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福裕
(南寧市良慶區農業服務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0)
肉牛養殖過程中,疾病防治工作屬于重難點內容,此項工作開展成效的高低能夠對養殖戶自身的經濟效益以及畜牧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但目前來看,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很多養殖戶因為自身的疾病防疫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防治經驗不足以及防治知識有限等,從而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防治失誤問題,最終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為避免此類問題出現,有必要對肉牛疾病防治及疾病治療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做出深入研究,以此確保肉牛疾病防治工作能夠發揮出應有價值和作用。
對于肉牛養殖來講,其屬于畜牧養殖業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其養殖規模的持續擴大,對推動養殖業不斷發展產生了重要價值和作用,但與此同時各類疾病的發生率也在不斷提升。在實際開展肉牛養殖活動時,能夠感染的疾病相對較多,作為養殖人員應結合肉牛的具體癥狀開展針對性的防治工作,方可保證肉牛實現健康生長,這對于肉牛養殖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價值和意義[1]。主要能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切實做好肉牛疾病的防疫以及治療工作,可以對一系列外來疾病進展有效控制,避免疾病入侵,及時控制病情,保證肉牛實現健康成長,從而有助于促進肉牛品質不斷提高,最終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第二,通過落實肉牛疾病防治工作,可以對疾病的傳播開展高效控制,這樣可以降低肉牛感染率,減少由于疾病大規模暴發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三,做好肉牛疾病防治工作,可以保證牛肉及相關食品的安全性,從而為人們提供可靠以及安全的牛肉食品,切實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對于肉牛來講,其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的發病概率還有發病種類往往與所處區域以及氣候環境等有著直接關系,通常在不同地區當中,因為一系列不同環境因素干擾和影響,肉牛會感染不同種類的疾病,實際發病幾率也可能會有較大差異。這便強調在實際開展肉牛疾病防疫工作時,應該注重結合區域、氣候條件以及肉牛的具體情況等多個方面的因素開展針對性的防疫工作。但目前來看很多養殖戶在實際開展疾病防疫工作時,未能做到這一點,導致防疫工作無法充分發揮應有價值和作用,從而容易增大肉牛患病的風險,影響自身的經濟效益[2]。為解決此類問題,建議養殖戶及有關部門應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當地疾控中心以及畜牧獸醫應該對區域內的肉牛實際情況做出充分的調查研究工作,結合肉牛的種類及其可能患上的各類疾病,合理地編制差異化的防疫策略。特別是對現階段可能出現的疫病或目前已經出現的疫病需要及時開展具備較強針對性的預防以及控制方案,如做好針對性的疫苗接種工作等,以此增強肉牛的防疫能力,盡可能地避免肉牛疾病大范圍傳播的問題出現。
第二,作為養殖戶及有關部門,應該做好本地區常見肉牛疾病的調查工作,然后切實將這些常見病作為核心防疫對象,要深入剖析這些常見肉牛疾病的具體發病特點以及病原,以此形成區域肉牛常見疾病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針對每一類常見病均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防疫方案,從而降低肉牛養殖過程中的患病率。
第三,肉牛在實際生長過程中,也有可能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出現各類疾病,其中環境管理不到位是引發肉牛疾病的常見因素,所以在實際開展疾病防疫工作時,也應該結合地區氣候環境,還有所養肉牛品種對環境條件的現實需要等,來合理地編制疾病防疫方案,以此提高防疫工作成效。
例如:天氣還有管理不善屬于引發牛瘟的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是在季節交替以及溫差大時,能夠導致肉牛身體抵抗力降低,最終導致其比較容易受到一系列疾病的侵襲,如對于犢牛容易患上的副傷寒病來講,主要就是由于犢牛本身免疫力相對較弱,再加上季節性變換從而容易患上此類傳染性疾病。這便強調養殖戶應該明確犢牛自身的特點及其對飼養環境的現實需要等,提前編制好具有針對性的防疫方案,從而降低犢牛患上此病的概率,保證其實現健康成長。
再如養殖戶在實際引入一些新的肉牛品種時,應做好相關調研工作,明確所處地區的環境條件是否滿足所引用肉牛品種的現實需要,若是不滿足肉牛品種的需要,應該明確好是另選品種還是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創設適合該品種的飼養環境條件,以此達到提高疾病預防成效的目的。
在實際開展肉牛疾病防疫工作時,最為關鍵的一個舉措便是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借助對疫苗開展科學合理的接種,能夠大大提高對各類疫病的預防成效。但目前來看,有很多養殖戶在實際開展防疫工作時,未能對疫苗接種給予高度重視,導致出現錯過最佳接種時間或干脆未能接種等問題,也有部分養殖戶未能結合肉牛實際情況合理選用接種疫苗,從而影響防疫成效[3]。為解決此類問題,提高肉牛防疫工作效率和質量,應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有關部門應注重做好疫苗接種宣傳教育工作,幫助養殖戶了解和認識疫苗接種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增強其疫苗接種意識,提高對疫苗接種的重視程度。同時還應該幫助和引導養殖戶積極主動地學習有關肉牛疫苗接種的相關知識,從而知道在何時該接種疫苗、怎樣接種疫苗,以此提高防疫成效。
第二,在實際開展疫苗接種活動前,應該結合肉牛的免疫情況合理選用接種疫苗。目前來看,在肉牛防御工作中,較為常見的肉牛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首先,在春季以及秋季接種相應口蹄疫疫苗,主要注意事項是需要開展肌肉注射或者是皮下注射活動,并且保證為同一血清型的優質口蹄疫弱毒疫苗。實際注射量往往在肉牛的一系列不同階段有著較大的差異,比如1-2歲的幼牛一般需要注射1ml,對于2歲及以上肉牛一般為2ml。大多數情況下,疫苗注射完成后的14d肉牛便可以出現一定規模的相應口蹄疫抗體,從而達到對該病的免疫效果,整體免疫周期一般為5個月左右。其次,牛布氏桿菌疫苗。對于該疫苗來講,通常需要在肉牛幼年階段開展接種活動,免疫周期一般比其他疫苗更長一些,能夠達到12個月。最后,牛病毒性腹瀉疫苗。現階段我國對于這一類疫苗的接種未能做出極為明確的規定,同時該疫苗實際接種范圍相對較廣,一般妊娠的牛還有犢牛都能夠開展接種活動,并且需要開展2次接種,對于第2次接種需要與第1次接種之間間隔大約14d。此外第1次交配前或者是分娩后大約40d方可接種。
第三,養殖戶在開展疫苗接種活動前,需要對疫苗質量做出嚴格檢查。完成疫苗接種后,還需要對肉牛開展一段時間的檢測工作,以此保證疫苗接種成功有效。
對于母源抗體來講,指的是肉牛幼崽借助吮吸母乳有效獲得的抗體或者是早期卵從相應母體胎盤當中獲得的抗體。其屬于早期幼崽獲取良好免疫力的關鍵舉措,能夠對各類疾病產生良好的防疫效果。所以養殖戶應該給予母源抗體高度重視,在實際開展肉牛防疫活動時,需要注意檢測幼崽身體當中母源抗體的具體水平,然后對其開展疾病防疫時間還有措施方面做出合理選擇,從而提高幼崽疾病防疫的適宜性及合理性,確保防疫工作可以充分發揮出應有價值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母牛自身若是被傳染或已經攜帶了某些病菌,往往有可能借助牛奶傳給幼崽,所以養殖戶應該對飼料等做出定期檢查,并做好免疫接種工作。除此之外,還應該多給母牛提供豐富的食物,以此促使其奶水當中有著較為豐富的營養物質,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崽的抵抗力[4]。
一些養殖戶由于自身經驗和知識不足,在發現肉牛患病后往往容易出現盲目增加各類藥物劑量或私自混合搭配使用一系列藥物的問題,如此不但容易增加肉牛本身的負擔,同時藥物間產生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出現毒性物質,若是情形嚴重能夠造成肉牛死亡[5]。因此,在實際開展肉牛疾病治療活動時,一定要給予藥物配伍禁忌高度重視,現階段較為常見的配伍禁忌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青霉素G鉀(鈉)一般不建議與四環素、土霉素以及卡那霉素還有慶大霉素等多種多藥物混合使用,青霉素G鉀一般要比G鈉有更強的刺激性,鉀鹽如果靜脈注射過程中濃度過高或者是過快,能夠引發高鉀血癥從而導致心搏驟停等;對于氨芐青霉素一般不能和卡那霉素、氯霉素以及鹽酸氯丙嗪還有維生素C等進行配伍使用;對于頭孢菌素來講,一般不能與氨基苷類抗生素共同進行使用;對于磺胺嘧啶鈉注射液來講,一般遇到pH值相對較低的酸性溶液能夠析出沉淀,其本身除了能夠與生理鹽水以及復方氯化鈉注射液等進行配伍外,與一系列藥物配伍均屬于禁忌。
第二,對于強心劑類藥物來講,其也屬于肉牛疾病治療過程中常用的一類藥物,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同樣有著配伍禁忌。對于洋地黃毒苷注射液來講,其性質不是十分穩定,比較容易被酸以及堿水解,所以一般建議單獨使用;對于腎上腺素注射液來講,其作用強、見效快,但是劑量過大容易引發心律失常問題,情形嚴重能夠導致心室顫動,所以使用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好劑量;在對患病肉牛使用水合氯醛以及酒石酸銻鉀時,一些心臟存在器質性病變的肉牛嚴禁使用,并且這些藥物不能與洋地黃以及鈣劑等進行配伍使用,否則容易引發心跳停止等問題。
對于肉牛休藥期來講,主要指的是從最后一次給藥開始,一直到出欄屠宰為止,相應的藥物通過排泄后,在肉牛身體當中各個組織器官中的實際殘留量不超過國家有關食品衛生標準具體所需的時間。若是養殖戶自身未能明確執行休藥期,同時未能對藥物用量開展有效控制,將容易導致大量藥物殘留于肉牛身體當中,通過屠宰加工后進入市場,這能夠對消費者自身的生命健康產生極為嚴重的威脅。除此之外,若是被有關部門檢測出藥物殘留超標問題,那么養殖戶自身需要承擔的經濟損失將會更大。所以肉牛休藥期是一個值得所有養殖戶高度重視的問題。應做到在對肉牛服用或者是注射一系列藥物時,應該及時向有關部門落實好相關信息還有時間的報備工作,同時做好對應的用藥記錄,并堅持度過休藥期后方可將肉牛屠宰進入市場。除此之外,相關防疫機構還需要在屠宰前,對一系列用藥時間開展嚴格有效的追查工作,同時對肉牛本身開展檢疫檢查等工作。
在實際開展疾病治療工作時,大多數流行病進入到發病早期階段,均會表現出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部分口腔疾病能夠在齒齦以及舌面等區域出現大的水泡,同時伴有發熱等多種癥狀。一些經驗較為豐富的養殖戶能夠結合具體癥狀還有體態特征等有效判斷出肉牛患了哪種疾病,從而進行對癥治療,但是大多數養殖戶本身缺乏這些經驗,未能掌握各類疾病的類型以及癥狀,從而導致早期難以發現并有效采取對應措施進行治療,容易失去最佳救治時機,最終引發經濟損失。對此,建議養殖戶一方面要學會積累經驗,主動去了解和掌握一系列常見肉牛疾病及相關病癥,并掌握具體的救治方法,從而確保可以在第一時間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工作,降低損失;另一方面養殖戶若是自身經驗不足,無法準確判定疾病類型,應嚴禁擅自盲目用藥,此時應該及時尋求當地防疫機構或者是獸醫人員的幫助,要在專業獸醫人員等的科學指導下合理用藥,以此達到對癥治療,提高救治成效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使得人們對牛肉的需求量開始不斷增加。為提高牛肉產量以及質量,切實保證牛肉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應注重做好肉牛疾病防疫以及疾病治療工作。為此,文章針對現階段肉牛疾病防疫以及疾病治療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作出了深入分析,同時提出了對應的解決策略,以此助推肉牛養殖過程中的疾病防治工作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從而促進肉牛養殖業不斷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