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張 偉,張 紅,余洪斌,周文雨,于樹濤
(1.雙遼市雙英種業有限公司,吉林 雙遼 136400;2.雙遼市水稻研究所,吉林 雙遼 136400;3.遼寧省阜新市產業技術創新推廣中心,遼寧 阜新 123000;4.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目前國家十分重視糧油安全,花生作為糧油里十分重要的作物,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可榨油、直接食用以及加工成各種糖果、糕點等食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吉林省花生播種面積一直處于全國的前十名,并且吉林省借助優異的自然環境優勢,生產的花生無或較少有黃曲霉毒素污染著稱,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花生優質生產基地,但目前推廣的花生品種混雜、退化嚴重,專用型品種缺乏,一直限制產量的繼續提高。針對這一現狀,吉林省雙遼市雙英種業有限公司選育與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等多個單位進行合作,以吉林省花生品種面臨的問題展開專用花生品種選育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選育出高產油用型花生品種2個,通過多年多點種植,受到種植戶的歡迎,并且通過公司自有基地的示范推廣,現已成為吉林省具有高產、適應性廣的花生品種,對吉林省花生品種的更新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花生新品種“雙英5號、6號”由吉林省雙遼市雙英種業有限公司選育。雙英5號2021年7月12日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花生(2021)2201107;雙英6號2021年10月28日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2021)220152。
1.1.1 親本組合
母本9658-2,父本9708-A,父母本為亞種間雜交,系譜選育而成。
1.1.2 選育經過
2010年以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系選的品系9658-2作為母本,以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系選的品系9708-A為父本,采用人工“套果針雜交授粉技術”進行雜交,雜交種經SSR分子標記技術進行真假鑒定,淘汰假雜種,獲得雜交種仁33個,冬季在海南加代獲得F1代種子,2011年雜種圃種植F2代,分離出5個單株材料,分別為464-1、464-2、464-3、464-4和464-5,2012年仍在雜種圃種植F3代,464-4分離選出464-4-1、464-4-2、464-4-3三個單株材料,2013~2014年種成株系,464-4-1表現優異,并在2014年海南加代一次,2015~2016年在公司內進行比較試驗,品種表型為高產穩定、品質好,2017參加東北區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并完成品種檢測和田間抗性鑒定,2018年參加東北區花生新品種登記生產試驗。2019~2020年參加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DUS測試(公主嶺),2020年完成花生轉基因檢測,并上報國家新品種登記。
1.1.3 特征特性
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平均生育期(播種至成熟天數)124.4天,植株特征為連續開花,株型直立,葉片為長橢圓,葉色為綠色,花色為橙黃色;莢果特征為屬于普通形,表面質地較為粗糙,莢果縊縮程度弱,果嘴明顯程度弱;種仁特征為種仁橢圓形,種皮無裂紋,種皮內表皮顏色淺黃,種皮顏色為紅色,種子休眠性強;植株平均主莖高41.5cm,側枝長為46.5cm,總分枝數為9.5個,單株結果數為19.4個,單株生產力20.9g,百果重167.8g,百仁重67.4g,出仁率70.9%,抗旱性強,中抗褐斑病,黑斑病,網斑病,根腐病和白絹病。
1.1.4 產量結果
2017年東北區域試驗,13個試點,莢果平均公頃產量4528.5kg,子仁產量為3241.5kg,莢果與子仁分別比對照品種阜花12號增產15.31%和18.25%。
2018年東北生產試驗,15個試點,莢果平均產量3931.5kg/hm2,子仁產量為2754.15kg,莢果與子仁分別比對照品種增產2.74%和6.94%。
1.1.5 品質性狀
經農業農村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油酸37.6%,亞油酸40.7%,粗蛋白24.5%,粗脂肪含量49.44%,屬于油用型花生。
1.1.6 適宜區域
適宜在≧10℃有效積溫2800℃的東北花生產區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第一積溫帶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春季種植。
1.2.1 親本組合
利用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保存的資源冀花4號為母本,母本來源于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父本遠雜9102,從河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引入,父母本為亞種間雜交,系譜法選育而成。
1.2.2 選育經過
2009年配制雜交組合,采用人工“套果針雜交授粉技術”進行雜交,雜交子仁采用SSR分別標記技術進行真假鑒定,淘汰假雜交種,獲得真雜交種仁35個,組合號為914,冬季在海南加代獲得F1代種子,2010年雜種圃種植F2代,經分離選擇出七個單株材料,2011年仍在雜種圃種植F3代,觀測分離情況,在914-5株系中又分離選出914-5-1、914-5-2、914-5-3三個單株材料,2013-2014年種成F4-F5代,觀察株系分離純合情況,914-5-1株系表型優良,2014年升級到選種圃進行產量初評,2015~2016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高產穩產品質好,抗性中等,2017年參加東北區花生新品種區域試驗,并完成品種檢測和田間抗性鑒定,2018年參加東北區花生新品種登記生產試驗。2019~2020年參加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DUS測試(公主嶺),2020年完成花生轉基因檢測,并上報國家新品種登記。
1.2.3 特征特性
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平均生育期(播種至成熟天數)125.4d,植株特征為,屬于連續開花品種,株型表現為直立,葉片長橢圓,葉色為深綠色,花色為黃色,莢果特征為果嘴明顯程度中,表面質地為中,莢果普通形,網紋淺、縊縮程度中,種皮內表皮顏色淺黃;種仁特征為形狀橢圓形,種皮粉紅色,種皮無油斑、無裂紋,種子休眠性強;花生植株主莖高36.4cm,側枝長度40.1cm,總分枝數9.8個,單株結果數20.7個,單株生產力21.1g,百果重173.5g,百仁重69.9g,出仁率70.6%,抗旱褐斑病、網斑病、白絹病、高抗根腐病,高感黑斑病,抗旱性強。
1.2.4 產量結果
2017年東北區域試驗,13個試點,莢果平均產量4424.25kg/hm2,子仁產量為3185.85kg,莢果與子仁分別比對照品種阜花12號增產13.2%和17.02%。
2018年東北生產試驗,15個試點,莢果平均產量3991.35kg/hm2,子仁產量為2752.8kg,莢果與子仁分別比對照品種增產4.3%和6.88%。
1.2.5 品質性狀
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油酸44.6%,亞油酸35.8%,粗蛋白22.2%,粗脂肪含量51.3%,屬于油用型花生。
1.2.6 適宜區域
適宜在≧10℃有效積溫2800℃的東北花生產區中的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和內蒙古地區春季種植。
選擇含鈣質和有機質多的砂壤土或輕砂壤土種植,避開鹽堿地、澇洼地、黏土地、重茬地種植。前茬最好使生茬,避開重茬,比較好的前茬作物為棉花、薯類等糧谷作物,與上述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種植。
以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效果最好,一般施用農家肥30000~45000 kg/hm2,施入施磷酸二銨225~300kg/hm2,硫酸鉀120~150kg/hm2,尿素75~120kg/hm2,或播種前施入復合肥600~750kg/hm2。如果不施用農家肥可施用生態元素花生專用肥525~600kg/hm2和生物肥225~300kg/hm2。
2.3.1 做好發芽試驗
將三份涼水一份開水兌到一起,溫度在30℃左右,再將提前選好的100粒花生種仁投入其中浸泡約12h,濾去水分,用溫濕巾將花生種仁放在25~28℃條件下發芽,待花生出芽后,5~7d測量發芽率,以發芽率在95%以上才能做種用。
2.3.2 曬果
為確保花生莢果無病害殘留,剝殼前要及時進行曬果,選擇晴天,將莢果攤在泥土場上晾曬,莢果厚度不超過6cm,連續晾曬3d左右,晾曬期間將不符合種果標準的花生莢果剔除干凈。
2.3.3 剝殼
播前機械剝殼恐破損率高,可用50kg溫水噴施250kg莢果,再用塑料或麻袋蓋起來悶10~12h,散開涼2h即可脫殼。手工剝殼在播種前撥完即可。剝殼后選擇一致性好的種子進行播種。
2.3.4 拌種
防低溫爛種和地下害蟲,藥劑為25%噻蟲·咯·精甲。也可選擇苗苗親等其他藥劑。
當地5日內5cm地溫平均穩定12℃,對應時間吉林省南部地區一般在5月13~20日,北部地區5月15~22日。
行距最好45~50cm,株距12~14cm雙粒播或6~7cm單粒播種,若行距超過55cm最好壟上雙行交錯種植,即壟上大行距55cm,壟上的小行距8~12cm,花生單粒播種株距10~12cm,壟上播種2行,2種方式基本上播種33萬粒/hm2以上。
2.6.1 清棵蹲苗
苗齊后用鋤頭及時清除苗附近的草,子葉漏出地表,保持植株露出地面,避免過深。
2.6.2 中耕追肥
在初見果針(長約1cm)時,對應時間約在7月15~20日,在花生5cm處順壟溝進行土壤追肥,追尿素150~190kg/hm2,生石灰75~115kg/hm2,硫酸鉀75~115kg/hm2,然后中耕培土迎針,多年重茬地塊,這項作業非常重要。
2.6.3 葉面噴施
為確保葉片發生脫肥,可選用磷酸二氫鉀(0.2%)+尿素(2%)+硫酸亞鐵(0.2%)進行噴施,也可用50~100g鉬酸銨+100g硼砂/硼酸+50~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750~900kg/hm2噴霧,每隔5d一次,連噴3次,噴施其他配方葉面肥杜絕使用矮壯素類藥劑。
2.6.4 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
吉林花生病害主要發生在生育中后期,病害發生較為輕,以葉斑病、白絹病、瘡痂病和莢果腐爛病居多。
葉斑病防治藥劑:阿米妙收(苯甲·嘧菌酯)+吡唑戊唑醇;百泰(唑醚·代森聯)+吡唑嘧菌酯;另外凱瑞、銳勝也可以,最好兩種藥劑兌在一起防效更佳。
莢果腐爛病防治藥劑:播種時用福美雙拌種,可選用50%多菌靈WP或根菌靈噴霧,成熟期施用石膏撒于結莢部位的地面上。
瘡痂病防治藥劑:代森聯、綠亨6號、升勢、萬興等。
白絹病防治藥劑:播種時用苗菌親拌種,生育期期間用25%戊唑醇或240g/L噻呋酰胺懸浮劑噴霧或灌根。
(2)蟲害防治
吉林花生主要蟲害有蠐螬(金龜子)、薊馬、棉鈴蟲、造橋蟲、菜青蟲、蚜蟲、地老虎、斜紋夜蛾、象甲等。
蠐螬防治藥劑:用25%噻蟲·咯·精甲拌種,土壤追肥時用辛硫磷顆粒劑或阿維菌素顆粒劑或地蟲三尺絕拌化肥施入,生育期間用30%辛硫磷微囊懸浮劑1000倍灌根或噴霧。
薊馬防治藥劑:晴天上午葉面噴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啶蟲脒(吡蟲啉)或聯苯菊酯+阿維菌素等。
其他蟲害防治藥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虱螨脲,另外,百功、氧化樂果、阿維菌素、吡蟲啉等。
(3)草害防除
芽前除草:選擇2種以上除草劑混合應用,即防單子葉雜草,也防雙子葉雜草,藥劑有:異丙甲草胺(單子葉)、異松乙草胺、撲草凈、異噁草松、敵草快等,播后馬上噴施,5d內噴施完畢。
芽后除草:花生出苗后20d和收獲前30d之內不能噴施芽后除草劑,其他時間靈活應用除草劑,選擇2種以上混合應用效果更佳。生育后期大草用刀割除。高效氟吡甲禾靈,精喹禾靈、滅草松等。
適時及早收獲,防止霜凍危害。
2.7.1 收獲依據
田間長相觀察,當花生植株出現衰老狀態時,底部葉片轉為黃色,莖稈出現黃綠色;莢果狀態觀察,外殼硬化,網紋清晰,果殼內側乳白色捎帶黑色,種仁皮薄光滑呈現出品種固有色澤,單株飽果率65%~75%;外界氣溫變化,當白天和夜晚氣溫降到12℃以下;品種正常年份的生育期,當品種固有生育天數達到即可采收。
2.7.2 對應收獲時間
正常年份,吉林省收獲時間在9月20~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