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正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編寫的《語文作業本》練習與統編教材緊密結合,都緊扣著語文要素,體現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發揮作業導學助教的功能,把《語文作業本》習題融入課堂具體環節中,讓作業成為幫助學生習得的有效途徑。
以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為例,將《語文作業本》第4題,拆分融入不同的教學環節,分步使用,讓作業“活”起來。具體案例如下:
【年級】三年級上冊
【課題】《富饒的西沙群島》
【使用環節】 其中第三、第四環節分步使用《語文作業本》
教學設計展示:
一、讀篇章頁,整理單元學習要素
1.讀一讀。讀篇章頁。
2.找一找。用這段話中的一個字來概括它寫了什么。
3.理一理。理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
二、初讀感悟,分類積累關鍵詞句
1.出示朗讀提示:
(1)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西沙群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初印象?
2.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3.初讀反饋:
(1)三組字詞鞏固。
(2)西沙群島給你留下了怎么樣的初印象?
引出句子: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3)合作朗讀前后呼應的兩個句子。
三、梳理探究,明白關鍵詞句位置
1.借助《語文作業本》,梳理課文內容。
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個意思,借助《語文作業本》第4題中的關鍵詞“哪些地方”,梳理了出“海水”“海底”“海島”三大板塊內容。
2.大聲朗讀第2~5自然段,找到這幾個自然段都是圍繞那一句話來說的,用橫線畫出來。
3.明白關鍵詞句的位置。(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前、前后、前)。
4.創新使用《語文作業本》,給第3自然段加上一個關鍵句,寫在第4題的相應位置。
5.小結:圍繞一個意思寫,這個意思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
四、朗讀表達,勇于表達熱愛之情
1.西沙群島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個地方?
出示要求:選擇你印象最深的部分,讀一讀,摘錄關鍵詞語,填入《語文作業本》第4題方格中。
2.學生朗讀、摘錄,師巡視指導。
3.反饋:西沙群島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個地方?指名說。
4.多種方式朗讀,勇于表達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
5.教師小結:我們借助了文章的關鍵詞句,理解了一段話的意思,我們也明白了圍繞一個意思寫,讓文章更有條理。
6.前后呼應,出示篇章頁結課:篇章頁真的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接下去學習這個單元,一定要請上這位好幫手。
【使用方法】
第一步:在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下,借助《語文作業本》上的題目,梳理課文內容。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個意思,借助題目中的關鍵詞“哪些地方”,梳理了出“海水”“海底”“海島”三大板塊內容。
第二步:在三個板塊的相應位置,標上課文中對應的自然段,幫助學生更加明確具體寫的“海水”“海底”“海島”內容。
第三步:創新增加第3自然段的“關鍵句”:海底的生物真豐富啊!寫在“海底”板塊的空白處。
第四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梳理好課文脈絡之后,進入深度學習板塊。以問題“西沙群島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個地方?”為切入點,讓孩子自讀課文,選擇相應的段落讀一讀,然后摘錄關鍵詞語填在作業本中。
第五步:借助自己摘錄的關鍵詞語,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大聲朗讀,讀出自己對此大方的熱愛。
第六步:聽著同學們的介紹與朗讀,學生間相互補充,完善習題。
第七步:鞏固作業本第4題,借助“關鍵句”嘗試著向別人介紹西沙群島,課后收集西沙群島的相關資料,補充在作業本相應的板塊中。
【使用效果】
《語文作業本》中的每道題并沒有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的,而是融入在了教學的不同環節,具備了引導學生學習、推進教學活動的功能。
本課的《語文作業本》創新使用,明確指向了學生學習目標,構建了循序漸進的學習系統。把這么一道題,分解成了梳理板塊、明確段落、明確關鍵句、深度閱讀、作業牽引、探究補充等環節,重在用這一習題,幫助養成閱讀理解、積累拓展的好習慣,從而形成語文思維。
一節課下來,就從梳理板塊、明確段落、明確關鍵句、深度閱讀、作業牽引、探究補充六大方面返回去看效果,據不完全統計,班里45個孩子,其中梳理板塊、明確段落、明確關鍵句三個方面百分之百鞏固,作業牽引、探究補充兩方面44個孩子非常樂意去做,就是深度閱讀方面,接近有10位孩子沒有做得很好。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孩子課堂主體的地位,也為孩子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從而提升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幫助養成核心素養。把作業分步在教學各個環節,也幫助我們的教學更加順利,當然,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也是比較高的。
【反思改進】
在使用像這道題一樣的“圖式類”題目時,其實我們老師很容易被圖、表格、思維導圖等限制,從而會進入一個誤區——為完成題而去教學。
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借助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如果深入文本,你會發現寫第3自然段,作者沒有使用關鍵詞句,所以加一加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就跟著圖表去教學,這段教學就會空白,換句話說我的教學會被限制。
所以,我們教師要借助《語文作業本》組織教學活動,但思維不能被其禁錮。拓展圖表,讓學生在摘錄關鍵詞局的基礎上,梳理、增加、作業、拓展,讓圖表的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的思維也就這樣逐步形成了。
我會以此次思考為契機,設計更多的創新使用《語文作業本》策略,分步使用,讓《語文作業本》“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