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俊
醫護人員規范專業的操作、自然親切的微笑、充滿關懷的話語,都會對病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使病人的情緒得到穩定。因此,對醫護人員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強化其禮儀修養,提升其自身素質,樹立其良好的形象已經成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是基層臨床醫療的主力軍,在現階段如何提高學生的禮儀人文素養,把“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宗旨植入學生的內心值得思考。
“三全育人”是圍繞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基于育人主體、時間與空間共同構建的育人模式,三者之間相互支撐,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穩定有序開展。從“三全育人”的角度看,把禮儀人文教育與高職院校的臨床醫學課堂管理融合到一起,探索“全員、全過程、全面性”的人文主義教學模式,能提高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素質,促進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
全校師生整體部署,層層壓實。育人主體對應全員育人,從人員上構建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協同合作的思政育人隊伍。在基礎醫學教育中,高職臨床醫學生是主要的受教育者,他們應當注意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樹立起正確的臨床醫學職業價值觀。但如今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學習高于一切。在大學學習階段,沒有兼顧禮儀人文,忽視人文課程、人文活動的重要性。從學校負責人的角度要高度重視,把禮儀人文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招聘教師,安排教學計劃。在制定教學計劃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挖掘臨床醫學禮儀人文教育。借助教學平臺,開設相關臨床醫學人文教育的線上課程,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式,開展“問題與案例”的實踐啟發式教學,促進實施臨床醫學的禮儀人文教育。從學院負責人來說,具體落實教學計劃,并結合學生的專業修改和落實教材的編寫和選用,打造人文素養教育第二課堂,為學生營造人文教育氛圍。從多個角度、全方位構建臨床醫學人文教育的“第二課堂”,以推動臨床醫學教育中的禮儀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實踐。開辟“醫學人文”欄目,弘揚家國情懷、禮儀文化、集體主義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弘揚仁愛之心以及大愛無疆的臨床醫學職業精神。舉行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開展臨床醫學專業人文素養活動,創建道德講堂,開展專題閱讀品鑒活動。邀請臨床醫師開展以“人文主義”為主題的演講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模范標準的形象。組織臨床醫學生下基層,到社會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志愿服務、義診等,使他們在實踐中得到禮儀人文的教育。
輔導員高度重視,細心落實。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對禮儀人文的重視程度不足。因此,作為輔導員更要把禮儀人文教育落實到日常教育過程中。作為輔導員,還需要落實禮儀人文素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當學生覺得教師、輔導員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時,就會在人文素養方面產生影響,他們學習到的人文知識也就越多,人文素養也就越高。
后勤服務人員提高認識,率先垂范。因禮儀、禮貌問題引起的醫患糾紛不在少數,資料顯示,技術問題并不是造成醫患糾紛的主要原因,在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中也會產生各類糾紛。調查資料顯示,醫生的表情冷漠、言語刻薄、態度生硬和醫生工作不用心已經成為醫患糾紛主要原因,有1 1% 是由于醫生的服務態度所引起的爭議。缺乏職業素養,不好的服務態度引起糾紛,病人和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不滿意,這是最普遍的一種醫療糾紛。因此,在高職高專階段,引導臨床醫學生學習醫學人文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醫療市場的逐步開放,醫療產業的競爭加劇,科技的發展使醫療服務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醫學工作已經由過去的“以病為本”的運作模式,轉變為“以病人為本”的整體照護模式。這就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精湛的技術,又要有崇高的醫德,更要有禮儀人文關懷的服務態度。在學校的教育中,育人時間對應全程育人,從時間維度強調思政教育持續、不間斷,融入高校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全過程。高職院校缺乏對臨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系統培養,醫學人文課程設置比重較小,整體銜接性不強。應依據醫學生培養特點,分為四個階段實施:入學初期、臨床前期、臨床見習期、臨床實習期。
第一階段,在學生入學時期,開展臨床醫學人文教學。例如:對臨床醫學生進行宣講活動,參觀中醫藥文化展館與校史館這類具有文化氛圍的展館,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能感受到濃厚的校園文化。引導臨床醫學生從愛護生命入手,培養他們的職業責任感。第二階段,在臨床前期,實行專業加人文的教育模式,臨床醫學教學內容包括:中華優秀文化、醫學心理學、醫學哲學、醫患溝通、職業素養等課程。在臨床醫學人文素養的教學中,按照實際情況,合理地選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第三和第四階段為臨床見習期與實習期,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側重于臨床實習,充分利用學校附屬醫院和老年護理中心方面的人文教育資源,在臨床教學中建立人文教育管理體系,創造人文氛圍。開展病床旁授課,實現“零距離”教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學生與病人接觸和溝通,教師站在醫學人文的角度,進行專題講授和實踐案例分析,引領臨床醫學生將禮儀人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是對臨床醫學禮儀人文素養的培養。
育人空間對應全方位育人,注重教育內容豐富性、教育途徑多樣化,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政育人體系,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形成提供有力支撐。
挖掘思政課堂的禮儀人文教育。目前,國內外各種思想與文化進行了交流融合與碰撞,社會思潮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以及網絡等新型傳播渠道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從責任與任務來看,高校承擔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任。加強和改善每個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政課堂中加入禮儀人文素養的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工程,關系到如何辦好大學,關系到學校對學生的教學領導,關系到教育事業發展。
班級管理中加入禮儀人文教育。高校的禮儀人文素養對于臨床實踐工作的影響不容忽視,可以讓醫院在患者及患者家屬心中樹立深刻良好的印象。在校學習階段,培養臨床醫學生的禮儀人文意識、提高禮儀人文素養,不僅可以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而且可以增加患者對于戰勝疾病的信心,還可以增加患者對于醫生的信任,這有助于提升臨床醫生服務質量,避免醫患糾紛的產生。因此,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加入禮儀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課堂上的禮儀人文教育。中國傳統的禮儀文明,是寶貴的思想資源,可以為人們提供重要的借鑒。禮儀人文教育對高職院校臨床醫學生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推廣有利于高職院校臨床醫學生的學習、見習、實習、工作發展,有利于立德樹人的貫徹落實,有利于增強“三全育人”的協同育人成效。充分發揮臨床醫學人文課程的思政功能,將這些內容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充分挖掘,從而達到將醫學人文與思政課程相結合、相貫通。構建人文課程思政體系,從專業、課堂對思政課程進行統一推進,并將思政目標、課程主題、文化教育等內容進行確定。培養愛國情懷,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與“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文化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將臨床醫學人文教育與思政課程進行融合。培養新時代有文化,懂禮儀、有素養的臨床醫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