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根植于愛的。而我們老師應該是最有愛心的人。我們每天面對這么多的孩子:他們稚嫩的小臉,純粹的眼神,活潑的小腳印,嘹亮的金嗓子,讓我們怎能不愛呢?然而,對于那些遲到家常飯、打架如漢堡、忤逆指令、學習拖后腿這樣的學生,恐怕我們“想說愛你不容易”吧。最初,我也很頭疼這樣的孩子,給他點陽光吧,他就太燦爛的不行;給他點雨水吧,他就洪水泛濫,他們完全會錯了你的好意。于是,給他們和藹、愛心好像不可能。然而棍棒就能出成績?棍棒就能不讓他們犯錯嗎?這個學期我對所謂的差生或者后進生有了深刻的思考,并且在教學實踐上也有所轉變。
首先,我有意給他們創造被表揚的機會,當然這是在他們確實有了行為上的改變之后才會有課堂上的表揚。我們班有個學生韋福洋,他數學成績還算中等,可語文成績就大相徑庭。? 通過我的多次觀察,他并不是智力笨的小孩,而是與以前的語文老師發生過摩擦,是典型的討厭某科的老師連帶不喜歡這一門學科的孩子。于是,我主動找他談話,并且有意在放學的路上制造和他“偶遇”的機會,我主動拉近和他的距離,并且噓寒問暖,先讓他對我有好印象。之后我發現他經常不做家庭作業,有一次我和他聊天說男子漢最重要的是說話算數、有擔當。那么你能答應老師每天都做作業么?結果他連續幾天都能做作業,但是沒能堅持幾天,便開始找理由不寫作業了。于是我第二次讓他對我承諾:每天寫作業。沒堅持幾天,他又犯老毛病,于是我第三次讓他對我承諾:每天寫作業。我對他說四不過三,你已經三次違反我們的約定。我希望這次你不要在違約了。經過這一次的交流之后,他寫作業的時間都比原來堅持的更長。一個月之后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發給他一個筆記本當獎品,獎勵他堅守承諾。經過我有意給他創造的機會,他進步很大。所以,當我們停下腳步多給后進生創造進步的機會時,你會收獲他們進步的喜悅。
其次,我把十個后進生為一個團體,每天放學后把他們集合起來,平心靜氣的談話,總結前一天的學習成果。對于這個想法的提出,可以說是我無心插柳,但后來卻收到了“楊柳依依”的效果。第一天把他們留下,是因為我自己很灰心,對這十個后進生很失望。平時看著他們也不調皮也不吵鬧,但就是成績上不去,這道難題困擾了我很多天,怎樣才能讓他們提高成績呢?于是我把他們叫到一起,隨便嘮嘮嗑吧。我最先問了一個問題:你知道你們為什么留下來么?他們都不約而同的低下了頭。可見他們也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接著我就問了第二個問題:孩子們,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對你們很發愁么?他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其中有個叫孔令旭的孩子,他紅著眼睛說:因為老師你愛我們,雖然我們學習不好。當時我非常感動,心底有一個聲音在問自己:我是真的愛他們么?!緊接著,我一絲猶豫后,說到你們發現我們學校門口有個賣餛飩的老奶奶么,她每天天不亮,四五點鐘就來到我們學校門口,冬天寒風刺骨,手凍得彤紅,臉凍得彤紅;夏天烈日炎炎,她汗流浹背,還要蹲在一個火爐子旁邊。這個老奶奶生活多么艱辛啊。可是如果你們因為現在學習不好,過二十年之后,在門口賣餛飩的老奶奶有可能就是你!當老師看到這樣的你的時候,老師心里不會看不起你,因為工作么沒有貴賤之分,可是——老師心疼你啊,這個受苦受累的老者是我以前的學生呀,是我無能沒有教好他,才讓他這樣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辛苦工作,老師心疼你冬天凍紅的臉,凍僵的手;老師心疼你夏天留下的汗啊!可是孩子們,如果你現在好好學習了,努力了、盡力了,將來有個好前途,有個好工作,亦或當了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就算你在路上偶遇老師不打招呼、假裝看不見,老師也不會責怪你,老師只會為你自豪:看,這就是我教出來的學生,多有本事!老師以你為榮!孩子們,你們能明白老師講這些話的用心么?!他們不住的點頭,有些眼睛紅紅的望著我。這一刻,我知道他們心里泛起了波瀾。我接著說如果你們想改變命運那就從今天下午放學后開始。當你想玩的時候,想想老師講的話;當你想看電視的時候,想想老師講的話;當你慢悠悠寫作業不能集中精力的時候,想想老師講的話;當你寫完作業還有時間不知道干什么的時候,想想老師講的話;當你覺得自己還可以多寫一寫你感興趣的作業時,想想老師講的話……這些都是你要改變的,明天我們再集合,看看哪位同學改變的最多。結果第二天他們早早就自覺留下,并躍躍欲試要說自己的改變。經過交流,其中只有兩位同學沒有改變,還是只顧玩,沒寫作業。我并沒有批評他們,我只說,我們這個團隊可以再給你第二次機會,我們一起等你改變。第三天,之前沒有改變的同學也改變了,而且他們每個人把自己多寫的作業給我看。我表揚了他們,當然要求也在提高:孩子們,你們可以把字寫好一些么?當你寫字潦草的時候,想想老師說的話,你是否就慢下了你的腳步。第四天,我看到這十個人中有六個人的字有了變化,其中三個人的變化相當大。我故意問了這三個人:你們這樣寫作業是不是比平時用的時間長,大概長多少?你覺得值得么?他們連連點頭,眼神里全是肯定。到了第五天,他們的習慣改了很多,這讓我很驚嘆。
后來我問了其中一個同學,他簡單地說:連誰誰都有改變,我能不變么?其實,這句話聽起來不太順耳。試想,班里的榜樣人物很多、優秀的同學不少,但是這些后進生并不需要和他們比賽,他們只需要和差不多水平的同學比一比,和自己比一比,只要有進步就很好。所以當我們把他們放在一個合適的團體里,加上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相信他們,他們就會還你一份自信和乖巧,而有了自信他們的進步就指日可待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應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輪的心靈。”班里的后進生更需要我們深思熟慮、小心翼翼的關懷和愛心。用我們的愛心去點燃他們的信心,去傾聽他們花開的聲音,去欣賞他們年輪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