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浩楠
一批批醫療援疆工作者來了去、去了來,他們帶走的是病痛,留下的是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和說不完的津和情誼。
自2016年4月“組團式”援疆工作啟動后,天津市先后選派5批醫療人才,赴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
此后,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獲得了長足發展,天津人民與和田人民之間的情誼也更加深厚。
2022年,天津醫療援疆進一步壓實“以院包科”責任,聚焦腫瘤、消化、重癥醫學、臨床檢驗四大中心重點學科,同時延伸至眼科、婦科、產科等15個學科。
針對和田地區的短板弱項,天津市多批次精心選派不同專業及學科專家22 人來和田進行調研、講學,指導并幫助解決多項難點問題。結合受援地實際,精準施策,傾心幫扶,真正為和田地區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支援新疆一年半的時間已到,終于能回家了,可和田地區策勒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天津薊州區人民醫院援疆醫生陳學英卻向上級遞交了留疆申請,她想再留一年半。

民豐縣援疆醫療隊下鄉義診。
除了與邊疆各族群眾的深切情誼,還因為這里有兩個人讓她時常牽掛,一個叫大山子,一個叫小雪兒。
他們之間的故事,始于2020年。當年,在一次下鄉送醫返程的途中,產科的兩位主任張新影和應雪嬌接到科室電話,有一位難產的孕婦,情況很緊急,兩位專家立即趕了過去。經過檢查,發現胎兒胎位不正,體型又很大,生產難度也就非常大,需要剖腹產。經過援疆工作組醫護人員的努力,孕婦娩出一個體重9斤4兩的巨大男嬰,最終母子平安。
第二天,幾乎同樣的情況,他們又搶救了一名胎位不正的女孩兒。后來,兩個孩子的家人就希望援疆工作組能給這兩個孩子起名。
第三天,工作組的領導們經過商量,建議兩個孩子可以叫“大山子”和“小雪兒”。因為他們覺得巍巍昆侖,高大偉岸,像和田的頂梁柱,而昆侖山上融化的雪水靜默無聲,卻滋養萬物。有了大山,有了雪水,才有了這里的萬物生長。
從那之后,援疆工作組有了“團寵”,也與當地群眾建立了斬不斷的羈絆。
為了提高當地醫療人員的專業水平,去年一年,援疆醫療專家又分別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82名學員結成了師徒關系。
通過專家帶骨干、骨干帶學員的幫帶模式,依據跟學學員不同層次,援疆醫療隊制定了個性化的幫帶方案,充分發揮了帶教對象主觀能動性,培養了高效的學習習慣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力提升幫帶對象的臨床技能。
經過援和專家的幫帶培訓和操作實踐示教,目前,大部分跟學學員已成為專業能手、科室骨干乃至學科帶頭人,逐步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2022年,天津援疆又選派10名不同學科業務骨干、優秀跟學學員赴天津市進修學習。持續深化院校合作,不斷拓展培養渠道,依托天津醫科大學為和田地區培養醫學博士生一名、碩士生5名,充實了和田地區醫療人才儲備,為加快推進和田地區醫療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津和雙方的精心合作,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正在逐步建成輻射南疆、造福全地區的“區域診療中心”和全疆一流的地州級“三級甲等醫院”。
與此同時,在立足幫扶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基礎上,天津援疆協調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構建了以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為龍頭,輻射七縣一市、兵團第十四師醫院的“醫聯體”“專科聯盟”“質控中心”的新格局,不斷深化拓展醫療援疆成果,開拓了創新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
通過5年的持續幫扶,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門急診人次較“組團式”醫療援疆前增加41.46%;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9.8個百分點;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6天;Ⅲ、Ⅳ級手術同比增加14.5個百分點;預約診療率同比增加6.4個百分點,綜合滿意度測評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真正實現了和田地區廣大患者“大病不出疆、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縣”的目標。
白衣天使是巍巍大山,撐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一片天,也是微微小雪,潤物細無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批批醫療援疆工作者來了去、去了來,他們帶走的是病痛,留下的是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和說不完的津和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