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舒
(湛江科技學院)
在信息技術數智化時代,會計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第一,開拓學科新領域。人文社會科學與科技強國戰略相匹配,與理學、工學新興領域交叉融合。第二,對傳統會計學科研究方式帶來新的改變。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推廣,會計學專業將基于編程、大數據采集和處理等技術改變傳統的學科研究方式,運用機器學習或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深入解析學科本質。第三,培養學生專業能力適應智能化社會發展需要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從而滿足經濟社會對高質量會計人才的需求。會計的創新離不開高校的知識鋪墊,也離不開企業的需求導向及實踐磨煉。本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和數據分析法,結合企業的需求和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對會計的創新和發展進行研究。
本次問卷在湛江科技學院中選取調查,選取對象分別為會計學院在校學生,共有203人。通過網絡調查問卷“問卷星”的發放,回收并對調查對象的填寫信息進行數據和信息整理,然后對其進行分析,得出問卷結論。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沖擊,會計行業就是其中之一。自從財務機器人的出現,財務管理也趨向全員化、自動化,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了。越來越多傳統的會計專業人才不被市場需要,造成高端會計人才缺口,這就對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會計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
1.問卷前期準備,考慮到題目數量盡可能精簡易懂,以避免訪談對象產生疲勞或難以理解。
2.由于疫情原因,問卷發放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總計發放問卷203份,回收有效問卷203份,問卷回收率為100%。
3.問卷分析將收集到的問卷信息進行整理,得出需要的信息數據。對所得問卷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分析結果包括會計人如何重塑定位、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需要做出哪些改變等。
問卷共設計了15個問題,此次調查問卷所得部分結果見以下具體調查的主要內容,調查的主要內容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是對203位受訪者就會計專業學習中對人工智能會計的認識,主要是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發展和就業前景進行問卷調查;
第三部分是對203位受訪者調查問卷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數據整理,獲悉他們對人工智能對財務工作和財務人員影響的看法;
第四部分是對203位受訪者調查問卷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數據整理,獲悉他們對如何提高財務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從而適用會計的創新與發展。
此次調查由于傳播范圍廣,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數較多,其中男生占47.29%,女生占52.71%,可見會計行業女性占大部分。年級調查參與中,其中大一學生占19.21%,大二學生占43.35%,而大三學生占20.2%,大四的學生只占到17.24%。
1.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38.92%的人認為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很大,36.45%的人認為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一般,24.14%的人認為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幾乎沒有。
2.人工智能可替代的基礎知識,是否還要學習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47.29%的人認為人工智能可替代的基礎知識仍然需要學習,知識是循序漸進的,要有扎實的基礎,有20.2%的人認為不用學,反正有人工智能替代,不如學習人工智能不可代替的知識。
3.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就業前景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7.59%的人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就業前景需求缺口大、前景廣闊,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就業前景基本已經飽和、前景不大的人員占20.2%。
1.對于機器替代會計人員是否擔憂
根據調查結果,有35.96%的人完全不擔憂機器替代會計人員,37.44%的人有一定的擔憂,認為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26.6%的人十分擔憂,感覺就業機會或發展機會受到很大限制。
2.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管理會計以應對人工智能的沖擊
人工智能逐漸實現了憑證輸入、基礎財務會計、稅收籌劃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財務會計,促進傳統財務向管理會計的轉變,使會計人員更加重視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進而真正成為一名實用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據調查統計,67%人員認為缺乏管理會計人才是大力發展管理會計的原因,其次是有效控制風險、創造企業價值、加強企業管理、順應時代的發展和不發展將會面臨淘汰,分別占63.05%、60.59%、60.59%、58.13%、57.64%。
3.信息化時代會計人才必須具備的特質有哪些
首先精通實務操作和熟練掌握財會基本理論是智能會計時代人才必須具備的基礎特質,分別占比74.38%和70.44%,其次是擅長計算機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處理能力和及時適應各種新事物并積極思考,分別占69.95%、61.08%、60.1%。簡言之,智能會計人才應及時適應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和發展:第一,他們應能適應會計及相關專業的不斷更新和發展。第二要及時適應各種新事物帶來的新思想、新問題、新變化;第三,要適應社會不斷進步帶來的各種變化和發展,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會計的功能和特點將發生變化。會計基礎工作正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并且要求會計具備很多技能。除了基本的會計技能外,還必須具備內部控制、資本運營、稅務籌劃、信息技術等技能,顯示出較強的應變能力。在這樣的背景沖擊之下,問卷對于會計人員在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中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進行了調查,分別有需要積極轉型,尋求管理業務等其他方向的突破;加強學習,主動學習除財務基本技能外的其他行業相關技能,適應新變化;主動學習了解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新技術和新興財會工具,使其更好服務本職工作;主動向其他新興部門學習,使自身的財會工作更好服務其他部門,分別占比70.44%、67.49%、68.97%、62.56%。
從以上調查分析中得知:會計工作的難度逐漸加強,傳統會計人員將不復存在,核算會計開始向管理會計轉變,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需進行轉變。因此,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不再適合現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建立一種新型機制以適應現代會計專業的發展需要[1]。
以湛江科技學院為例,針對調查分析的問題,分別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會計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進行探討。
改變原有模式,教學模式實現“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重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是一項創新。課堂教學實施“專創融合,一體多元”模式。湛江科技學院會計學院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專創融合,一體多元”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校正在建設應用性創新創業型大學,校企合作,引企業進校園,提供學生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更好與企業的需求相吻合。
利用平臺建立多維度場景教學。目前湛江科技學院會計學院已成立了會計產業學院和創新創業培養平臺,會計學院借此培養平臺,建立多維度場景教學,開展學生體驗式教學,依托會計產業學院對學生進行會計實訓課程的培養和鍛煉,學生可通過多維度場景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氛圍濃厚,達到了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1.建立學生課外創新體系
湛江科技學院建立了“全方位、常規化”的學生課外創新體系,建立校內與企業的導師制、實驗室開放、創新學分機制等全方位的學生創新活動制度保障[2]。發揮湛江科技學院的“新文科”“新商科”優勢,組建跨學科團隊,提高會計學生的創新能力。
2.推動高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
目前,會計學院已成立了實驗教學中心,中心配有正、副主任及專業的實驗教學團隊。在實驗教師隊伍的努力下,建立了40多個校企合作基地,遍及全國各地,與中華會計網校、正保遠程教育合作購買了初級會計資格考試平臺,學院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經濟法基礎》(第3學期)和《初級會計考試綜合訓練》(第4學期)課程,請班主任老師和輔導員向學生講解考試相關政策和學院的支持措施,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初級會計考試通過率。并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施校企合作教學科研項目,共同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從而實現校內校外、課內課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產教整合協同育人新模式,開展了會計基本技能、會計崗位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多層次培養。
1.保持學習狀態以提升自己的會計技能
要想提升專業能力,首先要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有扎實的會計基礎。還需參加技能培訓,隨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快速發展,要想適應新形勢下的會計行業變革,會計人員需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并且還須要掌握一些專業技能,提升現代技術手段。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面對這種發展狀況,會計工作人員也要對自身做出調整與改變。會計人才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提升自己的會計技能。在信息化的今天,必須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以跟上時刻變化的信息時代。總體而言,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會計工作者的知識結構將涉及三方面內容:經濟知識、技術以及相應的管理知識。當然,在人工智能技術下不僅需要書本知識,還需要能夠適應變化、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工作中。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會計核算方法間的基本矛盾催動著智能會計信息的形成。在社會傳媒方面、經濟學、社會環境以及信息管理技術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的變革。為滿足社會的進步,專業領域需要進行信息化、智能化,要在基礎技術、常規過程和常規知識上有所突破。
2.會計人員要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進行全面發展
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會計人員的學習目標不再局限于基礎的財務會計工作,其改變的重點為會計技能和能力與計算機性能良好融合的能力培養。除了會計專業知識,會計的規章制度知識也是職業精神的體現,是以財務知識、政策、稅務管理、經濟知識、法律法規為基礎的體現,對不同的人才提出了特殊的工作要求,要求員工擴大知識面,接受專業的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自己,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的全面發展。由于會計中不確定因素的逐步增加,服務管理形態日益發展,技術管理的難度日益提高,因此會計人員需要通過掌握大數據分析、評估與選擇技能,學會運用IT信息技術輔助會計事務的管理,特別是利用網絡技術完成對會計信息數據的輸入輸出等操作,以滿足信息化環境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會計行業從業人員處于一種飽和狀態,但由于我國企業多,而會計崗位是每個公司所必配備的崗位,所以傳統的記賬會計雖然處于一種高供給的狀態,但社會上的需求也很高。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資源信息化的速度在不斷提高,會計管理方式也一樣,各種財務軟件在財務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表明財務管理必須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3]。人工智能時代下,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之一必定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我們應該遵循這種趨勢。運用計算機技術使財務的效率獲得提升,并有效規避原有財務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現的技術問題,從而有效提高財務的管理效率。想要達到這種變化,要求公司財務從復雜的常規會計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機會去利用計算機技術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為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技術支撐,并以此推動公司快速發展。同時,高校應結合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就業需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過校企合作,引企業進校園,有助于提高會計學生在會計崗位上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會計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