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探索營商環境立法,優化市場準入、生產經營和市場退出等運行環節,是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堅實基礎。”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優化提升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同時,出臺面向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紓困政策,健全政策直達快享機制。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稅根,曾調研浙江多家中小微企業,參與相關部門政策咨詢和政府評估,并率領團隊歷時5年完成浙江省較早一份由第三方機構發布的營商環境評價報告。
胡稅根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困難,活力不足,“這就需要多措并舉,致力于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胡稅根談道,由于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經營風險高、財務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公有制企業之間存在市場權利不平等現象和權利差序結構,導致中小企業面臨比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更加嚴峻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同時,市場需求放緩導致中小企業較難進行業務拓展。疫情暴發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生產同時受到影響,疫情得到控制后,各地各企業復工進度不一,導致產業鏈遭到破壞,全面恢復需要較長的過程。
“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下,部分中小企業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仍然存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對于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仍停留在概念階段,缺乏具體實施方案,同時面臨成本、技術、安全等方面的難題。”胡稅根說。
此外,胡稅根認為,中小企業先進質量管理體系較為欠缺、產品質量管理能力相對較弱、成本控制能力和品牌建設不足,同樣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已成為各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胡稅根建議,要立法先行,為中小企業發展提振信心。“從規范市場主體、政府行為以及市場主體與政府的關系入手,探索營商環境立法,優化市場準入、生產經營和市場退出等運行環節,是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堅實基礎。”
1月16日,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并全票通過《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胡稅根認為,和其他省份相比,浙江出臺的條例名稱中多了一個“微”字,為保護中小微企業合法權益、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中小微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數字化治理工具能有效減少企業辦理證照過程中的時間消耗和成本消耗,通過有效整合治理資源,提升市場辦理效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做法。
杭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改革,通過數字賦能、告知承諾制、電子證明共享應用、推廣電子營業執照等方式,有效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杭州還開發“多報合一”系統,企業通過一次登錄,可以完成市場監管、稅務、人社、海關和商務相關部門的年報數據填報。
此外,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遍面臨資金壓力和經營困境。胡稅根調研發現,為助力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杭州市西湖區市場監管部門強化“金融滴灌”,迅速開展中小企業個體戶信用融資破難專項行動,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聚焦需求,充分保障中小企業投訴權益。”胡稅根表示,要不斷健全完善投訴處理機制,有助于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到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投訴監督紅利。
胡稅根在寧波調研時發現,寧波成立了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聚焦市場主體投訴難題,建立健全統一便捷的投訴舉報系統、高效公正的辦理反饋體系、權威有效的評價監督機制,堅持對市場主體的投訴件件有回復、事事有回音。
在胡稅根看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化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結果,通過為市場主體開展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所提供完善且有效的制度安排,有助于穩定投資者市場預期、激發社會主體活力和構筑親清政商關系。所以,要深入實施“法護營商”工程,致力增強中小企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湖州年初出臺《關于縱深推進“法護營商”綜合集成改革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意見》,緊盯涉企審判執行質效指標、法治化治理水平指數、體制機制構建水平、公眾營商環境滿意度、護企優商品牌影響力5項營商環境關鍵數據,開展法企聯系溝通、服務保障中小微企業、企業緊急事態司法應對等五大工作機制,部署實施法護企安、項目扶持、助企紓困、提質重生、暖企增效等十大行動。
此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胡稅根說,這些都是優化產業營商環境、增強經濟活力、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重要基礎。
他告訴記者,作為中國鞋都、中國紐扣之都,溫州鞋業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生產型”溫州正逐漸讓位于“設計型”和“市場型”溫州。
溫州陸續出臺《鞋業發展規劃》《千億級時尚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十大重點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方案》《“中國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發展戰略方案》等政策文件,旨在精準破題、有效幫扶,為鞋業發展添動力。
在金華永康市調研時,胡稅根發現,永康市通過謀劃五金物流港建設,主推數字化、智慧化全程物流供應鏈理念,通過建設以“港、產、城有機融合,功能復合、職住平衡、服務完善、宜業宜居”為導向的現代綜合智慧型物流園區,為民營企業發展賦能,加快推進五金產業蝶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