定幕墻面尺寸。因為本項目基準軸線在塔樓6樓,標準控制層為6層、21層以及頂層,因此,可另外在該位置處設立測量平臺,對測量孔進行替換,確保能夠符合通視要求。工作人員應借助鉛垂儀進行定位,做好定位點控制,將基準點進行投點后,進行連線,并分段彈出[3]。
投點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應做好內控線布置工作,在確定主控制點后,對尺寸進行復核,并予以連線處理。以該連線為依據,借助經緯儀彈出內控線,并結合實際尺寸平移內控線,確保內控線與結構邊緣接近。經監控,在沒有出現重疊現象后,可對內控線進行檢查,確保與實際圖紙要求相符,并完成外圍結構測量工作,保持外圍尺寸處于封閉狀態。
獲取內控線后,應以圖紙為依據,對平面進行平移處理,并彈出墨線,獲取相應的陽角點與陰角點,進一步作為控制點,在該過程中,如果平面長度在8 m以上,則需要另外增加控制點,借助經緯儀對圓弧部位進行處理,并彈出射線,在射線上獲取相應的相交點。
在6樓控制點中,應注意對角鋼進行固定,并鉆孔處理,21樓同樣需要鉆孔處理,工作人員應采用角鋼、鋼絲建立相應的控制點支架。對鋼琴線進行連接,在連接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從21層著手,在支架上穿過鋼絲后,將鋼絲向下垂放,進入6層。在21層,需要對鋼絲進行處理,將其與支架綁扎在一起。在6層,需要借助花蘭螺栓對鋼絲進行繃緊處理。在設置鋼琴線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另外增加外移尺寸(控制在10 mm)。
針對軸線控制線,垂直線的設立應保持從下向上進行。在樓層外,可設立鋼卷尺,保持鋼絲的牢固性,并使用大力鉗將鋼絲夾緊,如果區域風力低于4級,經靜置處理后,可借助等高法計算樓層標高,并進一步獲取樓層總高度,要求每層應以1 m為檢查用線,同時,每層樓高度應予以標記。在幕墻安裝前,要求準確記錄所有數據,避免出現數據遺漏情況。
以內控制線和標高為依據,工作人員應以土建結構為工作重點完成復核處理,并做好記錄。本工程要求該部分誤差控制在25 mm以內。復核后,要求工作人員進一步做好誤差控制,確保其處于要求范圍內,一旦超出范圍,應結合設計依據對幕墻分格進行修改,并完成相應的技術處理。
總體而言,針對測量放線工作,要求標高應準確無誤,每層之間的1 m線要求誤差控制在1 mm左右。整體標高應準確無誤,樓頂層標高誤差應控制在10 mm以內。標高檢查過程如圖1所示。以控制點展開分析,不同控制線對于誤差存在明確的要求,其中,結構封閉線誤差需要控制在1 mm,垂直度同樣為1 mm。

圖1 標高檢查過程
3.2.1 轉接件安裝
轉接件安裝與板塊安裝具有密切關聯,要求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對現有轉接件安裝進行改進,優化安裝效果。整體而言,在安裝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明確中心位置,在做好精確度控制的同時,進一步保持轉接件的豎直度。同時,保持相鄰轉接件處于共面狀態,并做好誤差控制,注意保持中心線相同。這要求工作人員加強測量放線控制工作,并以圖紙為依據,嚴格規范安裝步驟,并在安裝后予以復核檢查,確保能夠將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以圖紙為依據獲取中心線以及控制線。安裝前,工作人員應借助繩子對支座進行處理,確保其牢固地固定在樓層上,同時,轉接件應安裝在預埋件上,安裝示意如圖2所示。轉接件擺放完成后,對其進行調校定位,對轉接件垂直度進行檢查,如果不符合要求,應再次進行調校處理(見圖3)。

圖2 轉接件安裝示意圖

圖3 轉接件調校圖
3.2.2 面板安裝
面板安裝應注意做好精準度控制,在改進工作中,工作人員可借助標準墊塊完成精度控制,確保面板安裝效果。同時,可借助多個板塊對偏差進行調整,加強分散處理。另外,針對相鄰板塊,針對以往常見的高低差問題,工作人員可借助靠尺進行檢測,完成偏差調整,面板安裝后,工作人員應對尺寸偏差進行復核。為進一步提升精度控制效果,要求工作人員做好與工廠之間的溝通,確定模板,并借助測量儀做好測量控制工作,進而完成批量生產,確保生產誤差得到有效處理。同時,在產品進入現場前,應做好檢測、驗收工作,所有不合格產品應及時予以淘汰,并注意做好運輸控制,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導致產品受損。具體可選擇抽樣檢查的方式,要求各型號產品抽樣數量應超過10%。最后,結合實際安裝,要求工作人員以施工要求為依據做好施工處理,并對各測量工作進行反復核查,確保能夠及時對偏差進行糾正。
對超高層建筑的幕墻施工,要求工作人員提高對施工測量技術的重視度,通過結合工程具體要求,以施工圖作為依據,加強測量定位放線技術改進,做好各項檢查工作,有效提升放線精度,進而為后續單元板塊制作提供更加準確、科學的數據,有利于為板塊拼裝提供保障,確保幕墻施工效果。同時,進一步加強轉接件安裝處理,提高精確度控制,合理選擇相應的施工改進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安裝精準度,有利于優化幕墻施工質量,進而為整體工程順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滿足實際設計需求以及客戶需求,提高建筑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