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城涵
(南京財經大學)
在新時代大國外交關系的調整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建設與重塑的大背景下,WTO改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WTO應加快改革的步伐,在全球貿易治理和達成新的與貿易有關的協定上有所作為。
但對現行體制的改革并不意味著對其進行否決。改革WTO,并不是對一個已經壞掉的機制的修正,而是對已然很好的機制進行完善。它更多的是為了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目的而進行的完善措施而已。WTO的中心工作,就是要達成一個更為公平的、可預見的規則與準則,使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可以通過貿易來發展自己的經濟,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但是,目前的世貿組織體系并不完善。WTO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就必須進行改革。鑒于情勢,WTO應實施自主創新,彌補現有體制的弊端,改革和完善現有法律體系,來適應經濟一體化速率,更好地參與全球貿易關系的協調管理,建立更加積極有效的多邊貿易體制,有效完善全球貿易規則,推動全球貿易健康有序的進行。
對WTO改革的法律學說研究,Choudhury(2019)提出了世貿組織體制的缺陷帶來的腐敗現象。Hemmerdinger(2019)比較了WTO現代化改革中的封閉多邊模式和外向式多邊模式下的貿易補貼制度,提倡在保留WTO協商一致機制的現代化背景下,從效益出發,形成體制內共存兼容的狀態。Baise(2019)研究并探討處理“與貿易有關的問題”的發展中國家的正確方法。劉敬東(2013)提出對WTO進行必要改革是大多WTO成員的初步共識,對于與國內改革總方向協調的貿易新規則主題,中國持開放的態度,中國也可以提出自身關注的主題。蔣紅梅(2004)指出,WTO改革因關涉大國規則競爭而更加復雜,中國應行穩致遠地使WTO這顆星星在全球治理的星空中更加耀眼。
1.經濟形勢格局的變更
21世紀初到現在,部分潛力型的新發國家經濟實力漸漸增強,美國等西方經濟強國光芒在此種情勢下也逐漸黯淡,國貿和經濟轉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調試階段,而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貿易中沒有對此作出積極調整反應,導致在新的時期下,慢慢失去其作為世貿組織的合理性與權威性,新興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都對此感到不同程度的不滿。例如,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逐漸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原始格局,美國和其他傳統西方國家競爭優勢下降,貿易利益在全球范圍內的分配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WTO相關體系及其規則制度沒有進行相應合理地調整,引起了各方的不滿。
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家是世貿組織體系的被動接受者,很多國家包括在GATT(關貿總協定)和WTO(世貿組織體系)中遵守“協商一致”原則似乎表面上體現了成員之間的平等,但事實上非也。
實質上,在作出重要決定時,存在一種“溫室談判”(又稱“沙龍談判”“綠屋談判”)現象,即一些先進成員先談判決定,再迫使其他成員接受,導致發展中國家大多數成員無法充分思考,無法保障實現其自身合法權益,關于這些現象,這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積怨已久。
從另一方面來說,美國和其他西方傳統經濟大國認為,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影響了現有的世貿組織體系,現存體系不能有效限制此類國家的行為,在利益分配嚴重失衡,不公平的境遇也涉及到發達國家的關切,而世貿組織對此無有效的政策規避,故美國等西方國家帶著怨恨,逐漸積怨而后爆發,開始“攻擊”世貿組織。
顯而易見,WTO在曲折中前行,WTO的良性且持久的發展,要響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要求。以此為基礎,進行制度的變革,以求從自身的生存危機中解脫出來。
筆者以為,世貿組織實體規則的實施必須發揮按照議事規則建立的協調機制即程序機制的作用,以此減少或消除國際貿易實踐中世貿組織成員之間權利義務轉移的風險。雖然程序規則在世貿組織體系的實體規則中是常見的,程序規則中的權利義務中也是常見的,但世貿組織程序機制的獨立作用還是不可被忽視或否認的。
其中,重大的實效性缺陷存在于WTO的爭端解決和運行機制。
1. WTO爭端解決機制功能不足的規制困境
WTO爭端解決機制運作的法律依據是《關貿總協定》第22條和第23條,《國際貿易公約》和《多邊貿易協議》的《爭端解決辦法》。WTO爭端解決機制應當為多邊貿易體制提供保障,以保證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得到積極解決,并在適用協議中保護他們的權利和義務。然而,過去的許多實踐表明,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世貿組織解決爭端的機制不能擔保其成員內部指標的權重不會影響貿易爭端的進程和結論,特別是不能防止貿易大國在經濟和政治發展方對于發展中國家和其他欠發達國家的雙重涉及,在解決爭端的專門條款和規則中,相應規則含糊不清、靈活多變,在一定程度上不切合實際且不具有實操性。
另一方面,WTO解決糾紛的機制疏于保證其判決結果的實行效率,主要體現在怎樣決定合理的執行期限和授予貿易報復權利等。依DSU、WTO紛爭解決機制的功能暫停在敦促敗訴者主觀能動的實行或授予勝訴者進行貿易報復的權利,道路漫漫。
當所易見,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呈示出較少的發展活力,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貿易的擴大,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貿易數量爭端和多變性不斷增加。然而,根據DSU的規定,WTO只能應付且敷衍地處理越來越多的案件和愈加復雜的證據,在解決爭端機制的潛在功能可能會受到一定約束。
2.世貿組織運行機制功能性缺陷的法律根源
世貿組織的行動機制是以世貿組織公約的基本法為基礎的,因此在成員的加入條件和談判的決策過程中突出了其功能上的缺陷,具體體現如下:
(1)世貿組織成員的加入條件是不變的
依照WTO協定,對外貿易關系中行使完整自主權的國家以及在世貿組織和多邊貿易協定中提出的疑問,都可以按照與世貿組織商定的條件加入世貿組織。然而,爭議是加入后協定的條件是否跟隨國內體制改革和加入成員法律制度的完善及時調整與更新呢?假設答案是肯定的,這意味著此修正案將重復成為“世貿組織商定條款”。
(2)世貿組織談判的過程具有非決策性的特點
世貿組織為成員國提供了空間,以便就多邊貿易關系進行更深入的談判,以及建立一種機制。成員可以從協商的協議中得到的好處,不僅依賴于協議的內容,而且還依賴于協議的最優選擇,但他們都有追逐和期望自己最佳利益的動因。在“協商一致”原則的導向下,它們的侵略性利益將導致談判無限期滯后,此情況的存在或許對其成員利益造成損害。
現行WTO體制是復雜、相互聯系、有限和互動的程序體系。然而,在實踐中,世貿組織程序機制運作上的缺陷產生了嚴重的法律后果,從而使世貿組織制度面臨風險。
WTO機制作為統籌與執行多邊貿易協議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由于WTO機制自身的不足,致使成員國間的權利與義務發生了變化。管理多邊貿易協定的執行成員均參與,確保其適用和發展若干成員參與多邊貿易協定,推動所有成員參與地區經濟整合。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促進成員國在多邊貿易協定下極其復雜但靈活和可轉讓的權利和義務的形成,然而,世貿組織的監督機制從來沒有評估過這種情況,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對于徹底解決此類問題具有局限性,所以必要時仍在權衡國際政治力量的凝聚。
在每一個組織中,決策權是所有其他權利的基礎,為了確保所有成員的權益,世貿組織在還是關貿總協定期間就規定對重要問題采取“協商一致”的決策方法。這種決策方法給所有成員一個提示:無論什么情況、什么條件、什么主體,只要有否決權,就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作為世貿組織運行機制的一部分,自世貿組織體制運行以來,歷屆部長級會議關于“績效問題”的談判博弈已經成為國際貿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發展中成員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也成為一個亮點,而且,世貿組織推動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也催生了不同層次的自由貿易協定,因此,要想維護和擴大多邊貿易體制,就需要從法律角度看待世貿組織機制的改革。
1.程序機制理應公平向所有成員國分配“機會資源”
縱使世貿組織促進經濟一體化的措施產生了積極影響,我們也不能忽略這種行為造成了成員間參與機遇的差別,由此造成權利義務的轉移。
如果按照世貿組織的區域一體化規則,程序機制只有在得到國家的優惠待遇后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協調作用,則有可能擴大一些成員國享有的機會資源貿易,從而對多邊貿易關系的穩固與可預測性產生負面影響。
在此基礎上,世貿組織進程機制改革應在世界范圍內擴大和加強經濟一體化的監測、審查和評價程序,明確其正面和負面影響,進一步采取協調措施,確保貿易關系的公允、穩固和及時性。
2.世貿組織的程序機制應該能夠及時防止或適應公共問題的風險,同時保護其成員的貿易權利
在國際背景下,世貿組織成員的廣布性,使得公共問題如:勞工權益、反腐敗等國際問題變得普遍。世貿組織程序機制應在貿易利潤分配過程中,擴大其職能,監測和防止公共問題外溢所導致的危機,確保各成員利益的合理平衡,確保世貿組織體系的穩固與發展。
3.世貿組織程序機制應定期評價成員國加入貿易關系的成效
縱然每個成員國的行為都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但自由貿易也將給一些成員國帶來更多的利益。與此同時,其他成員國也存在貧窮、失業和強盛的交易流動,基于此,世貿組織程序機制需要得到合理的協調與平衡,應定期評估多邊貿易關系發展成果,并及時幫助與促進有關成員解決相關問題。
1.確保發展中國家基本融入世貿組織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迅速發展,其國內外生產總值、涉及范圍和國際貿易總量均達到歷史新高,所以世貿組織改革應關注并保障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合理關切。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強履行世貿組織協定中有關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區別待遇條款的承諾以使發展中國家有更多擁抱世界貿易的機會,提供與貿易有關的經濟、文化、技術援助和能力建構,維護和保障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并使這些國家更好地融入世貿組織體系。
2.加強總干事和秘書處的建設
總干事的任務和權力應進一步加強,并由總理事會進一步批準,改革不僅應突出總干事擔任世貿組織領導人的重要地位,而且應該突出其實效性作用。在一些領域,確??偢墒聸Q定議程的特權,同時增強對這一權利的監督。秘書處的改革主要在于建立秘書處的領導和非支持地位。秘書處為世貿組織系統提供法律辯護的權利應當得到承認和尊重。除此之外,還應加大投入,充分支持預算和資源;在秘書人員的選拔任用方面,注重成員平衡,充分保障發展中國家工作人員數量,確保秘書處具有充分包容性。最后,合理分配秘書處的職能,讓秘書處用心專一,保障其正常且高效運作。
3.完善世貿組織決策機制
此機制關系到每個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及利益,為維護世貿組織的權威性,擔保其決策的民主科學確定性,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
(1)進一步沿用現行的決策機制,力圖創新
所有規則的適用都存在許多問題,世貿組織的決策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以優勢為先的成員集體選擇的過程。針對當前決策過程在理論和現實上面臨的困境,世貿組織一方面要頂住壓力,堅信現行決策模式的長遠有效性,并繼續在民主化和大眾化決策中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在決策上進行探索和創新,例如,對與世貿組織達成協議的方式不宜區別對待,而應在世貿組織內部區別對待,對單個組織的不同成員適用不同的義務,逐步實現義務的普遍性,這樣可以避免決策過程的低效性,確保世貿組織決策的民主化。
(2)增強內外對話,確保地位,推動雙贏
當今世界,隨著經濟關系的日益密切,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能成一座孤島。世界貿易組織應該進行內外對話,廣泛聽取改進意見,以推動促成決策民主化。一方面,在世貿組織內設立臨時領導機構,領導世貿組織的改革,從體制的各個方面收集建議并進行分類。另一方面,在求同存異、共商共建共享的同時,積極同歐盟等世界組織接觸消除障礙,推動合作,相互促進與彼此成就。
世貿組織改革的趨勢將給中國帶來壓力和機遇。這將是新時代下中國參與構建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踐。對我國來說,這或許是鳳凰涅槃且浴火重生的時刻,在此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世貿組織改革為中國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如加入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制定和全球經濟治理。我國在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和自身發展方式的基礎上,忠誠勤勉履行世貿組織成員的責任,強化基本原則和立場,我國要繼續堅持合作原則,積極同其他成員國進行建設性的討論,盡一切努力在促成共同發展,提出兼顧各成員利益改革建議,解決多邊貿易體制的系統性危機,對于利益集團或機制就某些問題提出聯合建議,我們應該區別對待,優先考慮,擇優適用。
一是大力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遵守多邊貿易體制中的非歧視原則,平衡各方的需求和利益,推動世貿組織改革;二是平等協商協調,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的改革,堅持“以我為主”的平等協商。第三,大力支持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平等交流與合作,以發展為要務,促平等合作。
直面中國的問題,有效回答各國關注的跨境服務貿易、商業投資等問題。這些皆反映了當今經濟全球化對國際經貿規則的要求,中國亦是重要利益相關者。我們應積極參與這些規則的制定與實施,我們不應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在明確我們的根本立場和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采取開放的姿態,參與協商和談判,提出開放的意見。
對中國來說,以開放的心態完善世貿組織規則,推進國內經濟改革,符合中國的發展利益。中國的改革計劃不僅要積極化解全球化新階段帶來的壓力,還應在壓力下翩然起舞,給世界展現不一樣的中國方案。
WTO改革牽動著世界上164個國家和地區,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98%以上,當今WTO的影響已廣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雖然當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體制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霸權主義和區域主義的不斷擴大,對其造成一定的沖擊。內部組織機構、爭端解決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為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實現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根本宗旨,WTO應該根據世界經濟關系的新情況,在充分肯定現行體制的基礎上對WTO體系進行補充、改革、完善。
改革不意味著否定。承認對WTO進行改革的必要性,并不當然意味著WTO現行體制已經破敗不堪。事實也并非如此。雖然WTO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但以其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值得期待。在人們之間交流越來越密切的情況下,貿易往來頻率越來越頻繁,經濟的一體化的進一步加深,WTO體系“經濟聯合國”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將進一步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