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師
十月懷胎實屬不易,產婦熬過了孕早期的惡心嘔吐、乳房脹痛,又要忍受孕中晚期的腳腿浮腫、夜間抽筋、腰酸背痛、便秘和痔瘡,甚至還有恥骨聯合分離導致的恥骨疼痛等不適,最后還要面臨終極考驗——生產之痛。過去,女性生產時只能強忍著疼痛,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藥物和非藥物鎮痛手段加以緩解,這就是分娩鎮痛。此外,有的孕婦因各種原因不能自然分娩,需剖宮產手術,期間要進行產科麻醉。基于此,本文就產科麻醉和鎮痛的相關知識進行簡單介紹。
自然分娩應選擇哪種鎮痛方式
分娩鎮痛是指利用各種方法減輕或消除孕婦在分娩過程產生的疼痛。由于在生產過程中減輕了疼痛,孕婦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節省大量體力,在宮口開全時有足夠的力量完成分娩,從而增加順產的概率,減少剖宮產率。
分娩鎮痛的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產科醫生會結合產婦的具體情況、個人意愿、有無禁忌證等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
非藥物鎮痛
包括導樂陪伴分娩、拉瑪澤呼吸法、按摩法、分娩球等方式。
(1)導樂陪伴分娩:產婦在分娩的全程始終有導樂人員陪伴,通過不斷給予產婦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以及一些必要信息和生產的指導,讓其不孤單,并感覺到舒適和安全。
(2)拉瑪澤呼吸法:是一種孕婦在孕中晚期可提前練習的放松方式。醫護人員會指導產婦在臨產開始后進行深而慢的胸式呼吸,在第一產程末期宮口開全前用快而淺的呼吸和喘氣,第二產程時向下屏氣代替喘氣,以緩解其緊張情緒。
(3)按摩法:根據產婦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按摩力度和速度對其下腹部或腰骶部進行按摩,以改善宮縮痛帶來的腰背部疼痛和不適。
(4)分娩球:產婦坐在分娩球上,雙手扶住欄桿或者其他支撐物,使腰部放松,上下左右輕輕搖晃,可分散其注意力,減少對宮縮痛過多的關注,增加生產過程的樂趣;同時還能使產婦全身肌肉放松,促進宮口擴張和胎頭下降,減輕腰背部的疼痛感。
藥物性鎮痛
(1)笑氣吸入鎮痛:笑氣對呼吸道無刺激,不影響呼吸和血壓,也不抑制呼吸中樞,吸入后起效較快,但因為鎮痛時間和達到的峰值不能夠很好地契合,經常達不到滿意的效果,所以目前很少有醫院應用。
(2)靜脈藥物鎮痛:是一種通過靜脈注射阿片類藥物鎮痛的措施。鹽酸哌替啶是臨床常用的阿片類藥物,可糾正不協調的宮縮,加強宮縮強度和頻率,但對疼痛緩解非常有限,還伴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而且可通過胎盤對胎兒或新生兒產生影響。有報道指出,使用瑞芬太尼鎮痛效果比較理想,但需要麻醉醫生和助產士全程關注,并根據患者的情況不斷調整速度和劑量。因此,靜脈藥物鎮痛在醫院同樣很少應用。
(3)椎管內鎮痛:主要是指硬膜外分娩鎮痛。實施過程是在產婦的腰背部找到一個特定的間隙,由麻醉醫生全程無菌操作,放入一根又軟又細的導管,然后連接電子鎮痛泵,持續性給予產婦低濃度的麻醉藥物,從而達到鎮痛的目的。硬膜外鎮痛效果非常確切,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最可靠和效果最好的鎮痛方式。但硬膜外鎮痛有一定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包括需要征得產婦同意;必須經產科醫生專業的評估,確定產婦可以進行陰道分娩試產;確認產婦沒有椎管內阻滯操作的相關禁忌,如腰背部穿刺部位感染、全身性感染、凝血功能檢查異常、顱內高壓、脊柱畸形,以及影響穿刺操作等情況。
硬膜外分娩鎮痛的好處
根據現有的醫學研究,產婦在產程的任何階段都可以要求實施分娩鎮痛,不僅不影響產程,還可以縮短第一產程的時間。所以,只要產婦有鎮痛需求,就可以進行分娩鎮痛。
硬膜外分娩鎮痛有諸多好處,如可以有效減輕產婦痛苦,緩解其焦慮、緊張情緒,增強順產信心,避免因疼痛導致的過度通氣;促使產婦盆底肌肉放松,消除宮頸水腫,有利于宮口擴張,讓產程進展緩慢的產婦得到充分休息,為后續的生產保存體力,使得生產過程更加順利。對于高血壓孕婦,實施硬膜外分娩鎮痛可以穩定其產程中的血壓;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產婦,可有效避免不良情緒、疼痛對其心臟造成的巨大刺激(但如果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如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等,自然分娩風險極高,建議選擇剖宮產手術)。
產科手術有哪些麻醉方式
如果產婦因各種原因不能順產,就需要采用剖宮產手術的分娩方式。為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要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
產科麻醉方式主要包括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在沒有椎管內麻醉禁忌的情況下,首選椎管內麻醉,包括硬膜外、腰麻以及腰硬聯合麻醉。椎管內麻醉的穿刺過程跟椎管內分娩鎮痛一樣,需要產婦的配合。產婦在擺好合適的體位后,應盡量保持不動,以免發生損傷。椎管內麻醉對胎兒的影響非常小,因為麻醉藥物從注入發揮麻醉作用時間很短,剖宮產胎兒娩出的時間也比較快,麻醉藥物在短時間內吸收入血,再透過胎盤屏障到達胎兒的藥量微乎其微。
如孕產婦有凝血功能異常、大出血、腰背部皮膚感染、既往腰椎外傷或手術史、精神障礙、一些影響椎管內操作的情況時,需要選擇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過靜脈注射或者吸入藥物使患者暫時失去意識和感覺,等術后藥物代謝完畢就會清醒。但是,全身麻醉存在一定的風險:(1)胃排空延遲,容易嘔吐誤吸。所以,產婦在手術前應該禁食禁飲,以降低這類風險。(2)肥胖或者全身水腫的產婦易存在困難氣道,全麻后插管困難。(3)全身麻醉藥物對胎兒呼吸可能會有影響。不過,麻醉醫生會盡量選擇不容易透過胎盤屏障的藥物,以降低對胎兒的風險。
不論選擇哪種產科麻醉方式,產婦都應當密切配合,如實告知麻醉醫生病史、既往史等有效信息,以便快速確定適合的麻醉方式,并做出有效的措施預防意外發生。
產科術后有哪些鎮痛方式
剖宮產術后的傷口會以及護士定時按壓宮底會讓產婦感到疼痛,此時可進行產科術后鎮痛,主要方式包括安裝硬膜外鎮痛泵和靜脈鎮痛泵,需要根據產婦自身情況、麻醉和術中情況來進行選擇。
另外,近年來神經阻滯也廣泛應用于產科鎮痛。一般選擇腹橫肌平面阻滯,即將藥物注射在腹部特定的區域,暫時阻斷神經的傳導,從而產生鎮痛的作用,但其維持鎮痛的時間不足,且僅僅對傷口痛作用比較好,不能很好地解決內臟痛,所以可聯合靜脈鎮痛泵,以達到更好的鎮痛效果。